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寅春三月至皂林驛晨霜如雪
江南三月半,草際尚鋪霜。
料峭人猶怯,乖違事可傷。
春風虛館舍,冬月舊衣裳。
總是調元責,何勞問彼蒼。
江南三月半,草際尚鋪霜。
料峭人猶怯,乖違事可傷。
春風虛館舍,冬月舊衣裳。
總是調元責,何勞問彼蒼。
江南到了三月中旬,草間還鋪著霜。春寒料峭人們仍覺寒冷,世事不順令人感傷。春風吹過空蕩的館舍,身上還穿著冬日舊衣裳。這都是宰相調節陰陽的職責,何必去問蒼天。
丙寅:干支紀年,具體年份需結合作者生平確定。
皂林驛:地名。
半:中旬。
料峭:形容春天的微寒。
乖違:不如意、不順遂。
調元:指宰相調和陰陽,治理國家。
具體創作年份需結合作者情況確定。可能當時江南氣候反常,三月仍寒冷,作者看到此景,結合自身仕途或社會現狀,有感而發。
此詩主旨是借江南三月霜景抒發對世事不順的感慨,特點是情景交融,以景襯情。反映出作者對自身職責的認識,在文學史上雖不著名,但展現了詩人的情感與思考。
為語歌鈴過野田,
不須淚眼更懸懸。
人間催促如風葉,
誰是平頭八十年。
寒食清明都過了,
石泉槐火一時新。
布衣不肯帝強秦,
天下皆聞高士名。
何事勸降輕守節,
一書飛矢入聊城。
真僧亦在市,大道不歸山。
為問敏和尚,如何學閉關。
拜首直城陰,樽開意不任。
梅仙歸劇縣,阮巷奏離琴。
春草吳門綠,秋濤浙水深。
十年曾旅寓,應愜宦游心。
楚人賦本似離騷,
燕頷將軍亦綵毫。
一自蘭臺陪宴后,
十年香草憶江皋。
名園依北郭,避俗此盤桓。鶴跡留苔徑,鶯聲滿藥欄。池添春雨漲,樓對暮山寒。但得頻投轄,相過意未闌。
桃源何處所,此地即仙家。林密藏春靄,樓虛納晚霞。輕風三徑竹,微月一庭花。晏坐塵心遠,寒塘獨聽蛙。
饑餐一兩黑龜肝,
寒向丹田猛火山。
但見心頭無點事,
不知人世有饑寒。
小園松竹有清陰,懶病從茲日益深。
醉客滿堂慚北海,野僧同社憶東林。
逢人問道空長嘯,久客思歸尚越吟。
三十年前誦圓覺,年來雖老解安心。
鄙聽秦聲卻楚優,每于山水暫淹留。
翠含宿雨千竿竹,高出層云百尺樓。
湖影遠浮隨棹月,柳塘斜系釣魚舟。
坐深暑退凡情爽,一片清光入鏡流。
獨樹維舟處,聯檣并楚傖。
同官應有疏,入獄自傷情!
事定交如舊,天回論漸平。
凄涼金給諫,破舫聽人爭!
淮岸春來罷夕烽,君王奏凱大明宮。守關豈但勤蕭相,分陜猶宜屈召公。
綵綬不妨龍袞貴,錦衣真與故鄉同。政成更上平戎略,歸作麒麟第一功。
翰墨英名多士先,經綸長策萬方傳。久知燕許文章大,要自皋夔事業賢。
曲水蘭亭脩竹外,都門祖帳百花前。去天尺五調元舊,肯使邦人借一年。
疇昔追風幸執鞭,詞場好在筆如椽。十年睎驥猶瞠若,晚歲登龍未偶然。
下客陽春驚白雪,何人綠水近紅蓮。尚應九里蒙河潤,他日一天今二天。
草色青青映客袍,經丘尋壑未辭勞。石邊流水浮花出,天外危峰拔地高。倚馬賦詩分險韻,饤盤生菜卻邪蒿。風光差勝江南否,試為平章一染毫。
縱步郊原興未休,撩人詩景細探求。平湖風蹙紋如縠,列嶂嵐開翠欲流。峭壁留題和蘚刻,澹云將雨為花謀。何時款段從君后,抖擻塵襟取次游。
見石蹲若獸,樹老于猿,誰家廢圃荒館。改作僧寮,恰臨野渡,花竹蓊然平遠。
萬里煙塵,經年烽火,家書常斷。正兵間、透一僧歸,來作上林秋雁。
把向晴檐細展。怪一椷侵蠹,八行纏蘚。書到汝為人,笑靨啼痕參半。
嘆世上只有西風懶。不送征人回轉。更惱是、故國茱萸,眼底仍然開滿。
弟昆各自逞功能,
獨有家兄徹骨貧。
三拜起來無一語,
鼻孔累垂蓋上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