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居答友人遠訊二首
故人千里問加餐,三徑何如蜀道難。耕食已能輕五斗,無心隨伴索長安。
攬鏡初看鬢有霜,閒身偏戀水云鄉。匡山莫訝歸來早,萬卷于今足草堂。
故人千里問加餐,三徑何如蜀道難。耕食已能輕五斗,無心隨伴索長安。
攬鏡初看鬢有霜,閒身偏戀水云鄉。匡山莫訝歸來早,萬卷于今足草堂。
遠方的老友千里之外問候我要多吃飯,問我隱居生活是否像蜀道一樣艱難。我已能靠耕種自食,看輕那微薄的俸祿,沒心思去長安追求功名利祿。拿起鏡子,才發現鬢角已有白發,清閑的我偏偏留戀這山水云鄉。不要驚訝我早早從匡山歸來,如今有萬卷書,這草堂就已足夠。
故人:老朋友。
三徑:指隱居生活。西漢末,王莽專權,兗州刺史蔣詡辭官隱居,在院中辟三徑,只與求仲、羊仲來往。
輕五斗:指看輕微薄的俸祿。東晉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
索長安:到長安去追求功名利祿。
匡山:山名,這里可能泛指隱居之地。
草堂:簡陋的屋子,這里指詩人的居所。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的內容推測,詩人可能經歷過仕途的波折或對功名利祿感到失望,從而選擇隱居生活。在隱居期間,收到老友的問候,有感而發創作此詩,表達自己對隱居生活的態度和心境。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對隱居生活的熱愛和對功名利祿的摒棄。其突出特點是情感真摯,通過意象和用典表達深刻的思想。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是具有重大影響力的作品,但反映了古代文人追求淡泊、回歸自然的精神追求。
八十二年真過分,兩三閑屋漫偷安。
家人病退藥方熟,兒子歸來酒量寬。
祇把詩書供日用,不知宇宙有風寒。
開門但放溪山入,心本無他誰得干。
烏驅兔迫一衰翁,始信浮生總是空。
拈掇琴書終日事,依棲梅竹百年叢。
無官不用憂三黜,安分何勞送五窮。
咫尺上方鐘鼓地,從師學佛便須躬。
前山屏開照簷綠,后山如坐膝抱屋。
數畝山園半畝池,松影參差庇梅竹。
九月九日天氣清,銀白金黃百種菊。
詩人好事酷喜客,新酒??醲烹野蔌。
中有有識剪發妻,談笑咄嗟具魚肉。
我醉不知日午晡,但覺意氣橫山谷。
吁嗟乎為何如時,我輩得此一日福。
宇宙自隘我自寬,人生無厭我自足。
梅山生計亦凄涼,一醉何曾計??粥。
浮邱洪崖總妄傳,最好只有三萬六千局。
千年華表竟何榮,曾結孤山夙世盟。
午夜露零和月冷,一聲風靜仰天鳴。
既歸蕙帳情何怨,不上揚州韻更清。
未必湖陰人聽得,聽來好爵謾營營。
郎別二十春,未報淮頭捷。
空房守節心,羞見雙胡蝶。
滴淚寫臙脂,欲寄南雁群。
恐蕩郎客思,封了卻還焚。
妾甘奉姑老,妾甘育子穉。
它日晝錦歸,愿郎無棄置。
身到西樞府,黃扉一蹴開。
急流知有退,樂處在人閑。
健領耆英社,清標利欲關。
典刑今已矣,風雨暗青山。
手揚教鐸下龍汀,三載從容擅最稱。
祿釜半虛家繼廩,書窗獨冷仕如僧。
狎曾問字春風坐,惜欠論心夜雨鐙。
此去蘭臺蕓閣邃,尚須時寄一溪藤。
青鞋踏過剡山長,黃菊初香替紫陽。
情話綢繆無世變,意吟瀟灑似秋光。
別來杏苑驚三載,問及花崖夢一場。
我亦風前霜后葉,饒君青發擅春芳。
一山逶迤來,結崖俯寒碧。
傳聞控鯉仙,垂釣山下石。
前事不必窮,要是古奇跡。
山中好事者,筑亭占清特。
數本瀟灑花,松竹共幽閴。
我來西風晴,一洗塵土昔。
出門復回首,山前有歸翼。
傍家數畝園,景物便偃仰。
水近竹愈青,土腴花怒長。
得閑日月長,萬里歸坐想。
有時發孤嘯,山谷答清響。
履險須頓足,逢躁須戒吻。
況今為何時,正恐無地隠。
柴門倘可閉,即與桃源近。
豈無耆舊在,努力各自謹。
僧關可人心,況此晴色美。
蹈蘚滑路多,訪菊香處是。
引飲吞山光,清嘯落松子。
我有即事詩,就掃石壁紀。
夜泊南津夢岸斜,老來行役祇堪嗟。
滿篷風露五更月,殘夢溪山百里家。
蹴起睡奴催纖路,坐同吟伴說梅花。
此歸又且深深住,瀾倒中閑要見涯。
意行無定處,適口無夙嗜。
門外自風埃,山中有余地。
事事皆順境,物物皆真味。
梅山今何人,而我亦同數。
麋鹿所驚怪,草木或不置。
一杯復一杯,閨中笑聲沸。
古道固如此,乃有此同氣。
謂我且須留,崦嵫紅未墜。
麻麥在東阡,桑柘在南陌。
鳥飛魚在淵,生意各自適。
相逢如相知,非茍旦與夕。
此心乃平生,誰能開閑隙。
嗟彼何人斯,徒為形所役。
役役本無名,于何見勞績。
富貴死之除,清閑終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