除夜
風雪送殘臘,春生除夜深。
往來寧少間,消長自相尋。
無術遣貧病,有懷觀古今。
燈前兒女樂,應未識予心。
風雪送殘臘,春生除夜深。
往來寧少間,消長自相尋。
無術遣貧病,有懷觀古今。
燈前兒女樂,應未識予心。
風雪送走了舊年臘月,新春在除夕深夜來臨。時光流轉一刻不停,事物的消長自有規律。我沒有辦法擺脫貧病困擾,心中卻懷著對古今世事的思索。燈前兒女們歡樂嬉戲,他們應該不懂我的心思。
殘臘:舊年臘月。
寧少間:怎會有片刻停歇。
消長:消減與增長。
遣:擺脫。
此詩創作于除夕,當時詩人可能處于貧病交加的境地。在新舊年交替的時刻,詩人回顧過往,感慨生活的艱辛,同時也對未來有所期許。
這首詩主旨是詩人在除夕表達貧病之愁與對古今的思考。其特點是情感真摯,借景與敘事結合。在文學史上雖不算有重大影響,但展現了詩人在特定時刻的真實心境。
奇月必用重,誰與開其端。貴陽而賤陰,于此亦可觀。
況于五陰后,蒼龍掛高寒。林疏山骨瘦,宇靜天容寬。
砉然遇九九,黃菊紛闌斑。且開五言城,聊寄一夕懽。
凄其義熙后,甚矣天寶間。陶社千古心,知者良獨難。
舞鶴亭空亭,無鶴胡為名。亦如西山賦招鶴,無鶴可招也不惡。
何必玄裳縞袖二八真娉婷,想像標致便足使人毛骨清。
仙翁好鶴非徒爾,鶴德從來比君子。坡仙自謂吾不如,今翁與坡豈其殊。
蒼苔白石有余樂,一似簞瓢甘澹泊。笑殺飛鳶太不靈,貪腥嗜腐嘩然爭。
九臯一唳醒人耳,又如片言之善應千里。更笑荒林老木終日號畢逋,說吉說兇誰聽渠。
仙翁愛鶴愛其德,我讀翁詩三嘆息。便好從翁痛飲醉倒斯亭邊,振袂起舞學胎仙。
書生不知分,奉詔行三軍。赤手張空弮,幸脫貔虎群。
四海蓮華峰,濂溪漲清芬。擬求一勺水,浣我三斗塵。
翠瀲明夕霏,晴云蕩朝氛。重上夫子堂,謦咳如有聞。
池蓮已濯濯,庭草長忻忻。重惟夫子書,千古披昏嚚。
善惡萌于幾,陰陽互而分。一落俗儒喙,嘵嘵齒穿齦。
流傳豈不廣,世道滋放紛。書生屢乞骸,歸耕故山云。
愿言與同志,相期任斯文。
郡古湖如鏡,照人心膽清。
閑曹應事簡,盡日讀書聲。
府主舊知舉,同僚親弟兄。
人言游宦樂,難得比君榮。
始吾與林子,周旋大江東。子方清且貧,簞瓢屢云空。
勁氣凜不折,耿耿如長虹。明年擢高科,對策大明宮。
一尉遲五年,出入無奴僮。再見湘水濱,凜凜復昔同。
招徠元戎幕,泛綠依芙蓉。小生敢相吏,故人儻相從。
云胡歲未竟,決去如霜鴻。挽之不可留,聊復少從容。
老我慵且鈍,栽培欠深功。子進未可量,德業方崇崇。
永懷昔君子,和氣填心胸。濂溪霽月朗,伊水春風融。
至今想其人,猶為起敬恭。天資貴強矯,學力無終窮。
我如石之頑,遲子相磨礲。子質雖玉瑩,可廢它山攻。
雁峰毋久留,來思靈麓峰。
平生慣讀橫渠銘,不讀許負天綱書。
窮通歡戚若有二,天之玉女元非殊。
但應內省無所疚,何必從君問休咎。
北窗燕坐寂無言,時聽幽禽哢晴晝。
何人養道得如君,房接高樓半入云。
山地栽梅寒蘂瘦,瓦爐留火夜香熏。
