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別次韻三首 其一
萬仞云衢擬子登,
一鞭歸馬激誰膺。
今宵肯歇歸與興,
還看中秋月色明。
萬仞云衢擬子登,
一鞭歸馬激誰膺。
今宵肯歇歸與興,
還看中秋月色明。
我仿佛看到你能攀登那高聳入云的仕途之路,可如今你卻揚鞭催馬歸去,這能激勵誰呢?今晚若能暫且停下歸鄉的念頭,還能欣賞到中秋明亮的月色。
萬仞:形容極高。云衢:指云路,比喻仕途。
膺:胸膛。激誰膺:即激勵誰。
歸與興:歸鄉的念頭。與,通“歟”。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推測當時社會可能存在一定的仕途競爭,詩人的友人可能在仕途上遭遇挫折或者有其他原因選擇歸鄉。詩人在送別友人時有感而發寫下此詩。
這首詩主旨在于表達對友人仕途和歸鄉選擇的看法。其特點是情感表達直接,意象運用恰當。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當時文人送別時的一種情感和思考。
握手衡門思欲狂,相逢如夢在河梁。三年素札咸陽斷,十日青尊瀫水長。絕塞風云懸馬首,大荒岐路出羊腸。因君一問龍標尉,明月梅花遍夜郎。
皇祐登瀛日,同升愧妄庸。我年先一飯,君學富三冬。久要平生好,分攜晚歲逢。無因素車去,執紼望丘封。
秋來合沓多玄陰,只疑白日終幽沉。今朝歘然睹奇事,銅鉦爛爛懸青林。如饑得餐病得愈,鳥亦為歌蝶為舞。少乾沮洳天廓清,老夫便向東郊行。
柳臺梅巷鎖春晴,酒思燈光負賞心。聽徹宣和太平曲,獨看明月到更深。
且柅流沙青犢車,蔥蔥佳氣滿城閭。白頭不解家人語,狂學司空城旦書。
翠苔輕搭。南枝逗暖,乍收漸霎。亂插繁花,快張華宴,繞衣千匝。玉堂無限風流,但只欠、些兒雪壓。任選一枝,折歸相伴,繡屏花鴨。
山城八月有春風,一樹嫣紅淡又濃。縱使失時無態度,也勝茉莉與芙蓉。
穆王重到六龍回,想像空教異代哀。日午退朝開便殿,秋山都到御床來。
寅恭我神,惟上之使。俾成康年,民徯休祉。折俎既登,?酒既盈。匪薦是專,配以明誠。
嗷嗷黃口似饑蠶,西陵殘桑不耐看。一線光明瞻北極,欲相從卻苦無端。
大船搥鼓銀酒缸,小船吹笛紅繡窗。鴛鴦觸棹忽驚散,荷花深處又成雙。
畫棟塵驚燕子來,芳郊時雨斂輕埃。須憐好景分明在,為把愁顏勉強開。仙客有情深賞物,新詩勸我且持杯。更言留得花王住,忍放韶光取次回。
極目遐荒共黯然,蒼梧何處問樓船。天窮象郡千峰外,地隱龍城六洞前。飛詔金門頻計日,傳書銅柱易經年。無勞更閱河東記,海色黃溪晝夜懸。
清潤慈明玉,汪洋叔度陂。不憂仁者壽,早作哲人萎。黃鵠歸無日,青烏葬有期。陰堂介邢密,相望國僑祠。
朝來喜晴農自嗟,共說雨意還無涯。老夫聞言疑且怪,豈有悖謬如此耶。云陰漸濃日光薄,殘雨疏疏仍放腳。不知黯?從何來,頃刻瀰漫遍寥廓。入室愁坐空悲歌,吾農吾農將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