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一百六十首 其一四九
不落與不昧,
半明兼半晦。
不昧與不落,
兩頭空索索。
五百生前個野狐,
而今冷地謾追呼。
座中既有江南客,
休向樽前唱鷓鴣。
不落與不昧,
半明兼半晦。
不昧與不落,
兩頭空索索。
五百生前個野狐,
而今冷地謾追呼。
座中既有江南客,
休向樽前唱鷓鴣。
不執著于兩邊與不迷惑,處于半明半暗之間。不迷惑與不執著,兩頭皆為空無。五百世前那只野狐,如今在冷清中徒然追呼。座中既有江南來的客,就別在酒杯前唱《鷓鴣》曲。
不落:不執著于一邊,指不陷入片面認知。
不昧:不迷惑,指對事物本質有清晰覺知。
半明兼半晦:半明半暗,喻指非絕對、非二元的中間狀態。
兩頭空索索:兩邊皆空,指執著于‘不落’或‘不昧’均無實質。
五百生前個野狐:借用禪宗‘野狐禪’典故,指因錯答‘大修行人還落因果否’而墮為野狐五百世的故事。
冷地:冷清、冷靜的境地。
謾:徒然、空自。
江南客:來自江南地區的客人。
唱鷓鴣:指演唱《鷓鴣》曲,此曲多含離鄉別緒之意。
此為宋代禪宗偈頌,可能作于禪師向弟子開示禪理之際。禪宗強調破除文字執著、當下悟入,此詩針對修行者對‘不落’‘不昧’等概念的片面理解,以通俗語言和典故引導弟子超越二元對立,回歸應機而發的本真。
全詩圍繞‘不落’與‘不昧’的辯證關系展開,借‘野狐禪’典故批判執著之誤,以‘江南客’‘唱鷓鴣’的生活場景勸誡應機說法,體現禪宗‘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的核心思想,語言通俗而哲理深刻,是禪宗偈頌的典型代表。
貌如女子心如鐵,五世相韓韓已滅。
家童三百不足使,倉海君初去相結。
秦皇東從博浪過,力士袖椎同決烈。
曉入沙中風正昏,誤擊副車搜跡絕。
亡命下邳圯上游,老父墮履意未別。
顧謂孺子下取之,心始不平終折節。
舒足既受笑且去,行及里所還可說。
可教后當五日來,三返其期付書閱。
他日則為王者師,果輔高皇號奇杰。
留國存祠汴水傍,逢逢簫鼓賽肥羊。
赤松不見天地長,黃石共葬丘冢荒。
日出各馳趨,皆為利所迫。
秋蟲至微物,役役網自織。
古來高世人,林下遺憂責。
扛鼎絕臏者,乃自恃以力。
積金茍如山,何異魚貪食。
風賦義趣深,傳訓或得失。后人語雖淺,辨識猶百一。
歐陽最我知,初時且尚窒。比以為橄欖,回甘始稱述。
老于文學人,尚不即究悉。宜乎與世士,橫爾遭詬唧。
誓將默無言,負暄方抱膝。非非孰是是,都莫答問詰。
歲暮宣參軍,辭如鮑昭逸。粲然傾明珠,褒我頗過實。
便言楚江萍,光彩侔旭日。自慙流浪蹤,不得蒿芹匹。
復為苦硬句,酬報強把筆。
已具扁舟訪使君,忽逢春雨起淮??。
花寒蛺蝶猶相守,水冷鴛鴦不暫分。
況約他時來寄跡,何須今日去論文。
解裝無復山陰興,且對荊釵與布裙。
詩稱庤錢镈,南畝興農作。
寧唯務芟薙,豈不在刈獲。
收功向嘉谷,托用隨芒??。
太平茲所重,坐見銷鋒鍔。
