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滁州九詠九首并序 其四 瑯琊溪
野草山花夾亂流,
橋邊旌旆影悠悠。
即應要地無人見,
可忍開時不出游?
野草山花夾亂流,
橋邊旌旆影悠悠。
即應要地無人見,
可忍開時不出游?
野草和山花夾著湍急的溪流生長,橋邊的旗幟影子悠悠晃動。這里本應是重要之地卻無人賞識,怎么能忍心花開之時不來此游玩呢?
夾:夾著,環繞。
亂流:湍急的水流。
旌旆(pèi):旗幟。
即應:本應。
要地:重要的地方。
可忍:怎么能忍心。
此詩是作者奉和他人之作。當時滁州可能相對不那么繁華,瑯琊溪美景少有人知。詩人或許在看到美景后,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在于贊美瑯琊溪的美景,突出其少有人賞識的特點。它語言清新,以景誘人,在文學史上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美的關注和推崇。
畫室宵衣切,公車晝草頻。論兵人自勝,飛捷事誰真。
放逐容明主,艱危失大臣。還應伏波幕,書記禮崔骃。
郡閣憑揚子,公馀試一臨。江山百戰色,南北異時心。
敵恐矜天塹,誰當任陸沉。艱難根本地,相贈淚沾襟。
福山覺山來信稀,鶴園鶴岑血沾衣。
寶潭寶潭無愆期,予登飛云從予誰。
朝發鐵江暮鐵橋,鐵橋鐵江同一流。
蓬萊一股誰云遙,群仙排云出相邀。
昏黃漸翳風林色,樹杪明星耿欲光。
稍覺傾愁在何漢,略隨殘吹下城墻。
憂時天意春無信,絕塞軍聲夜有霜。
獨向清宵悲宿府,晚來砧杵動蒼茫。
燉煌太守才且賢,郡中無事高枕眠。
太守到來山出泉,黃砂磧里人種田。
燉煌耆舊鬢皓然,愿留太守更五年。
城頭月出星滿天,曲房置酒張錦筵。
美人紅妝色正鮮,側垂高髻插金鈿。
醉坐藏鉤紅燭前,不知鉤在若個邊。
為君手把珊瑚鞭,射得半段黃金錢,此中樂事亦已偏。
今代潘郎老作詩,友聲相應速如篪。
燃萁短句寧論步,聯鼎長吟不待思。
武事解歌三箭定,文容堪頌萬邦綏。
從公更覓中和什,慚愧無因把蜀麾。
吳門望月幾回圓,
云樹依然各一天。
敢恨相知逢歲晚,
神交心折已三年。
空谷自古今,
何憂伍眾草。
惠然來清風,
幽香在懷抱。
絕無聊賴喜臨池,猶是消磨勝廢時。造士頻驚花樣變,立言那笑布衣私。新聞便當新詩料,老境還虧老友知。德不加修修亦晚,何如嬉戲學為兒。
舊服新裝最詡工,趨時未脫古人風。人皆量服婁師德,我愿詩規陸放翁。藏匣劍光猶爍爍,過簾云影太匆匆。靜評行運初無似,莫誤春花一例紅。
繞梁歌起越溪云,不羨羊家白練裙。他日渭城如更唱,丁香花下憶逢君。
曲高誰得似韓娥,曾向尊前幾度歌。此夕長安飛一葉,白云寒色滿關河。
岸人膽落傍船看,
鼉吐鯨吞一葉寒。
鬼伯神官莫狂蕩,
靈臺無愧自平安。
星粲寶燈連九市,
水流香轂渡千門。
姮娥似有隨人意,
柳際花前月半昏。
波濤海寺秋。
萬仞云衢擬子登,
一鞭歸馬激誰膺。
今宵肯歇歸與興,
還看中秋月色明。
身生天地后,
心在天地前。
天地自我出,
自馀何足言。
望郎三度到長安,
垂上青云作好官。
暫向江東一澄按,
卻歸徑著侍臣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