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金門蔡元戎
炎風吹客到窮途,慷慨逢君意氣孤。
此日高才追大樹,多年長劍枕陰符。
金城不獨留天險,銅柱還應入地圖。
最羨祭遵饒雅度,時時緩帶一投壺。
炎風吹客到窮途,慷慨逢君意氣孤。
此日高才追大樹,多年長劍枕陰符。
金城不獨留天險,銅柱還應入地圖。
最羨祭遵饒雅度,時時緩帶一投壺。
炎熱的風將旅人吹到這偏遠之境,在困厄中遇見你,你意氣豪邁更顯突出。如今你的高才可追東漢的大樹將軍,多年來佩長劍研讀《陰符》兵書。金門不僅有天險般的堅固城防,你的功績也該如馬援銅柱載入版圖。最羨慕你如祭遵般文雅大度,時常寬緩衣帶從容投壺。
炎風:炎熱的風,指南方濕熱的氣候。
窮途:偏遠之地,此處指金門。
大樹:指東漢名將馮異,號'大樹將軍',因功高不矜被人稱頌,此處贊蔡元戎才德。
陰符:《陰符經》,古代兵書,代指軍事謀略。
金城:堅固的城池,指金門的防御。
銅柱:東漢馬援南征立銅柱記功,此處喻蔡元戎的功績將載入疆域史。
祭遵:東漢名將,雅好儒術,執法嚴明且有文度。
投壺:古代宴飲時的游戲,以箭投壺,此處體現文雅風度。
此詩為贈金門守將蔡元戎之作。金門地處東南沿海,為軍事要沖,作者或于游歷或任職期間結識蔡元戎,見其既具軍事才略(如'長劍枕陰符''金城天險'),又有文人雅度(如'緩帶投壺'),故賦詩贊之。具體創作時間或在明清時期(金門為重要海防據點),反映當時對文武兼備將領的推崇。
全詩緊扣'贈'字,從相遇場景、才略功績、雅度風范多角度刻畫蔡元戎形象,既突出其'武'的謀略與戰功,又彰顯'文'的從容與雅致,展現了作者對'儒將'的高度認可,是一首典型的贈將頌才之作。
老子年來驚五饋,閉門不出動經旬。
誰家花有傾城色,何處園無持酒人。
直以故書消遣日,短于佳句柰何春。
東君似欲相料理,柳外風來絮滿身。
夜與影同宿,晝將書共談。
虛涼惟稱暑,陰濕恐生嵐。
眼有思家淚,心懷報國慚。
更須辭命紱,身已住僧庵。
種藥春畦有近功,不辭耘耔謾勞躬。
漸看杞菊充庖下,即見芝英入籠中。
病去自知非往日,身輕何必御泠風。
出門會有兒童笑,不是當年植杖翁。
王喬吹笙去,列子御風還。
至人絕華念,出入有無間。
千載但聞名,不見冰玉顏。
長嘯空宇碧,何許蓬萊山。
向來鞅掌元非病,此日徜徉詎有妨。
自喜登臺閑瘦竹,人驚步屧響空廊。
高齋雨過新山色,曲沼風來舊水光。
千里壯心殊未已,不應踈懶興能長。
明德宮中大練衣,風流小阮世人知。
斷無流水游龍夢,只有珊瑚碧樹詞。
天上仙人持紫橐,邊頭武吏簸紅旗。
男兒自要粗官作,肯被青云富貴欺。
江北傳烽火,胡兒大入邊。
已聞隳列障,不但擾屯田。
借箸思人杰,摧鋒屬少年。
偷安慙暇食,萬灶起愁煙。
弄舟緣碧澗,棲集靈峰阿。
夏木紛已成,流泉注驚波。
云闕啟蒼茫,高城鬰嵯峨。
眷言羽衣子,俛仰日婆娑。
不學飛仙術,累累丘冢多。
近市心如水,居貧道未窮。
關門度梅雨,欹枕受槐風。
問學十年事,文章百世公。
讀多書有味,吟少句無工。
一水方涵碧,千林已變紅。
農收爭暖日,老病怯高風。
徙倚非無計,心期莫與同。
向來歡會處,離合太匆匆。
紅錦山顛著醉眸,赤欄桿外數花頭。
煙中月下看不足,葉里花間睡即休。
迷住子規疑蜀國,歸來黃鵠認柯邱。
他時我與君為對,蓮葉中間作釣舟。
漕河水入漢江流,逆浪吹鄰上比州。
為送新篇歸峴首,亦知舊蔭滿沙頭。
每思吾道長城在,常喜斯民命脈留。
圣宋卜年周十倍,須公同住八千秋。
諸老更推挽,先生定別留。
孰知廬阜趣,戰勝漢廷游。
直自全高隠,寧當退急流。
典刑前輩在,余潤覓東邱。
日西移幕看澄江,夜久回屏護燭光。
暗里微明認漁火,醉中時醒為荷香。
狂翻鸚鵡杯心綠,怒索蒲萄架底涼。
苦恨重云隔明月,嫦娥更在月中央。
君家丘壑本圓成,何意尋荒入翠屏。
為愛晴云薦孤枕,故將閑日付新亭。
夢魂寂寂衣裳冷,心事悠悠簡策青。
更把枯桐寫奇趣,鹍弦寒夜獨泠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