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郭柏岡太守
太守華堂開北郭,玄冬綺席照南辰。
無心再憶童騎竹,有道誰憐雨折巾。
江上鱸莼應好在,簾前蘭茝自長春。
更看種柏還同老,雙鬢何妨總似銀。
太守華堂開北郭,玄冬綺席照南辰。
無心再憶童騎竹,有道誰憐雨折巾。
江上鱸莼應好在,簾前蘭茝自長春。
更看種柏還同老,雙鬢何妨總似銀。
太守在城北的華堂中擺開宴席,寒冬時節,華麗的筵席照亮了南方的星辰。已無心再回憶童年騎竹作馬的趣事,有道德學問卻無人憐惜在雨中被打濕頭巾的自己。江上的鱸魚和莼菜應該還依舊鮮美,簾前的蘭草和白芷自然四季長春。再看所種的柏樹也一同老去,兩鬢頭發如銀又有何妨。
玄冬:冬季,冬天。
綺席:華麗的筵席。
童騎竹:指兒童時期騎竹作馬的游戲,代指童年。
雨折巾:典出東漢郭泰,他遇雨,頭巾一角被折,時人效之,故意折巾一角,稱“林宗巾”,這里可能指有才華卻不被理解。
鱸莼:鱸魚和莼菜,常用來表示思鄉或隱居生活。
蘭茝:蘭草和白芷,都是香草,常用來比喻君子的品德。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切知曉。從詩題看,是贈給郭柏岡太守的。可能是在太守舉辦的宴會上所作,當時詩人或許經歷了一些人生起伏,看到太守的生活狀態,引發了感慨。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太守的贊美和自身豁達的人生態度。詩中展現出高雅的情趣和對品德的崇尚,在贈別詩中以其平和深沉的情感和典雅的語言風格有一定特色。
謫仙邈何往,遺冢在玆山。
人世自今古,白云空往還。
長星去天上,詩筆落人間。
我亦高吟者,歸來且閉關。
寂寂桃花峽,柴門隱士家。繞墻多蛺蝶,狎岸半魚蝦。地僻多栽竹,園肥可種瓜。春晴初倦讀,策杖課桑麻。
緩步臨江岸,徘徊憑古榕。天空疏鳥度,磯滑篆苔封。野艇同孤棹,斜陽掛遠峰。豪歌誰和答,隔浦有漁翁。
銀燭高臺夜,
無端別思新。
朝廷初試士,
鄉國未歸人。
寥落江南意,
優游濮上春。
冥鴻天咫尺,
京國是通津。
得酒休論飲得仙,
醉中遺物為神全。
世閒反覆無窮事,
吏部難忘抱甕眠。
誰向椒盤簪彩勝。整整韶華,爭上春風鬢。往日不堪重記省。為花長把新春恨。
春未來時先借問。晚恨開遲,早又飄零近。今歲花期消息定。只愁風雨無憑準。
道衍未入燕,能詩乃名詩。偶寫友朋作,命意殊沖夷。
中州舊相識,寄遠界烏絲。一卷《后和陶》,書以徇心知。
繇靖不再睹,自洗軟媚姿。足知才力強,所施無弗宜。
和尚故不錯,責之何苛為。吁嗟太孫帝,柔弱祚漸衰。
文皇一振厲,遂廓二百基。此見和尚功,長育亦不貲。
世俗恢奇策,傳聞多可嗤。要之游佛門,固是英雄師。
往昔見摹本,手跡今茲披。他年請刊石,用補集所遺。
數幅生綃上,
形容萬態心。
坐窺天下勝,
何用遠登臨。
掃更難開,斷還重續,未信并刀能剪。渺渺無因,絲絲織就,好似冰輪云掩。幾度防偏至,恁終古、難消如鏈。怪他乍上眉頭,來時那更能遣。
何地可埋千片,想賦罷張衡,剩來點點。湖畔誰名,盧家魂杳,此后休論深淺。漫說新添多少,浩蕩不堪重檢。無計閑驅,任教難絕如線。
青燈猶燦五更闌,倚枕孤眠夢未安。
明月自來窗欲曉,秋聲何處樹號寒。
歸心已似飛蓬轉,旅況還如落葉單。
起視黃花憐獨瘦,霜華昨夜滿欄干。
踟躕風霧阻蓮峰,
未識云臺止水溶。
秦地山川聊一望,
方輿畎畝盡三農。
兵民擁道心隨仗,
文武攀轅淚滿容。
涼德何能衢壤樂,
皆因歲久慶時雍。
天錦初裁。是五云機上,仙子描來。青娥偷藥怨,玉杵搗霜才。花薄命,月成胎。簫管正瓊臺。知甚處、簾櫳風啟,環佩魂回。
倚闌人興豪哉。有楊枝艷曲,荷葉新杯。蟾光溶寶霧,蝝影剔殘灰。新舊恨,夢為媒。往事未須哀。聽十里、藕花塘外,聲走輕雷。
江東詞客至,高會主家林。
鵲起中原日,鴻冥異代心。
并驅皆上駟,照座半南金。
厭次今方朔,為郎尚陸沉。
何物寄殷勤,
宮鞋綠錦文。
為郎承素足,
指日踏青云。
缊袍不妨學道,絕谷可以求仙。
相府胡為慢士,紙田自有豐年。
青錢不滿杖頭,雪繭徒勞免穎。
相逢浪勸歸耕,實欠蘇秦二頃。
伊昔西湖里,娉婷十里蓮。
香凝花上露,影落鏡中天。
枕簟水亭雨,笙歌月夜船。
雙鴛不解事,常傍翠陰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