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大司成尹洞山先生游三茅山觀池中小龍和作并以為別二首 其一
金門仙客歸天上,卻度華陽訪紫清。
一望車箱連太乙,回看洞壑接滄瀛。
題詩丹壁云為墨,把酒琳宮鳥獻笙。
此去臺垣陪紫極,空馀吟眺獨含情。
金門仙客歸天上,卻度華陽訪紫清。
一望車箱連太乙,回看洞壑接滄瀛。
題詩丹壁云為墨,把酒琳宮鳥獻笙。
此去臺垣陪紫極,空馀吟眺獨含情。
金門前的仙客即將回歸天上,卻轉道華陽探訪紫清勝境。極目望去車箱坂連向太乙,回頭看山洞溪谷直通滄海。在紅色巖壁題詩以云為墨,于玉清宮中飲酒聞鳥鳴如笙。此去您將伴君側位列臺垣,只留我獨自吟詩遠眺含情。
金門:漢代宮門名,此處代指朝廷。
華陽:指茅山華陽洞,道教“第八洞天”。
紫清:道教稱仙人居所,此處指茅山道觀。
車箱:茅山有車箱坂,為山間險道。
太乙:代指仙境或高山勝景。
滄瀛:指大海,形容洞壑深遠遼闊。
丹壁:紅色巖壁,茅山多赤石。
琳宮:玉飾的宮殿,代指道觀。
臺垣:指朝廷中樞機構。
紫極:代指帝王居所或北極星,喻指帝王。
此詩為作者陪同大司成(學官名)尹洞山先生游覽茅山(三茅山),觀池中小龍后所作的和詩,并兼作別詩。茅山為道教名山,時尹洞山或將返朝任職(“此去臺垣陪紫極”),作者借游賞之景抒發交游情誼與離別感懷。
詩記同游茅山之樂,以仙山勝景襯友人雅量,末句點離別之思,融寫景、敘事、抒情于一體,語言工整,意境幽遠,是文人交游詩的典型之作。
道人廬舍白云封,
日日攜琴過聽松。
香雪一窩明月夜,
吟聲遙度九龍峰。
家住青源下,宜春起作州。
風聲故習熟,治政得優游。
意見寧當出,江山自足留。
端能不嫌客,準擬系歸舟。
玉山在天不在地,山半隤云盡下墜。
云氣阻塞人不前,護此太古未破天。
水玉磊砢堆山巔,山色一白全化煙。
或云此山寒冰穴,壓盡盤古以前雪。
羲和鞭凍輪不熱,坤維脈與太陰結。
太陰所固日無功,寒氣一束東海東。
世人不知呼作玉,幾人親插峰頭足。
年來有客從黃石,老去何心望紫泥。
世事違人常八九,生涯隨力任東西。
軟語干時芻豢美,苦言投俗桂姜辛。
山河若欲攄幽憤,盥手焚香讀過秦。
弱齡慮事心常破,壯歲投閒鬢已華。
但得安貧如北阮,何妨受侮似東家。
放眼乾坤一笑看,欽君高致隱煙巒。
功名親老予難已,出處身輕爾自寬。
水浸碧天孤月皎,山懸飛瀑落云寒。
狂吟散發無拘束,不信人間行路難。
藹藹水中村,灑灑屋上竹。
廛居遠山市,屣脫去塵俗。
朝看碧山爽,夕泛晴波綠。
江湖有襟帶,冠屨無拘束。
昔聞東吳老,本出南州族。
封非渭川戶,乞豈鑒湖曲。
溪山舊業在,圖史清風續。
華躋歷臺省,雅尚在林谷。
夢寐三十年,此村還此屋。
宦途復傾蓋,佳畫時秉燭。
指點入丹青,依稀過江麓。
感今復懷舊,歲月如轉轂。
倘遂江南游,鄰哉我當卜。
枕函睡蝶,化瘦影飛來,晚涼瓊島。亂山翠繞。記當年倦旅,石梁慵眺。
夢入天臺,不辨云深路窈。鏡波照、正月滿兔輝,風露寒峭。
芳事知未了。有洞開桃花,對人含笑。佩環韻悄。聽霓裳夜詠,玉真歸早。
怨煞溪流,暗促霜華鬢老。臥游到。問蒼苔、可留鴻爪。
明牧招攜興倍長,看山終日綺筵張。歌傳激楚云邊調,酒進宜城竹外觴。堤樹遠連襄漢影,巖花輕點芰荷裳。習池峴首當年事,千載來游復此鄉。
危亭遙枕碧山頭,匹馬從來五馬游。千里未忘丘壑興,一杯同破古今愁。坐移曲檻青云繞,俯瞰澄江白練浮。自是使君能愛客,夜闌尊酒尚淹留。
虎狼敵國易良圖,
望見將軍要引車。
不畏秦強畏廉斗,
古來只有藺相如。
遠至逢今雨,相逢嘆曙星。云披瞻北斗,龍臥近南溟。
醒酒無奇石,談玄只舊亭。雷陳居接近,笑傲共巖扃。
實少匡時策,虛傳拙政聲。中臺慚寵命,倒囷負鰥煢。
訪舊春生座,論詩雨滿城。最忻高士側,下榻領深榮。
凌晨寒日弄輝輝,我旆東來子旆西。
對此銷魂兩無語,恨初相遇一何稽。
梅花可惜空隨驛,鷗鳥多應不下溪。
猶有往來魚與雁,好將詩什當書題。
雪梅清瘦,月桂圓冷,天街新霽。想帝輦、三朝薄暮,催促燭龍開扇雉。正拜舞、捧玉卮為壽,花滿香鋪鳳髓。罄禹穴、胥濤萬頃,春入南山聲里。
鼎軸元老詩書帥。體宸衷、雙奉親意。勤色養、行春惜花,夜歡宴、瑤池衣彩戲。鼓淑氣、遍湖山千里。驚破慳紅澀翠。笑那個癡兒無賴。打得金魚墜地。
休念太守當年,曾手把青藜照字。對珠簾云棟,收拾太平歌舞輟。慶母愛、小寬王事。馀瀝□腸,看不日、歸步沙堤,又贊重華孝治。
載酒吾慚問字來,秋風蕭瑟蓽門開。
一氈木榻寒猶坐,雙騎銀鞍晚未回。
炊桂頗同秦客久,紉蘭誰似楚人才。
因君細訪衡湘路,興在朱陵百尺臺。
百里更題輿,才分刺史符。
循良重他選,途轍詎常拘。
不但治文牘,要令歌褲襦。
戚休顰笑里,無或謂民愚。
鄧尉知名久,看梅及早春。
豈因耽勝賞,本是重時巡。
野靄朝來散,山容雨后新。
繽紛開萬樹,相對愜佳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