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慶沈太守建歲寒書院偶留題
人間多少讀書處,欲固歲寒賢守心。
隔歲草萊誅濯濯,一庭松柏長森森。
漢儒載籍能存幾,周政規模卻至今。
老病星軺三月過,欲揚洙泗洗清襟。
人間多少讀書處,欲固歲寒賢守心。
隔歲草萊誅濯濯,一庭松柏長森森。
漢儒載籍能存幾,周政規模卻至今。
老病星軺三月過,欲揚洙泗洗清襟。
人世間有多少讀書的地方啊,太守您是想鞏固那如歲寒松柏般高潔的心志。去年的雜草已被清除得干干凈凈,一庭院的松柏長得枝葉繁茂。漢代儒者的典籍還留存多少呢,周朝的政治制度規模卻流傳至今。我年老多病乘驛車經過此地三月了,真想弘揚洙泗之學來洗滌自己的情懷。
順慶:地名。賢守:賢能的太守。
隔歲:去年。草萊:雜草。誅:清除。濯濯:形容草木光禿的樣子。
森森:形容樹木茂盛繁密。
載籍:書籍。
周政規模:周朝的政治制度規模。
星軺:指使者所乘的車,這里作者自指。
洙泗:代指儒家思想,孔子曾在洙、泗之間聚徒講學。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切知曉。推測沈太守在順慶建造歲寒書院,重視文化教育和傳承,作者路過此地,有感于太守此舉,遂留下此詩,可能當時社會存在對傳統文化傳承的重視與需求。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沈太守建歲寒書院的善舉,體現其重視文化傳承的精神。特點是借景抒情、用典豐富,在文學上反映了當時文人對傳統文化的尊崇和傳承意識。
曾因避仇去,竟作倦游歸。
梅蕊經青眼,緇塵染素衣。
湖山新有得,歲月舊成非。
小定能來否,柴關夜啟扉。
作詩有病誰與說,讀書有疑誰與決。
思君祇在百里間,底事相望若胡越。
阿連報君有來期,候君未至趣以詩。
想因故人意戀戀,故作去魯行遲遲。
尋幽訪古到巖前,仰視云霞接梵天。
六代興王那復在,千身化佛尚依然。
老松欲作蒼龍去,怪石常如猛虎眠。
已覺塵勞變清浄,何當筑室向危巔。
君家舍人公,世謂王楊作。
誰知所傳授,白首終林壑。
至今有源流,涇渭分清濁。
豈比世上兒,風姿矜濯濯。
今朝欣雨止,天氣漸清和。
籬落小桃破,階除馴雀多。
占方移果樹,帶土數蔬科。
農務侵尋及,吾寧久臥疴。
雞鳴戒柴車,月落到林寺。
先生方睡美,童子驚客至。
晨霜粲屋瓦,初日照平地。
雖非贊公宿,似是超師誼。
分攜屬秋風,倏忽竟此歲。
相望不為遠,數見良不易。
公行立朝班,我政親農耜。
自茲出處殊,寧使心跡異。
歡華一朝寵,風節千古事。
要令松谷名,因公表于世。
平生幾游居,有親亦有故。
一飯或相忘,素書不能屢。
心知世情薄,但益古人慕。
如君父子賢,百蓋一二數。
我家入婺四十里,有竹參天山崛起。尋常一過故人飯,長是驅車不停軌。
去年偶為逃暑留,禪房小憇清溪頭。君當適閩駐行李,遣騎問我安與不。
我聞君來固驚喜,君亦怪我窮不死。殷勤竟辱懷刺先,我乃踉蹡成倒屣。
相看問我今何如,為言斑鬢甘泥涂。君時新有阿兄戚,語及往事猶長吁。
君歸匆匆莫可挽,劇談未了風吹斷。贈君不直一錢詩,何以報之錦繡段。
明朝過君君且行,我思重別難為情。勞君下馬更握手,再三謂我頻寄聲。
別來僅可熟羊胛,含薰待春蘭已發。擬將采掇慰離居,路遠何繇置君側。
如君人才誰與儔,直諒豈下西京劉。校讎秘府自能事,何乃傳經瀕海州。
吾君急賢每旰食,詔書取士到微仄。君今未免滯周南,諸公貴人曷逃責。
愿君覓句勿自哀,清尊無事日日開。未有白地光明錦,用作人間負販材。
欲行雨如蓰,既出云若涌。
山高一身微,風動萬國洶。
豈唯林木悲,亦為毛發悚。
眾謂當亟回,吾行便賈勇。
縱乏幽人宅,猶余大樹祠。
帶山仍帶水,宜飲亦宜詩。
勿待全開后,當乘半放時。
昏昏廓陰霧,皎皎上朝曦。
白發絲難理,青衫葉半枯。
自憐謀斗食,敢作慟窮途。
試問遙書札,何如邇坐隅。
合江趨浩渺,分水忘崎嶇。
度嶺且萬里,友于凡幾年。
忽驚同拉朽,何敢恃扶顛。
躋勝亡行具,結趺聊坐禪。
山南與山北,從此罷蹁躚。
伯兮當日意,蘐也直云忘。
豈是名茲草,真將種北堂。
能叢又能干,非絳復非黃。
開處陰當合,看時晝閱長。
落月不可駐,落日不可揮。
豈昧白晝長,畏此余暑威。
人生延促頃,光景變滅微。
水霧已似合,山煙亦成霏。
桐江多犇湍,牽挽厭勞止。
舊云七里瀧,實乃七十里。
篙師為予言,風便輒易爾。
回思前日驚,留滯固可喜。
溪神果何心,憐我倦行李。
有風西南來,不徐亦不駛。
布帆保無恙,為賜何其侈。
眼中峰巒過,天外鷗鳥起。
畫圖欠傳貌,詩語費驅使。
生平登臨心,于此得自已。
勿嘆囊橐空,收將遺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