看經尋義心逾靜,默坐觀身耳不聞。
莫道門前是廛市,須知喧寂此中分。
恭惟皇上心,納納天同大。明命輟禁游,往撫蜀雕瘵。
蜀山在何許,斜陽點鴉背。家住扶桑東復東,卻望斜陽鐵山外。
金頭奴子扼熙秦,銀州兵馬沖蘭會。使我六年望烽火,征人穿空枕戈祋。
使我千里致鐘石,居人轑釜泣粗糲。縣官無蓄租,百姓無藏蓋。
上有蒼蒼之高天,卒然叫呼不可待。閫外萬戚休,只以一身佩。
我于公行無所贈,筮言得咸為艮兌。艮山本中虛,兌澤乃上溉。
獨于九四論心體,而以朋思為障礙。愿公書此象,長于臥興對。
蜀道青天蜀平地,君侯一心即難易。思耕亭前先鄭碑,更看他年后鄭記。
老懶無拘檢,一年身耐貧。
還思溫嶺去,別我苦吟人。
柳色行三月,雩風浴暮春。
舊時同學友,迎拜綠袍新。
從小服緇素,三衣竟不長。
心空無物礙,頂重有詩囊。
去與云相似,來期春未央。
家山指萱草,微笑奉高堂。
左史聲名空復存,如今往事不堪論。
惟應指佞當前陛,已判身歸老故園。
驄馬引喪寒有淚,麒麟臥冢寂無言。
人生遇合萍相似,何處分明怨與恩。
三時收功還朔易,百川歛盈歸海斥。誰將蒼龍掛秋漢,宇宙中間卷無跡。
人情易感變中化,達者常觀消處息。向來未識梅花時,繞谿問訊巡簷索。
絕憐玉雪倚橫參,又愛青黃弄煙日。中年易里逢梅生,便向根心見華實。
候蟲奮地桃李妍,野火燒原葭菼茁。方從陽壯爭門出,直待陰窮排闥入。
隨時作計何大癡,爭似此君藏用密。人官天地命萬物,二實五殊根則一。
囿形辟闔渾不知,卻把真誠作空寂。亭前擬繪九老圖,付與人間子云識。
大中大夫漢千戶,子男一位周諸侯。
人生到此不易得,況復寶帶懸精镠。
雖然三者皆外物,達人睨視如云浮。
天公最嗇是眉壽,七十從來已稀有。
堂堂玉立仙游翁,歲比磻溪未華首。
碧瞳射人雙鏡懸,曉窗貝葉聲瑯然。
問渠那得許強健,陰功久在朱陵編。
愿翁遨嬉更千歲,做盡人間方便事。
卻乘白鶴御丹鸞,直上紫清朝玉帝。
圣學不嗣千余年,并與小學遺其傳。
其間明道寧乏賢,謂書小伎姑舍旃。
十字九舛不可鐫,楮生墨墨色有冤。
動以經史為執言,豈知魏晉幾變遷。
況今經字宗開元,請觀未有韻書前。
訓纂字林形相沿,形聲迭推義乃全。
韻書既作人趨便,未能書法窮根原。
但以聲韻求諸篇,形存聲亡韻亦牽。
叔重少溫工磨研,二徐鄭郭相后先。
書法頼此差綿延,許李焉得無謬愆。
楚金分韻猶拘攣,若更舍此徇俗妍。
不學操縵求安弦,玉清道士來臨川。
用意周鼓兼泰山,攜書過我渠江邊。
試令立柱與畫卷,椳??畿礎杗桷椽。
已能諧世而取憐,猶欲度外求方圜。
眉山夫子思涌泉,相與共講扶其偏。
道士稇載明當還,更以一語申卷卷。
能于此處知其端,事事物物誰非天。
九章八卦莫不然,一毫人力無加焉。
未成三徑已荒蕪,勞動先生枉棹過。
數朵葵榴發深愧,一池鷗鷺避前呵。
路通矮屋惟添草,橋壓扁舟半沒河。
再見緇維訪漁父,卻無漁父聽清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