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使君召宴翊襄亭二首
明牧招攜興倍長,看山終日綺筵張。歌傳激楚云邊調,酒進宜城竹外觴。堤樹遠連襄漢影,巖花輕點芰荷裳。習池峴首當年事,千載來游復此鄉。
危亭遙枕碧山頭,匹馬從來五馬游。千里未忘丘壑興,一杯同破古今愁。坐移曲檻青云繞,俯瞰澄江白練浮。自是使君能愛客,夜闌尊酒尚淹留。
明牧招攜興倍長,看山終日綺筵張。歌傳激楚云邊調,酒進宜城竹外觴。堤樹遠連襄漢影,巖花輕點芰荷裳。習池峴首當年事,千載來游復此鄉。
危亭遙枕碧山頭,匹馬從來五馬游。千里未忘丘壑興,一杯同破古今愁。坐移曲檻青云繞,俯瞰澄江白練浮。自是使君能愛客,夜闌尊酒尚淹留。
賢明的地方長官邀請大家相聚,興致格外高漲,整日在華麗的筵席上賞山觀景。歌聲激昂,如同楚地的云間之調;美酒斟滿,從竹林外遞來宜城佳釀。堤岸上的樹木與襄水、漢水的景色相連,山巖上的花朵輕輕點綴著如芰荷般的衣裳。當年習池、峴首的那些往事,千年之后我又來到此地游覽。高高的亭子遠遠地靠在碧綠的山頭,一位官員獨自前來與地方長官一同游玩。雖身處千里之外,卻未忘記對山水的喜愛,大家共飲一杯,消解古今的憂愁。坐在曲折的欄桿旁,仿佛被青云環繞,俯瞰清澈的江水,如同白色的綢帶漂浮。這自是因為地方長官善于款待賓客,夜深了大家還在酒席上流連。
明牧:賢明的地方長官,這里指王使君。
招攜:邀請相聚。
綺筵:華麗的筵席。
激楚:古代歌舞曲名,此處形容歌聲激昂。
宜城:古地名,以產美酒著稱。
芰荷裳:用芰荷制成的衣裳,這里形容美好的服飾。
習池:習家池,在襄陽峴山南,是漢侍中習郁所建的養魚池。
峴首:峴山,在襄陽城南。
五馬:漢代太守出行用五匹馬駕車,后用“五馬”代指太守。
丘壑興:對山水的喜愛之情。
尊酒:美酒。尊,同“樽”,酒杯。
淹留:停留、逗留。
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的內容可以推測,當時詩人應是受到王使君的邀請,在翊襄亭參加宴會。可能處于一個相對和平、穩定的時期,詩人得以在宴會上欣賞美景、享受美酒,同時引發對歷史和人生的思考。
這首詩主旨在于描繪與王使君宴飲的情景,展現了宴會上的歡樂和周圍的美景。其特點是寫景細膩、抒情真摯,將自然景觀與歷史文化相結合。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沒有重大影響,但體現了當時文人宴游的生活情趣和文學創作風格。
踏著家鄉馬腳輕,
暮山秋色眼前明。
老人上酒齊頭拜,
得侍中來盡再生。
名泉香冽劈云開,六一曾經品第來。
再見環滁濺玉液,恍疑合浦返珠胎。
久湮豈有山靈閟,乍涌寧關地脈回。
異代風流真競爽,使君元是濟川才。
迢迢良夜月澄秋,
萬象清嚴風露幽。
安得人心亦如此,
廓然欲盡理周流。
強起臨窗坐,
腰肢減瘦多。
妝成憐腕弱,
無力畫雙蛾。
經春不到門,衰病老閑官。
萬慮鎮常掃,一身殊自安。
睡濃清夢遠,心靜草堂寬。
馬系垂陽下,陰風處處寒。
漫將風雅識蛾眉,玉骨冰心只自知。筑得山莊種紅豆,相思都作斷腸詞。
已難紅袖拂浮塵,花亂音殘不是春。共說夫人留節義,虞山遺老一詩人。
立冬之后冬之先,病骨偏宜愛日天。
喜把新詩酬酒伴,從看好景到新年。
人苦幾番憂大暵,誰將只手挽天泉。
諸公不作商霖雨,留滯周南秀句傳。
蛛絲網飛蟲,日日足充飽。
蠶絲濟民生,一身不自保。
事功大異報反施,果物自為天梏之。
小人生全君子殪,若比二蟲無乃似此理。
欲詰嗟,無由起。
拍闌干,雙淚流。
仙掌在何處,
徒成千載羞。
唯有故園菊,
沾濡當九秋。
輕姿傅粉。學得偷香俊。百紫千紅人未問。先與芳心折損。
一生天賦風流。不知節去蜂愁。堪笑莊周老子,將身夢里追游。
獨上滄江百尺臺,夕陽無數鳥飛回。
寒暄氣候隨時變,翻覆人情秖自猜。
白發有期和我長,黃花著意為誰開。
壁間團扇尋常事,空說班娘最有才。
別我梅花舍。系離心、琴弦張壁,書燈留架。教得三雛皆振羽,費盡先生冬夏。算浙吏、公車將駕。有策金門當再獻,董生幃、久向藏園下。報慈母、鵲聲乍。
衍期歸妹多年罷。鬢鬔松東家丑女,明年重嫁。笑整朝衫隨鵠立,榜出天門光射。看一桁、官袍花亞,聽唱郎君名字好,是鐘生、及第當頭謝。越潮涌、又東瀉。
俠客樂幽險,筑室窮山陰。
獠獵野獸稀,施綱川無禽。
歲慕饑寒至,慷慨頓足吟。
窮令壯士激,安能懷苦心。
干將坐自□,繁弱控馀音。
耕佃窮淵陂,種粟著劍鐔。
收秋狹路間,一擊重千金。
棲遲熊羆穴,容與虎豹林。
身在法令外,縱逸常不禁。
蓮塘南畔碧山連,梅竹幽深著小軒。
接席好風晴滿徑,隔簾香雪夜浮天。
題詩興繞賡歌際,讀易心游未畫前。
佳致幾時期我共,為君細和白云篇。
茅齋西望水邊樓,亦復開軒對奕秋。欲效子猷偏種竹,竹前那得一溪流。
乘興誰當訪剡溪,竹間應復掩雙扉。也知劇暑攻人急,正賴青雙一解圍。
午窗青夢接羲皇,茗盌無多置我傍。此味若令兒輩覺,人間容有竹風涼。
宿靄初收一卷簾,萬山騰沓擁飛檐。靜看野色連蒼竹,便覺閑中氣味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