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豐堂后隙地疊石作小山與張碧溪聯句
旋分泉石作溪山,圓嶠方壺在此間。
一柱擎天高卓立,四時含雨細潺湲。
常疑虎豹穿群去,更覺猿猱費力扳。
斜亸卻如垂舞袖,娉婷復似綰云鬟。
幽懷乍對簾頻捲,佳興堪乘屐未還。
安石東山非久計,子綦南郭偶偷閒。
敢言夙有山林骨,自分久違鹓鷺班。
人事化工相勝負,酒尊詩卷日躋攀。
旋分泉石作溪山,圓嶠方壺在此間。
一柱擎天高卓立,四時含雨細潺湲。
常疑虎豹穿群去,更覺猿猱費力扳。
斜亸卻如垂舞袖,娉婷復似綰云鬟。
幽懷乍對簾頻捲,佳興堪乘屐未還。
安石東山非久計,子綦南郭偶偷閒。
敢言夙有山林骨,自分久違鹓鷺班。
人事化工相勝負,酒尊詩卷日躋攀。
很快用泉石營造出溪山勝景,傳說中的圓嶠、方壺仙山仿佛就在此間。一根石柱高聳如擎天而立,四季都有細雨般的水流緩緩潺湲。常疑心有虎豹穿過石群而去,更覺得猿猴要費力攀爬才能登攀。傾斜下垂如同美人揮舞的衣袖,姿態娉婷又似女子綰起的發髻云鬟。面對這幽景我頻頻卷起窗簾,乘興而來連木屐都忘了歸還。謝安隱居東山并非長久之計,子綦在南郭也只是暫且偷閑。不敢說自己天生有山林之骨,只自認為早已遠離朝官行列。人事與自然造化相互較量,每日里伴著酒尊詩卷不斷登攀。
圓嶠方壺:傳說中的海上仙山,出自《列子·湯問》,此處借指疊石而成的小山如仙景。
潺湲(chán yuán):水流緩慢的樣子。
亸(duǒ):下垂。
娉婷(pīng tíng):姿態美好。
安石東山:指東晉謝安曾隱居東山,后出山為官,此處用典表暫時閑居。
子綦(qí)南郭:出自《莊子·齊物論》,南郭子綦隱幾而坐,此處借指隱者之態。
鹓鷺班(yuān lù bān):指朝官的行列,鹓鷺飛行有序,喻朝班。
化工:自然的創造化育之力。
躋攀(jī pān):攀登、進取。
此詩為作者與張碧溪于愿豐堂后空地疊石造小山時聯句所作,通過描繪疊石成山的景致,抒發對自然山水的欣賞與超脫塵俗的閑情。
詩歌以疊石小山為核心,細膩刻畫其形態與意境,融合神話意象與歷史典故,表達了對自然之趣的向往及超脫世俗的心境,語言生動,用典巧妙,展現聯句創作的默契與詩意。
衲外元無象,言尋那路尋。
問禪將底說,傳印得何心。
未了群山淺,難休一室深。
伏魔寧是獸,巢頂亦非禽。
觀色風驅霧,聽聲雪灑林。
凡歸是歸處,不必指高岑。
山半一山寺,野人秋日登。
就中偏愛石,獨上最高層。
有果猿攀樹,無齋鴿看僧。
儒門自多事,來此復何能。
大道本無幻,常情自有魔。
人皆迷著此,師獨悟如何。
為岳開窗闊,因蟲長草多。
說空空說得,空得到維摩。
欲住住不得,出門天氣秋。
惟知偷拭淚,不忍更回頭。
此日只愁老,況身方遠游。
孤寒將五字,何以動諸侯。
人生當貴盛,修德可延之。
不慮有今日,爭教無破時。
蘚斑題字壁,花發帶巢枝。
何況蒿原上,荒墳與折碑。
賈島憐無可,都緣數句詩。
君雖是后輩,我謂過當時。
溪浪和星動,松陰帶鶴移。
同吟到明坐,此道淡誰知。
世間何事好,最好莫過詩。
一句我自得,四方人已知。
生應無輟日,死是不吟時。
始擬歸山去,林泉道在茲。
自見來如此,未嘗離洞門。
結茅遮雨雪,采藥給晨昏。
古樹藤纏殺,春泉鹿過渾。
悠悠無一事,不似屬乾坤。
去越從吳過,吳疆與越連。
有園多種橘,無水不生蓮。
夜市橋邊火,春風寺外船。
此中偏重客,君去必經年。
秋色上庭枝,愁懷切向誰。
青云無勢日,華發有狂時。
枕上聞風雨,江南系別離。
如何吟到此,此道不聞知。
木葉落時節,旅人初夢驚。
鐘才枕上盡,事已眼前生。
吟發不長黑,世交無久情。
且將公道約,未忍便歸耕。
別來春又春,相憶喜相親。
與我為同志,如君能幾人。
何時吟得力,漸老事關身。
惟有前溪水,年年濯客塵。
鄉里為儒者,唯君見我心。
詩書常共讀,雨雪亦相尋。
貧賤志氣在,子孫交契深。
古人猶晚達,況未鬢霜侵。
師愛無塵地,江心島上居。
接船求化慣,登陸赴齋疏。
載土春栽樹,拋生日??魚。
入云蕭帝寺,畢竟欲何如。
昔舜曾耕地,遺風日寂寥。
世人那肯祭,大圣不興妖。
殿宇秋霖壞,杉松野火燒。
時訛競淫祀,絲竹醉山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