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羅仲共靈泉夏夜二首
靈泉無暑竹連山,絕似秋霜五月寒。我欲訪君安得往,江湖滿地一漁竿。
泉聲落枕喚詩成,杰句中含萬壑聲。起看四更山吐月,又扶藜杖到天明。
靈泉無暑竹連山,絕似秋霜五月寒。我欲訪君安得往,江湖滿地一漁竿。
泉聲落枕喚詩成,杰句中含萬壑聲。起看四更山吐月,又扶藜杖到天明。
靈泉之地沒有暑氣,翠竹連綿如同山巒,這里涼爽得就像五月里有著秋霜般的寒意。我想要去拜訪你,可怎么去呢?只能像那漂泊江湖手持一根漁竿的漁人一樣。泉水聲落在枕邊,仿佛在催促我吟詩,你杰出的詩句里蘊含著萬壑的聲音。我起身看到四更時山間吐出明月,便又拄著藜杖直到天明。
次韻:按照別人詩的韻和用韻的次序來和詩。
靈泉:地名。
杰句:杰出的詩句。
藜杖:用藜的老莖做的手杖。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的內容推測,可能是在一個炎熱的夏日,詩人身處相對涼爽的環境,思念友人,從而寫下此詩,表達自己的心境和對友人的情感。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友人的思念和對閑適生活的向往。其突出特點是意境清幽,語言自然。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沒有重大影響,但展現了詩人細膩的情感和對生活的感悟。
輕寒測測雨冥冥,不覺閑中春一庭。
老竹似欺窗草綠,落梅微間翠苔青。
倏聽鶑語調新曲,默看蛛絲網碎屏。
物意人情兩相得,莫容塵俗撓中扃。
山行多妙處,妙在倚筇中。
到此興難盡,吟成詩不同。
松濤鳴絕壑,葉雨下晴空。
鐘鼓云邊寺,應知有路通。
洞天三十六,大滌景猶希。
樓閣仙人宅,云霞羽士衣。
風號松虎嘯,雨卷瀑龍飛。
搗藥禽猶在,時聞出翠微。
世間利欲久胥淪,才有詩書不是貧。
三極經綸須是學,一毫愧怍便非人。
充之家國而天下,窮則江湖一釣綸。
寄語黃州王學士,不妨借我華陽巾。
石溜寒泉山色陰,我來本不為花尋。
愿分一滴清泉水,盡滌平生塵垢心。
虛洞迂風橋畔過,急灘瀉月水痕深。
襟期難與凡人道,好和滄浪濯足吟。
達者由來少,機心肯暫停。
幾家才富貴,中道又凋零。
白發人間寶,黃金水上萍。
無錢陶靖節,醉眼不曾醒。
錢塘詩老顧梅山,鄉校孤吟樂一簞。
修翼分甘棲宿下,短章功到寂寥間。
嘔心長吉奚奴錦,染指昌黎白玉丹。
好句真能換凡骨,覺君春色上蒼顏。
一毫矯揉不安然,人眾豈能終勝天。
透出夢關方是覺,要從心地自澄源。
人能窮理始知命,事到容心便費言。
造物安排都已定,道中浩浩而淵淵。
一老皤皤六十余,直從苦硬做工夫。
可憐爵齒嗇于德,惟有詩書付爾孤。
后學失師誰主此,斯文墜地果天乎。
櫬歸只借帆風力,最是舟中麥也無。
從前身不染飛埃,雪竇云峰任往來。
石路滑時宜駐錫,浪頭危處且浮杯。
眼高桑下肯三宿,腳健山中能萬回。
四大空虛何底止,信渠鉆得紙窗開。
小小山前屋,深深竹里門。
艱關諳世夢,寬綽養天根。
趣涉詩書圃,名歸耕釣邨。
日長無一事,笑諾子孫繁。
東籬采秋菊,秋菊清且香。
采之欲寄誰,聊以寓感傷。
感傷何所思,故人天一方。
故人日以遠,思君豈能忘。
瞻望兮弗及,西山傾夕陽。
黃昏人倚樓,一聲笛何長。
雨中行數日,今日得新晴。
山到浙閑秀,船從海上行。
市腥逢海錯,人語帶京聲。
此去總佳景,坡仙曾細評。
文章于道未為尊,求道須教造大醇。
理學一門要精密,時文大病在尖新。
高談天下經綸易,誰療目前饑饉因。
拚卻掛冠高蹈去,孰云林下果無人。
渥漥生出此驊騮,父子當今第一流。
爭道老泉生二秀,最難錦水又三劉。
愨亡明道碑東洛,塾死文公哭婺州。
留得一家書脈在,郎君見說突煙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