驀山溪
雄風豪雨,時節清明近。簾幕起輕寒,暖紅爐、笑翻灰燼。陰藏遲日,欲驗幾多長,繡工慵,圍棋倦,香篆頻銷印。
茂林芳徑,綠變紅添潤。桃杏意酣酣,占前頭、一番花信。華堂尊酒,但作艷陽歌,禽聲喜,流云盡,明日春游俊。
雄風豪雨,時節清明近。簾幕起輕寒,暖紅爐、笑翻灰燼。陰藏遲日,欲驗幾多長,繡工慵,圍棋倦,香篆頻銷印。
茂林芳徑,綠變紅添潤。桃杏意酣酣,占前頭、一番花信。華堂尊酒,但作艷陽歌,禽聲喜,流云盡,明日春游俊。
清明時節臨近,狂風暴雨肆虐。簾幕飄動帶來絲絲輕寒,大家圍在溫暖的紅爐旁,談笑間撥弄著爐中的灰燼。陰天遮住了春日,想知道這陰天會持續多久,刺繡的人沒了興致,下棋的人也倦了,香爐里的香頻繁地燃盡。茂密樹林與芬芳小徑,綠葉變紅,更添潤澤。桃杏花開得正盛,率先迎來了這一番花期。在華麗的廳堂中舉杯飲酒,只盡情唱著贊美艷陽的歌。鳥兒歡快啼叫,流云消散,明天定是個適合春游的好日子。
驀山溪:詞牌名。
遲日:春日。
香篆:香燃時所起的煙縷,因其曲折似篆文,故稱。
花信:花期。
尊酒:杯酒。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詞中描繪的清明時節景象來看,應是在春季。當時社會可能處于相對和平的時期,人們有閑情逸致享受生活。詞人或許在室內度過了一段因陰雨帶來的慵懶時光,看到室外春意漸濃,從而心生期待。
這首詞主旨是描繪清明時節的景象和人們心境的變化。其特點是氛圍轉換自然,先抑后揚。在文學史上雖不算特別突出,但生動展現了當時人們的生活情趣。
旅泊不求安,小憇南臺宮。軒楹盡北鄉,盛暑墮甑中。
開垣追微涼,山頂羅千松。煩襟忽破散,濯此萬里風。
群山遞環遶,云物增奇峰。江潮信有期,來去初不窮。
嘯詠得所托,幽禽亦玲瓏。青霞蔽落日,皎月生于東。
清光入疏林,照我鬢髪松。壯年幾何時,倐忽成衰翁。
愿餐日月華,為駐冰雪容。二子皆靜者,翛然此相從。
靈丹論秘訣,妙理談真空。兵戈滿寰瀛,此樂豈易逢。
猶恨邇城市,時來車馬蹤。逝將選幽僻,誅茅寄蒙籠。
灌溉荔支園,可敵萬戶封。屋前修竹合,屋后流溪通。
風月應更好,清歡永相同。稚川晚聞道,尚冀刀圭功。
圣朝尚飛戰鬬塵,椎鼓鳴鐘天下聞。
岸上荒村盡豺虎,衣冠南渡多崩犇。
何時鑄戟作農器,欲傾東海洗乾坤。
干戈未定失壯士,舊事無人可共論。
昔年班列會京師,邂逅相逢只舊知。
一紀此身渾似夢,中原回首不堪思。
乍欣旌旆來臨日,共喜江山適意時。
感慨不須諭舊事,且將強健對芳巵。
宣和之季靖康初,同力同心衛帝居。
扶轂共升新日月,謫官難守舊田廬。
孔光溫室不言樹,陸贄忠州戒著書。
嘆息端荘士君子,豈隨草木腐丘墟。
塊處江城無與游,蘆花楓葉楚天秋。
蕭然霜鬢傷遲暮,久矣灰心任去留。
道阻每懷千里念,時危豈為一身憂。
何年棣蕚還相映,醉臥元龍百尺樓。
紛紛胡騎來無定,整整王師動有名。
已報妖氛掃秦甸,還聞聘使出龍城。
灼知天意民皆悅,怯聼風聲寇自驚。
就飬東朝歸駕近,和戎深見圣人情。
人間此會信非常,和氣薫然自滿堂。
競酌芳樽同勸壽,正當愛日欲迎長。
彩衣誦古如流水,華髪銜杯若沃湯。
乘馬路車何以贈,渭陽元自是王陽。
杜門身塊坐,息念心灰死。
香火遠祠庭,文書凈窗幾。
治劇力豈任,投閑計良是。
深慚未報恩,尚費官倉米。
吾儕晚聞道,錯以名為市。
那知標榜著,便有謗尤起。
如君取已多,蚤合登貴仕。
況彼青箱業,家聲在人耳。
草草脫廌冠,重升未應止。
但愿毋近名,嘉言終合指。
俯身說法,未能忘言。無量妙義,見于指端。
童子茗供,竹間治具。滌煩消渴,惟此之故。
荊楚通南國,巴陵據上游。江湖作襟帶,民物會車舟。
喪亂經多難,荒涼但一丘。髙臨洞庭野,無復岳陽樓。
帝念蘇疲俗,恩頒起故侯。光華剖符竹,輯睦擁貔貅。
魯肅規模在,陶公政績優。遠師前哲訓,力贊中興謀。
群盜何難?,侵疆儻可收。往分千里寄,為解九重憂。
我已甘衰病,君方茂壯猷。三年共幽討,此日動離愁。
世事經綸急,淵衷寤寐求。著鞭先祖逖,悟主繼千秋。
閫外資奇畫,樽前失勝流。瀟湘有回鴈,莫遣信沉浮。
夙昔欽賢業,何知共里閭。
忘年遇我厚,謫宦識公初。
小嶺親髙論,靈齋見異書。
凄涼真一夢,追想涕漣洳。
我行江南春,初見農事作。
及茲旅湖外,秋稻半已獲。
隔林聞晚舂,藁秸積籬落。
童稚亦熙熙,田家有余樂。
立國有常理,恩威撫要荒。
胡為決藩籬,坐使寇及堂。
憑髙寓遠目,中原氣蒼茫。
昔時冠蓋地,今日爭戰塲。
玉輦幸朔漠,金椀出北邙。
腐儒獻奇策,碧衣坐稱昂。
儻無濟時略,何以綏四方。
蒼生未蘇息,慨嘆情內傷。
粲粲襄陵翁,大岳九世孫。文章老益奇,于道見本原。
我生植艱虞,慘澹風霾昏。挽翁共出力,一廓扶桑暾。
芬馥蓺蘭芷,神奸伐蛟黿。此志竟蕭條,相顧聲為吞。
遠游負深釁,行偏西南坤。憶昨遇江上,攜手廬山樊。
林間接軟語,窮盡興衰根。三年隔瘴海,豈謂我尚存。
何嘗知棗梨,頗亦聞風旛。讀翁三友篇,雅契久彌敦。
江南盜云擾,崛起巢與溫。翁今渺安在,猶滯修水源。
我病寄閩嶺,棲息僧家園。百念悉灰冷,窺見易象渾。
區區不自量,信筆箋微言。逝將從翁游,淬礪刪其繁。
三圣邈已遠,萬古同所尊。何當進此道,對坐虛明軒。
讀書豈不好,憂憤還自茲。
書中見古人,隱閔惻余思。
遇險理有激,尋分意多隨。
娟娟感姱容,戚戚念幽棲。
曾是無間然,孰焉愜所宜。
覽之不自聊,悵然起遙悲。
不如撥置之,濁酒聊一持。
先生頗多事,斯心昧前知。
亦復坐奇字,慘然亡所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