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湛內翰使交
多年風采注重華,此日恭承寵命加。
蓮炬夜迎歸院騎,旌旗朝上使星槎。
堯封不盡要荒外,圣澤今覃渤海涯。
轉旆道經梅嶺過,高堂翹首喜還家。
多年風采注重華,此日恭承寵命加。
蓮炬夜迎歸院騎,旌旗朝上使星槎。
堯封不盡要荒外,圣澤今覃渤海涯。
轉旆道經梅嶺過,高堂翹首喜還家。
多年來您的風采為華夏所看重,今日又榮幸地承受皇上恩寵任命。夜晚手持蓮花蠟燭迎接您回翰林院的坐騎,清晨旌旗招展,您像使者之星乘槎出使。堯帝劃定的疆域遠及荒蠻之外,圣上的恩澤如今已覆蓋到渤海之濱。您返程時路過梅嶺,家中高堂正翹首以盼您歡喜歸家。
風采:風度神采。重華:代指華夏。
寵命:帝王給予的恩寵任命。
蓮炬:蓮花形的蠟燭,此處指宮廷用物。
使星槎:使者乘坐的船,這里指使者出行。
堯封:傳說堯劃定九州,后泛指中國疆土。要荒:指遠方荒僻之地。
覃:延及、覆蓋。
轉旆:調轉旌旗,指返程。梅嶺:地名。
高堂:指父母。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的內容推測,當時朝廷派遣湛內翰出使交趾(今越南北部),這一外交活動體現了朝廷對周邊地區的重視。詩人可能是出于對使者的敬重和對此次出使的關注而創作此詩,表達對使者的美好祝愿。
這首詩主旨是送別并祝福使者。其突出特點是語言典雅、意象豐富,展現出皇家的威嚴和使者的榮耀。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反映了當時的外交活動和文人之間的送別文化。
艇子飄搖喚不回,
半溪清影漾疏梅。
有人隔岸頻招手,
和月和霜剪取來。
漫回首、東華塵土。采筆零星,賦秋如許。病酒寒欺,夢中嗚咽向春語。蝶昏鶯曉,僝僽損,風和雨。苑柳不成眠,卻化作、天涯飛絮。
遲暮。恨芬菲世界,刬地亂紅無數。分香瘦減,問誰遣、歡盟輕誤。凝望眼、繡幕深深,想依舊、玉京眉嫵。待訴與相思,彈入鈿箏哀柱。
廿年白下憶相逢,爾自西兮我自東。神劍元來終會合,夜看斗氣貫長虹。
穩把漁竿坐釣磯,嗒然不辯是和非。問予消息尋常事,且向山中飽蕨薇。
半生皮骨走紅塵,回首楊朱倍愴神。老去垂韁今已晚,出門有路即通津。
歸來兀兀坐空山,藕斷絲連意未閒。夜半天風吹鐵瓦,千門萬戶破重關。
閒庭臘月梅試花,花前酌酒君還家。
與君本是同心友,此日如何別海涯。
輕裘遙念寒衣薄,黃金散盡呼盧博。
不辭風雪掉頭歸,馬蹄得得垂行橐。
此去高堂樂未央,一杯介壽稱椒觴。
悵余不共山陰棹,心在蘭亭八柱旁。
灘頭偃木似人睡,波面小船如鴨浮。何況潯陽尤在上,兩潮欲不過舒州。
白沙如雪撒平地,黑樹帶煙明遠鷗。岸峻江低人去速,山頭一尺走隨舟。
灝灝江湖入望深,煙霄杰閣俯千尋。
岸花迎棹半吳楚,山雨入簾無古今。
城影月移秋樹碧,笛聲風起暮潮陰。
天涯別有青衫淚,不為琵琶濕滿襟。
言指齊東路,幡然入蜀行。
招邀皆舊好,慷慨見平生。
古道誰堪托,奇才不可名。
慎旃天下險,幕府正論兵。
不是班姬團扇。
不是芳姿便面。
卻是廣寒人,親剪一層雪片。
消遣。消遣。
小字自家題遍。
頻來幽賞地,林壑意相迎。
倚杖緣溪立,晴云隔水生。
吟情隨處遠,野性覺名輕。
得意忘言說,松風拂面清。
一夜西風不世情,布帆風飽晚猶征。
窺窗明月如相識,拂地垂楊似送行。
青嶂暝連秋冷淡,銀河低映水空明。
中宵不盡懷人意,起看奎躔照鳳城。
簇杖千門啟,
朝元萬國趨。
側聞寬大詔,
先與減田租。
寂滅真功元無體,
無功妙旨太深深。
同中有異粗中細,
異中有同念里心。
把袂憐君遠,新安幸可居。
溪聲喧近郭,山氣護精廬。
人受田生易,家傳越絕書。
關西徵起日,三鳣更何如。
癡兒欲了事,事竟莫之了。崇朝弄朱墨,校勘是與否。
徐觀雁鶩行,大半落渠手。敗群雖已去,考牧未有道。
拙工不量力,自謂中了了。高談蓋一座,眾可己獨否。
斯須臨斧斤,汗背血兩手。旁觀信善斲,莫肯告以道。
有鳥羽毛非子規,
向人如道不如歸。
使軺不用君多勸,
未到歸心已似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