謬掌堂事四越月頗厭煩勞喜得憲長京還交代有作三首 其二
一百廿日妨晏眠,轇轇擾擾總徒然。
縱令明決得金矢,何似優游尋簡編。
鼓缶莫嗟將昃日,浴沂寧泥暮春天。
豫章社櫟君須玩,材與不材誰永年。
一百廿日妨晏眠,轇轇擾擾總徒然。
縱令明決得金矢,何似優游尋簡編。
鼓缶莫嗟將昃日,浴沂寧泥暮春天。
豫章社櫟君須玩,材與不材誰永年。
一百廿日:指四個月。
轇轇擾擾:形容雜亂、紛擾。
金矢:指箭,這里比喻明決果斷。
優游:悠閑自得。
鼓缶:出自莊子鼓盆而歌的典故,表達對生死的豁達。昃日:西斜的太陽,比喻時光流逝。
浴沂:出自《論語》中曾點“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的話,指一種閑適的生活情境。
豫章社櫟:豫章是大木,社櫟是社廟里的櫟樹,一個成材,一個不成材。
從詩題可知,作者掌管堂事四個月,感到厭煩勞頓,此時憲長京回來交接事務,作者有感而發創作此詩。可能當時作者身處官場,事務繁雜,渴望擺脫忙碌,追求一種閑適自在的生活。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忙碌官場事務的厭倦和對悠閑生活的向往,以及對生命價值的思考。其突出特點是運用典故闡述哲理,語言質樸。在文學史上雖可能無重大影響,但反映了當時文人面對官場生活的一種心態。
夕陽欲下山,
月出山更好。
愿侍太清人,
乘月恣幽討。
七稔艱難不敢陳,行藏且問蓐收神。
遠來豈為謀身事,久執無緣廁國賓。
妄意合成同晉楚,羞言著節繼蘇辛。
哀哉庾信江南賦,悶讀頻移玉座春。
濃云密布遍天空,
大雨淋漓化育功。
砧杵急敲秋日到,
忽然梧葉落庭中。
青青陵上柏,不生培塿間。
瑣瑣矜名士,誰能共往還。
驅車出國門,游戲上西山。
草木多淑氣,云霞怡我顏。
擘脯酌載酒,哀箏獨自彈。
碧云散舒,合且復離。皓月涌照,圓而不虧。
嗟我所期,曷云不來。
翳翳村巷,遙遙犬聲。肅肅庭樹,啾啾鳥鳴。
所期不來,實關我情。
寒鐙既張,幽室有光。豈無他人,惟子之良。
閉彼柴荊,今夕斯長。
孝逸妝臺授鉞,
崔生穹帳修文。
臨鏡妖狐國史,
擭闌鸚鵡將軍。
披竹簡兮典謨,圣手斷兮唐虞。登群龍兮輔翌,萃一堂兮都俞。
知人兮帝之哲,動天兮帝之德。畫象兮民不犯,舞干兮苗已格。
迨一旅兮中興,嚴廟貌兮稽陵。感會遇兮風云,崇像飾兮股肱。
憤夷楚兮陵上國,忽庭堅兮祀俄息。泚麟筆兮特書,喟夷吾兮有力。
何汲汲兮詭誕,謂明良兮相賊。奸雄托兮自文,慨齊東兮毋惑。
仰而觀兮典禮秩,俯而察兮草木殖。功之遠兮難名,民之思兮無斁。
含藏一片玉連城,
三度親曾獻楚庭。
未跨門時琢雕了,
春風深鎖綠蘿扃。
輕舟夜剪秋江,西風鱗甲生江面。瓦官閣下,方山亭外,驚濤雪片。
一帶蔣州,千尋鐵鎖,等閒燒斷。只波間皓月,流光欲下,舊曾照,金陵縣。
何處回帆撾鼓,更玉笛、數聲哀怨。回思舊事,永嘉南渡,流人何限。
如此江山,幾人憐惜,斜陽斷岸。正江南煙水,濛濛飛盡,楚天新雁。
營營過一生,敢期能表暴。
明發懷二人,咨嗟獨仰屋。
云胡罹劫灰,毀傷及山谷。
有兒負疚多,百身難再贖。
舊宅猶東里,新丘宛北邙。
單雞頻哭友,老鶴悔還鄉。
齋記曾磋切,埋文愧耄荒。
諸郎真五寶,雖死未嘗亡。
福星載道海壖東,千里欣乘破浪風。地報偏災移使節,士逢元禮仰宗工。種桑有術忠宣相,放賑因時富鄭公。陋習革除施化導,從茲澎島慶年豐。
文章經濟達丹墀,鷺島荊襄見措施。政為救荒籌積貯,心存愛物起瘡痍。法書唐代雙鉤帖,佳話東山一局棋。感謝春暉垂普照,向榮小草許呈詩。
一簾香裊人無語。撥微紅閑炷。
燕山縱有好晴天,寒甚江南雨。
鞭絲帽影風吹絮。笑頻年離緒。
酒人篋底賣文錢,肯攜向、旗亭否。
故人千里問加餐,三徑何如蜀道難。耕食已能輕五斗,無心隨伴索長安。
攬鏡初看鬢有霜,閒身偏戀水云鄉。匡山莫訝歸來早,萬卷于今足草堂。
黃花滿徑秋蕭瑟,太常齋期日復日。
不齋呼我同醉醒,論詩揮霍驚戶庭。
新詩句法出有自,煙水凡間全吐棄。
自嘆倔強不諧俗,我謂蘊藉盡如意。
枯腸沃酒須淮澠,才薄敢與夸代興。
別裁往往出心得,益勿克違龜十朋。
霜風拂拂上陵去,敝篋空囊屬徒御。
健句攜歸得神助,欲索解人誰殆庶。
炰羔烹鹿莫匆遽,詩中至味我先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