謁先祖幷外祖殯所
長堤荊棘不能前,間道邏荒思慘然。
三塜一排黃草合,寸心千里白云連。
旅墳拜罷知無恙,先祖陰功結有緣。
牧豎亦能循義禮,牛羊蹤跡過堤邊。
長堤荊棘不能前,間道邏荒思慘然。
三塜一排黃草合,寸心千里白云連。
旅墳拜罷知無恙,先祖陰功結有緣。
牧豎亦能循義禮,牛羊蹤跡過堤邊。
長長的堤岸上荊棘叢生無法前行,我從偏僻小路穿過荒郊,心中滿是凄慘。三座墳墓并排,被黃草覆蓋,我這一顆心雖遠隔千里,卻與白云相連。拜祭完旅途中的墳墓,知道親人們安然,想來是先祖積下陰功讓我與他們有緣。就連放牧的孩童也懂得遵循義禮,牛羊的蹤跡只在堤邊經過。
間道:偏僻的小路。
邏荒:經過荒郊。
塜(zhǒng):同“冢”,墳墓。
陰功:指暗中做的有德于人的事。
牧豎:放牧的孩童。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題和內容推測,詩人可能是在旅途中前往先祖和外祖的殯所進行拜祭。當時或許社會環境較為動蕩,旅途并不順暢,詩人歷經艱難才到達殯所,在拜祭過程中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先祖和外祖的思念與感恩。其突出特點是情景交融,以荒涼之景襯思念之情,又有溫情之筆。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真摯的情感和對傳統義禮的重視。
仙羽翩翩鶴共騰,冶城高處望金陵。涼飔振袂鳴蒼佩,霽色當樓耿玉繩。浩渺波濤秋可濯,清虛臺殿夜堪憑。風流況對詞林客,莫厭尊前酒似澠。
丘壑方求位置,煙霞遂結居諸。莫云此日關閉,茅徑今朝手鋤。
嫩綠柔紅斗曉暉,江南花信未全稀。鏡前病起愁添鬢,馬上春寒未授衣。蔓草似連邊外色,遙山半入雨中微。家園三徑知無恙,碧荇蒼苔滿舊磯。
石室抽書舊,金門待詔來。官勛三載見,客抱此宵開。劉向本經術,馬遷真史才。斯文久寥落,望子早登臺。
三腳驢子弄蹄行,直透威音萬丈坑。云在嶺頭閑不徹,水流澗下大忙生。湖南長老誰能會,行人更在青山外。
綠楊閉戶是誰家,半出紅樓映斷霞。無賴流鶯啼盡日,晚晴門巷落花多。
歸似征鴻愛及秋,家山多半是曾游。童年種樹聞遮路,往事題詩憶在樓。他縣豈能淹八口,故人偏肯送孤舟。亦知定有秦川夢,難共流澌到隴頭。荷芰衣寒想舊林,片帆江上別秋陰。樹無多葉那堪落,燕有空巢尚可尋。古驛夕陽停一馬,石梁明月抱孤琴。十年同此離家興,今日輸君久住心。
露氣凄微稍見侵。自攜瘦影步花陰。屋梁正照無情月,庭樹猶棲不定禽。河影沒,漏聲沈。銷磨佳節得孤吟。云鬟玉臂三年夢,碧海青天一夜心。
客舫何堪雨泊。布被難禁風削。愁惹病支離,魂夢總無安著。岸上人家擊柝。城畔戍樓吹角。徹夜不曾停,省得孤懷寥落。
格外官曹自在身,闔門掃軌養天真。何須更待年三十,始約孤高不詣人。
人靡不有初,想君能終之。別來歷年歲,舊恩何可期。重新而忘故,君子所尤譏。寄身雖在遠,豈忘君須臾。既厚不為薄,想君時見思。
云濤朝暮湖山勝,曾伴仙翁爛漫游。別后瞻思閒屈指,歲華如箭已三秋。
金屋春如海,長門日似年。君恩原不薄,妾貌豈長妍。別殿聞清樂,中街長綠錢。君情倘不絕,萬一舊人憐。
不盡川原指顧中,憑軒一望思何窮。夕陽瘦馬明寒影,古木哀猿吟暮風。廢苑碑殘惟臥草,斷溝水咽自流紅。年華滾滾送過鳥,詞客登臨感慨同。
千年瓴甓竟誰留,北苑西坑未可酬。麗藻刻文傳魏代,紫苔生潤出漳流。歌聲已散宮墻廢,霸業都忘翰墨收。慎勿濡毫吟穗帳,恐教羅綺結春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