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冬至南郊禮成慶成宴樂章四十九首 其二十五 太清歌
萬方民,樂時雍。
鼓舞荷天工。
雷行風動喜今逢。
南蠻北貊東夷西戎。
來朝貢,大明宮。
星羅斗拱,九重天上六飛龍。
五色云間雙彩鳳,
普天率土效華封。
允協河清頌。
萬方民,樂時雍。
鼓舞荷天工。
雷行風動喜今逢。
南蠻北貊東夷西戎。
來朝貢,大明宮。
星羅斗拱,九重天上六飛龍。
五色云間雙彩鳳,
普天率土效華封。
允協河清頌。
天下百姓,安樂和悅。擊鼓舞蹈,感恩上天的功績。如雷行風行般喜悅今日相逢。南方、北方、東方、西方的各族,都來大明宮朝貢。如星辰羅列、斗拱排列般整齊,九重天上有六飛龍。五色云間有雙彩鳳,普天下都效仿華封之祝。完全符合河清太平的頌贊。
時雍:和樂,出自《尚書·堯典》'黎民于變時雍',指百姓和洽。
天工:上天的功績,此處指自然的恩賜或帝王的德政。
南蠻北貊(mò)東夷西戎:代指四方少數民族,古代對周邊部族的泛稱。
星羅斗拱:像星辰羅列、斗拱排列,形容整齊有序。
六飛龍:《周易》有'時乘六龍以御天',此處象征帝王或祥瑞。
華封:典出《莊子·天地》,華地封人祝堯'壽、富、多男子',后指吉祥祝福。
河清頌:黃河水清,古人視為祥瑞,象征太平盛世。
此詩為明代(或特定朝代)戊戌年冬至皇帝南郊祭天禮成后,慶成宴上演奏的樂章之一。旨在通過歌樂頌揚祭天告成的祥瑞,彰顯'四方來朝''天下太平'的政治圖景,強化帝王承天治世的合法性。
全詩以宮廷慶典為背景,通過描繪百姓安樂、四方歸附的盛景,歌頌天恩與帝王德政,是典型的禮儀頌歌。其內容緊扣祭天禮成的主題,語言莊重,意象祥瑞,體現了古代宮廷音樂'歌功頌德、協和萬邦'的功能。
東君擊得珊瑚碎。點綴南枝開也未。卻嫌玉骨冰清,灑遍胭脂方稱意。
幾回收拾霜毫底。疏影橫斜竹外倚。多情野鶴不知寒,守住紅妝眠未起。
池上綠陰肥,天涯客賦歸。
心隨流水遠,跡與故人違。
千里復萬里,斑衣當錦衣。
終焉林下夢,不逐五云飛。
井桁烏啼破曙煙,輕寒薄被落花天。閑人晴日猶無事,風雨今朝正合眠。
香斷床幃冷未開,雨窗寥落滿欞苔。休輕一枕江邊睡,拋卻腰金換得來。
契自西臺敘,親從昭德論。
名聲蓋前輩,牢落愧清門。
既見未知日,因風聊自存。
祇愁千里面,識我故塵昏。
百結流蘇綺浪平。微風偷暗瑣窗燈。月窺人影故盈盈。
細喘爐煙同裊繞,新盟花霧共浮沉。碧天飛渡幾星星。
粉面都成醉夢,霜髯能幾春秋。
來時誦我伴牢愁。一見尊前似舊。
詩在陰何側畔,字居羅趙前頭。
錦囊來往幾時休。已遣蛾眉等候。
去馬來車聲已闌,
雪云低壓暮檐寒。
地爐山蘗燒初熟,
軟語聊為世外歡。
侯吏峨冠識使星,前驅安穩出重扃。
石頭踞虎蒙沙赤,山脈分龍入海青。
塹土僅通盤馬路,潴泉誰試養魚經。
古來天險君休問,不獨街亭與井陘。
勇退湖山地,心期白傅論。
仙風占蒼嶺,樂土并桃源。
壯節傳交舊,儒科付子孫。
脩齡才八十,殄瘁只聲吞。
西苑頗幽邃,崇臺俯畿甸。鮮云蔭修廊,南薰披廣殿。
水木既周遭,卉物亦蔥茜。嵐光翠欲流,林暉清可薦。
于茲滌煩暑,敢曰恣游衍。眺遠暢陽和,居高協靈撰。
朝來覽封事,灑灑意忘倦。高閣晝漏移,彤墀集群彥。
靖共往汝諧,勤劬答予眷。姑為池籞游,從容任所便。
投綸錦鬣飛,舉手纖鱗見。委蛇退食心,庶幾娛式燕。
文治開天運,明禋重國黌。
鑾輿移禁籞,鳳冕出嚴城。
對越天顏穆,趨蹌士氣榮。
百靈森羽戚,九奏戛簫笙。
道契尼山秘,心通泗水靈。
上丁修祀典,至圣感精誠。
恍接無言教,欣看大道行。
森嚴神馭悅,震憺眾情傾。
雷動回云日,山呼誦圣明。
祥光馀殿廡,春色滿神京。
翹首宮墻近,齋心刻漏驚。
幸叨陪祀列,踴躍發歡聲。
山靈未許到天池,又作西林一宿期。寺是晉時陶侃宅,記傳隋代率更碑。
山椒云氣易為雨,客子情懷多費詩。暫借蒲團學禪寂,茶煙飛繞鬢邊絲。
道人問我看廬山,地上爭如閣上看。呈露千峰秋落木,雕鎪萬象客憑欄。
靜中見得天機妙,閑里回觀世路難。管領風光有微憾,桂花香里酒瓶乾。
擁鼻行吟上下廊,今宵又宿贊公房。松搖半夜風聲壯,桂染中秋月色香。
白石清泉聞笑語,名山大澤出文章。老夫甘作無名者,不逐紛紛舉子忙。
乘鸞不見李騰空,試與尋真訪故宮。黃葉堆邊覓行路,紫煙深處望仙蹤。
眼高天近千山上,身共云棲一壑中。九疊屏風三疊水,更無詩句可形容。
春溪二首 其一
晴穩麥風斜,橋影攲傾水見沙。
十里荒陂自春色,一雙鸂鶒啑楊花。
自君之出矣,吾居關晝橫。
尚有楊李來,時能出門迎。
少日所忿慉,壯年瞀雙睛。
涉月在一床,幾成小冠盲。
夫子竹林趨,世固溷高明。
尚喜鞍馬間,經阿復緣泓。
詩隨晚雨墮,迫戶有馀清。
便擬釀白黍,相邀飯青精。
重惜吾楊李,徂秋各南征。
吾猶堪起倒,吾肯謝親賓。在世寧須此,如公故可人。
百年應得見,一面始能親。獨向湘江去,無忘越嶺春。
無才傭作吏,有酒喜留賓。老更耽高臥,時還近俗人。
鐘鳴山寺遠,月出土床親。何處期吾子,笙歌玉洞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