作詩無古今,唯造平淡難。
譬身有兩目,了然瞻視端。
邵南有遺風,源流應未殫。
所得六十章,小大珠落槃。
光彩若明月,射我枕席寒。
含香視草郎,下馬一借觀。
既觀坐長嘆,復想李杜韓。
愿執戈與戟,生死事將壇。
五年前上去,乃從許公過。
舊物此君在,后生新筍多。
朱櫻繁且熟,黃鳥啄仍歌。
一一如當日,乘高奈興何。
鐵鑄小香爐,壁環平口鋪。
麝焚葵葉大,獸嚙竹根趺。
浄幾群書外,閑堂一物無。
中間任灰燼,終與蕙蘭俱。
河湟宿兵地,勁勇天下聞。侵疆古甚熾,薄伐詩所云。
往今勢且異,利害理頗分。遠以塘設險,遂輕甲屯云。
昔傳嘗膽國,能破怒蛙軍。越雖隔大江,吳遭若枯焚。
實由持阻懈,抉目悲伍員。夫子負美才,議論高不群。
況有令兄弟,今亦貳河汾。助守戒不虞,慎勿倚和獯。
張侯為刺史,大族獨此君。法明而不苛,可共飾以文。
嘗觀韓干馬,人物亦如生。君收四病骨,無肉只崢嶸。
二匹癢磨樹,二匹縱其情。意思若不任,千里未可行。
古絹蠹已盡,彩色無精明。嘆惜傳至此,幾人金帛輕。
隋時有名筆,獨寫嚴君平。猶持杖頭錢,罷肆心莫營。
魁然中貴人,坐榻不知名。畫中有畫屏,山石侔天成。
今時長沙叟,獼猴檞林橫。疏毛與設色,前代何角爭。
余存品雖高,我未易敢評。主人愈好事,緘笥酒壺傾。
何言自我去,眼前一似空。
城中豈無人,過目猶飛蟲。
又厭塵事多,枳棘生胸中。
安知秋江水,浄碧如磨銅。
尚恨有世累,不及垂釣翁。
望望當速來,止琴視孤鴻。
一別逋翁久不逢,亦知諸葛臥龍中。
幾年三致千金富,今日重追二謝風。
形槁已能同散木,鬢霜從聽著寒蓬。
飛光入酒舊時月,來炤狂歌猶未窮。
掛鼓大樹枝,將以一耘耔。
逢逢達遠近,汨汨來田里。
功既由此興,餉亦從此始。
固殊調猿猴,欲取兒童喜。
平生天下友,常以道義求。良朋既我遘,沒齒無怨尤。向來六七輩,非可取次儔。議論吐肝膽,慷慨從竄投。上能同所樂,下能同所憂。出處乃一致,顏色無媚媮。詩書每博約,文酒時獻酬。
其間最達者,今已問喘牛。我如溝中斷,不入刀斧鎪。未忍舍素業,筆墨老更遒。豈愿學葛藟,柔弱附彼樛。但慕張平子,閑居吟四愁。譬若種香蘭,幸勿憂臭蕕。
顧茲發向衰,仕路行將休。自甘貧賤死,肯作兒女羞。夷齊何其清,尚餓不食周。末途逢元珍,果然知品流。
當時守南方,非是寡筭籌。城空無一兵,有智欲誰諏。直令韓彭處,奚所施善謀。在法責固深,屈辱凡幾秋。無人一引手,落穽窮更幽。
乃以詩戰我,????排利矛。用多以擊少,左旋而右抽。困蹙全奪氣,奔降且無由。孰意吾晚節,獲奉君子游。宴屢接其席,行屢接其辀。遂使西歸航,岸泊獨淹留。
張侯喜聞館,坐久月影收。燭盡繼以薪,夜分方還舟。自古賢與愚,一一為冢丘。定知不可免,安用計短修。會須舉杯杓,亦莫忘歌謳。
唧唧復唧唧,長沙何太息。
秋風入破衣,瘦婦思補剌。
手中把長線,無帛縫不得。
夜夜憂向寒,斗柄漸垂北。
嫁夫欲夫富,歡樂要終極。
歡樂既未能,鬢發霜花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