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與諸從及何龍友晚泊
扁舟逢節序,晚泊席頻移。漸覺鄉園遠,猶憐親舊隨。
物情輕小草,吾意戀連枝。后夜相望處,云山總夢思。
扁舟逢節序,晚泊席頻移。漸覺鄉園遠,猶憐親舊隨。
物情輕小草,吾意戀連枝。后夜相望處,云山總夢思。
清明時節乘扁舟漂泊,傍晚泊船時頻繁移動坐席。漸漸感覺家鄉越來越遠,所幸仍有親友相伴左右。世人多輕視如小草般平凡,我卻深戀著連枝般的親情。明日夜晚彼此相望之處,云霧繚繞的山巒總在夢中牽動思念。
節序:季節的次序,此指清明時節。
席頻移:頻繁移動坐席,形容與親友聚談時位置變換。
親舊:親戚故舊,此處指一同泊舟的“諸從”(同族兄弟)與何龍友。
連枝:喻指兄弟或親人,典出《文選》“況我連枝樹,與子同一身”,此處代指親情。
后夜:次日夜晚。
夢思:夢中的思念。
詩作于清明時節,詩人與同族兄弟(諸從)及友人何龍友乘舟出行,傍晚泊船時觸景生情。此時詩人漂泊在外,離家鄉漸遠,卻因親友相伴稍解孤寂,故借詩抒發對親情的珍視與對歸鄉的思念。
此詩以清明泊舟為背景,通過“鄉園遠”與“親舊隨”的對比,“小草”與“連枝”的意象碰撞,展現漂泊中的復雜心緒。全詩情感真摯,語言平實,于日常場景中見深切情思,是一首典型的思鄉懷親之作。
本朝求治切,大府課功頻。
葵藿長傾日,槐楓遠被宸。
深心憐父老,慈訓念君親。
奉計他時事,仍看漢相真。
云合日景暮,鳥啼芳意休。
閑芳閟佳境,倦客得深投。
主人定何人,方技家者流。
持廉不二價,博物要兼收。
丹砂出勾漏,杜若來芳洲。
盧橘上林夏,桂叢小山秋。
魚蟲儻適用,剝啄無虛求。
潛山仕途捷,隱居吾廬幽。
喧寂若兩忘,容膝萬事周。
佳名志華屋,他日或重游。
異域相逄臭味同,髙談劇論盡由中。
情如兄弟堅膠漆,義薄云天壓華嵩。
半歲連床忘爾汝,一朝改館任王公。
過從莫憚涂泥濘,六藝遺文要折衷。
茉莉天姿如麗人,肌理細膩骨肉勻。
眾葉薿薿開綠云,小蘂大花氣氤氳。
素馨于時亦呈新,蓄香便未甘后塵。
獨恨雷五雖潔清,珠璣綺縠終坐貧。
短墻疏竹小園亭,記得東風婺女城。
久醞菖蒲催祓禊,半肥梅子待清明。
橋邊沙印驕驄跡,水外花藏醉客聲。
年少不知身觧老,曾將豪氣與春爭。
去年別懷玉,山浄覺秋髙。
歲月頻思夢,江湖多怨濤。
無書寄風翼,有鬢著霜毛。
獨立寒汀暮,忘言正鬰陶。
寒食無家淚滿巾,清明無酒更愁人。
不聞東道開東閣,空嘆白頭歌白蘋。
日永蕭條徒隱幾,雪埋蒼莽阻尋春。
王郎歸去我留滯,始信儒冠解誤身。
環翠五六里,深藏三四家。
風髙鳴雁序,春暖茁蘭芽。
門巷分楠直,溪流帶竹斜。
我來風雪曉,倚杖看梅花。
主計懷蕭相,臨民起次公。
履聲元自識,環賜固宜蒙。
便覺長安近,寧論茂苑雄。
別詩無好語,虛忝薦賢中。
萸房覓得惜其陳,擬學宗王問鬼神。
不放黃花資獻壽,故飛白雪惱留賓。
一身抱病蹣跚苦,萬里思親況味辛。
正是悲秋增感慨,詩翁摛藻與為春。
寮額髙懸太守書,方盤炯炯連三珠。唐賢正筆久寥落,忽此相遇南海隅。
是寮今雖茅草新,原是東鄰寒士居。士貧更在玉川上,三間破盡四壁無。
我借得之稍營葺,灑掃共費十日余。竹窗掛處青山入,水色坐照髪與膚。
焚香下簾百念靜,雖未得道道不殊。假道為名亦道者,竊復慕道名豈虛。
風流閑暇兩轓朱,筆含墨光能卷舒。醺酣為我小飛動,到紙先有神鬼扶。
我身漂零秋葉孤,短景日就桑榆枯。愿憑大刻消百癘,呼吸瘴霧同醍醐。
日落紅練凈,山近空翠滴。
爭枝鳥未棲,閉戶人先息。
孤坐明月中,寒光入胸臆。
衣潤毛骨冷,萬刼塵土滌。
誰知茅簷下,我獨對姑射。
山嵐變濃云,地氣泄冬熱。
急雨春風顛,十日聲不絕。
舍中流水入,墻外古溝咽。
塊然簷下雀,狀若木雞拙。
我亦類禪定,癡坐萬慮歇。
廚兵忽相報,謂已糝藜蕨。
隨緣就一飽,再看柏香熱。
長堤荊棘不能前,間道邏荒思慘然。
三塜一排黃草合,寸心千里白云連。
旅墳拜罷知無恙,先祖陰功結有緣。
牧豎亦能循義禮,牛羊蹤跡過堤邊。
強移野卉對殘春,深恐焦枯向日薰。
種止一行非貴少,髙才三寸豈超群。
既無艷色堪觀賞,又乏幽香漫吐芬。
卻憶故園都謝了,賣花聲斷幾時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