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州臨皋亭
春秋黃子國,
楚越穆陵關。
比屋皆編竹,
孤城半踐山。
岸泥觀虎跡,
云水暗荊蠻。
三入承明客,
那能鬢不斑。
春秋黃子國,
楚越穆陵關。
比屋皆編竹,
孤城半踐山。
岸泥觀虎跡,
云水暗荊蠻。
三入承明客,
那能鬢不斑。
春秋時期的黃子國故地,楚越交界的穆陵關旁。家家戶戶都用竹子編建房屋,孤獨的城池一半依傍著山岡。岸邊泥地上可見老虎的足跡,云霧水色籠罩著荊蠻舊疆。多次出入承明殿的朝客,怎能不鬢發斑白漸染秋霜?
黃子國:春秋時期諸侯國,故地在今河南潢川縣,此處借指黃州的歷史淵源。
穆陵關:古關隘名,位于楚越交界地帶,具體位置說法不一,此處代指黃州的地理要沖。
比屋:家家戶戶,形容房屋密集。編竹:用竹子編扎建造房屋,指黃州民居的簡陋。
孤城:指黃州城,因偏僻而顯孤立。踐山:依傍山勢而建。
虎跡:老虎的足跡,側面反映黃州荒野未辟、生態原始的狀況。
荊蠻:古代對楚地的稱呼,含偏遠未開化之意,此處指黃州所在的楚地。
三入承明:承明殿為漢代皇宮中朝臣待詔之處,后泛指朝廷。三入指多次出入朝廷,此處詩人自指曾在朝任職。
鬢斑:兩鬢頭發斑白,指歲月流逝帶來的衰老。
此詩約作于蘇軾貶居黃州(1080-1084年)期間。蘇軾因“烏臺詩案”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寓居臨皋亭,生活清苦。詩中通過描繪黃州的歷史沿革、自然環境與人文風貌,反映了貶居地的荒僻,亦暗含詩人政治失意、歲月催老的感慨。
全詩以黃州臨皋亭為觀察點,從歷史、地理、民生、自然多角度刻畫貶居地的荒僻,借景抒懷,既展現黃州的原始風貌,又傳遞詩人貶謫中的孤寂與對人生的嘆惋,語言質樸而意蘊深沉,體現了蘇軾貶謫時期詩歌沉郁蒼涼的典型風格。
永嘉城外小緱山,明月長容笙鶴閑。
總為旸湖泉石好,未教王子厭人間。
千重綠嶂百重流,仙籍垂登朝籍收。
長見歲星甌越部,不勞明主訪羊裘。
戀主依依盼玉除,遺編忽復啟青烏。傷心過客空臨穴,茹素慈親正倚閭。月透虛囊應有劍,塵荒故榻尚留鋤。淮南九日年年到,惆悵黃花酒滿壺。
少時江海望南游,三十年來過涿州。諸父相逢心獨苦,老姑一見涕橫流。枌榆日薄林泉暮,松柏風生澗壑秋。千里英魂渾欲返,云霄鶴唳不勝愁。
銅琶高唱大江東,不許閑愁惱乃公。
四海霸才能有幾,今宵歡樂又偕同。
狂呼酒盞看樊素,醉拭刀铓辨正宗。
離別尋常休悵怨,男兒志本在飛蓬。
綵花生菜又新年,
節物人情已可憐。
不待春來呼我困,
四時何日不堪眠。
佳節年年感客情,
今宵無月倍凄清。
浮云遮盡人間丑,
為怕嫦娥慧眼明。
石壁猩猩語,驚心百粵東。四時山葉綠,五夜海霞紅。日月搖溟渤,星河浸祝融。鷓鴣飛不斷,只在荔支叢。
曉上越王臺,扶胥海色開。山連鰲闕近,潮射虎門回。灑座荔奴雨,吹香椰子杯。崎嶇未朝漢,割據亦雄哉!
海雨花陰候,春泥屐響聲。鴉鬟簪抹麗,紈扇過清明。玳瑁潮通市,芭蕉綠上城。昌華鼓舞院,銷盡美人情。
楊柳春旗馬射還,
搜奇人坐蘚痕斑。
韓陵一片愁相語,
蕭瑟江南庾子山。
遙傳使節發江都,六月冰心在玉壺。巳見鹽官清酌水,又從陸海遠飛芻。
殿中封事關宸告,天下軍儲罷癸呼。當寧頗存南國不,可能不上鄭公圖。
直聲兄弟著青蒲,四海論交興不孤。繡斧銜恩天北極,江山留客古東吳。
時聞鹽井詶書札,秋逼星津引舳艫。平準河渠蘭史在,野謀何事到潛夫。
彈鋏西來路。記匆匆、經行十日,幾番風雨。夢里尋秋秋不見,秋在平蕪遠樹。雁信落、家山何處。萬里西風吹客鬢,把菱花、自笑人如許。留不住,少年去。
男兒事業無憑據。記當年、悲歌擊楫,酒酣箕踞。腰下光芒三尺劍,時解挑燈夜語。誰更識、此時情緒。喚起杜陵風月手,寫江東渭北相思句。歌此恨,慰羈旅。
蠶叢天地險,劍閣古今愁。
揮手從茲別,難為芳草秋。
啼猿三峽樹,月掛九江流。
不盡憑高目,西風獨倚樓。
吾心本虛直,萬象同一流。
坐遭云沙矇,次序失九疇。
習空徒妄想,致察在勤修。
學問日以廣,思辨日以周。
行行重行行,馬跡遍九州。
始知億萬葉,一干本同抽。
丹梯千仞倚嵯峨,萬轉盤紆出薜蘿。
少華西來朝白帝,太行東望走黃河。
欲從玉女窺蓮井,須向仙人借斧柯。
襆被同君星漢外,方知天上白榆多。
涔涔梅雨漲江濱,耿耿僧房借缽人。
秀色驚回隨念到,孤懷贏得暫時新。
何妨一笑空諸有,更覺三摩凈六塵。
憂患年來倍傷感,送君衰淚不容貧。
暮夜叩柴關,疑是不速客。
開門闃無人,月闇霜華白。
十月朔風勁,林衣卸層碧。
靜中審萬象,何一非陳跡。
仰觀溝沒瓦,俯瞰徑失屐。
添我煎茶料,庭隅又阜積。
天涯驚巧夕,鄉國興情增。
旅食同僧飯,翻經借佛燈。
高梧初索莫,西嶺轉崚嶒。
羞澀囊空盡,何堪在五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