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會孫莘老司諫書齋 其一
去馬來車聲已闌,
雪云低壓暮檐寒。
地爐山蘗燒初熟,
軟語聊為世外歡。
去馬來車聲已闌,
雪云低壓暮檐寒。
地爐山蘗燒初熟,
軟語聊為世外歡。
來來往往車馬的喧囂聲已經消散,暮云低垂,雪意彌漫,屋檐下透著寒意。地爐里的山柴剛剛燒旺,我們輕聲交談,暫且享受這超脫世俗的歡樂。
闌:盡,消散。
蘗:樹木砍去后又長出來的新芽,這里指山柴。
軟語:溫和委婉的話語。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孫莘老即孫覺,曾任司諫。此詩可能創作于詩人與孫莘老在冬日夜晚相聚于書齋之時,當時社會可能處于相對穩定時期,詩人在與友人的相聚中尋求精神上的放松和愉悅。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冬夜與友人相聚的閑適情景。其特點是意境清幽,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不算有重大影響,但展現了詩人日常交游中的生活情趣和創作風格。
綠波如鏡認前身,可自泥涂懺宿因。千古知音除茂叔,阿誰珍重體芳心。
令弟頗出樓家鯖,同云忽紫天冥冥,客起欲舞主欲停。王生往事不掛口,與君且談汝寧守。汝寧自賣南山田,醉來新月十五弦。鹔鹴半作酒胡物,鹍雞暫貨商人船。君莫為二子,題詩憐坎坷,千古聲名眼前過。歸客何曾怕鳳衰,此公似未甘龍臥。
朝來新火起新煙,長笛短簫悲遠天。細柳新蒲為誰綠,濁醪粗飯任吾年。已聞童子騎青竹,喚取佳人舞繡筵。此日此時人共得,晴窗點檢白云篇。
人云舉頭八座,我曉失足三途。開籠故憐鸚鵡,倚杖或聽鷓鴣。
去歲初從海上回,重陽相與醉高臺。那因寇盜遷南土,阻插茱萸共一杯。老矣但思情話切,跫然更望足音來。黃花也解知人意,故向籬邊未肯開。終朝兀坐但焚香,身世翛然已兩忘。收拾江山歸古錦,招邀風月入虛堂。鹡鸰散去波翻海,鴻雁歸來天雨霜。命駕莫辭佳節后,菊花開日即重陽。
禪室信清幽,仙郎道氣優。芳樽宜永夜,高論集名流。月色松窗入,香煙桂席浮。階苔初過雪,庭菊尚含秋。燈下聽千偈,杯中緩百憂。用持平等法,方待醉歌酬。
莽莽寒煙矗,蒼茫關樹深。山青碑是史,官墨野存箴。萬乘批鱗氣,千春仗馬心。歲寒詩句在,倚劍雪花侵。
綠水滟汀洲,風起江南秋。煙波有孤客,關河生遠愁。遠愁那足說,惜此芳華歇。日暮淡忘歸,蘋花悵難擷。
城闕軟紅塵遠,林蠻空翠嵐深。丁丁鳥驚斧重,霏霏雪壓擔沉。沙明東郭履跡,谷響南華足音。歸去自換村酒,不須解卻貂金。
泛水入回塘。空枝度日光。竹垂懸掃浪。鳧疑遠避檣。
孝子南歸望白云,麻衣血淚濕紛紛。升堂□□□□看,況復啼烏不忍聞。
經年不出戶,一榻日高眠。有相非關我,無心莫問禪。山花開復落,窗月缺還圓。新構茅齋起,云來占半邊。
華粉春衣染淡黃,看花因到午橋莊。娥眉不為東風畫,蝶使風媒莫浪狂。
一覽河山混大同,低昂寰宇氣無窮。之水似煙浮日影,西湖如鏡照江東。眼底樓臺營櫛比,望中丘壟舞蛇龍。重林染盡雞冠色,吩咐青陽送好風。
好奇不減猗犴叟,放論猶嫌石戶農。怪底西山增爽氣,佳城蕭瑟閟滕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