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淵眀擬古九首 其五
立國有常理,恩威撫要荒。
胡為決藩籬,坐使寇及堂。
憑髙寓遠目,中原氣蒼茫。
昔時冠蓋地,今日爭戰塲。
玉輦幸朔漠,金椀出北邙。
腐儒獻奇策,碧衣坐稱昂。
儻無濟時略,何以綏四方。
蒼生未蘇息,慨嘆情內傷。
立國有常理,恩威撫要荒。
胡為決藩籬,坐使寇及堂。
憑髙寓遠目,中原氣蒼茫。
昔時冠蓋地,今日爭戰塲。
玉輦幸朔漠,金椀出北邙。
腐儒獻奇策,碧衣坐稱昂。
儻無濟時略,何以綏四方。
蒼生未蘇息,慨嘆情內傷。
建立國家有常理,要用恩威來安撫邊遠地區。為何要自毀屏障,致使敵寇打到堂前。登高遠望,中原大地一片蒼茫。過去冠蓋云集之地,如今成了爭戰的場所。皇帝被迫前往北方沙漠,珍貴器物流出北邙山。迂腐儒生獻上奇策,身著綠衣得意洋洋。倘若沒有濟世謀略,憑什么來安撫四方。百姓還未休養生息,我不禁慨嘆內心傷痛。
要荒:指邊遠地區。
藩籬:比喻屏障。
冠蓋:指官員的冠服和車蓋,代指達官貴人。
玉輦:皇帝的車駕,這里代指皇帝。幸:指皇帝到某地。朔漠:北方沙漠。
金椀:泛指珍貴器物。北邙:山名,在今河南洛陽北,多古代帝王、貴族陵墓。
碧衣:指地位較低的官員。稱昂:得意的樣子。
儻:倘若。
綏:安撫。
此詩創作背景可能是處于國家動蕩、戰亂頻繁時期。當時朝廷可能決策失誤,導致邊疆不穩、外敵入侵,社會矛盾尖銳,百姓生活困苦。詩人目睹這些景象,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主旨是批判國家治理失策和腐儒誤國,表達對國家命運和百姓疾苦的關注。特點是情感深沉,借景與敘事結合。在文學史上反映了特定時期文人對社會現實的思考和憂慮。
錫惠岧峣俯運河,
波光山色碧峰多。
未行已做思鄉夢,
誰唱離歌與浩歌。
誰家有女顏如玉,手持幾竿昆崙竹。鏤金編云一片形,含商弄羽千般曲。
一聲遲,曉起丹山彩鳳啼。一聲疾,夜半孤舟嫠婦泣。一聲喜,秦樓仙侶同飛起。一聲悲,異時忠臣乞食歸。
十分妙趣真無比,良工寫入霜縑里。時人莫道是無聲,仙聲不入凡人耳。
中虛外實木一片,抱向佳人懷里見。玎玎珰珰幾點聲,細細粗粗四條線。
一聲清,半夜天高萬籟鳴。一聲濁,八月秋風落群木。一聲苦,昭君馬上啼紅雨。一聲歡,妃子宮中洗祿山。
風流畫史龍眠老,筆端寫出心機巧。勸君莫道是無聲,有聲不似無聲好。
久稽異域歲將徂,
自笑流連似賈胡。
三老亦知歸意速,
時時風色相桐烏。
雉堞嵯峨矗素雯,登臨豪興百寮分。
灘聲不厭喧終古,山色從來媚夕曛。
洛沫異源同赴海,蔡蒙高處獨干云。
圣朝聲教原無外,偶為籌邊誓六軍。
怕與親朋別,那堪送子行。
天威難俟駕,秋暑勿貪程。
若見知名士,為言不慧兄。
孤危托君相,耕釣畢殘生。
不問有言,不問無言。
靈山拄杖,斜靠壁邊。
風光都占盡,不費一文錢。
越石芻仍負,鄒陽書未陳。
解驂誰問汝,抱璧不投人。
昏借疏螢耀,寒驚過雁新。
莫教龍吼匣,恐犯斗牛頻。
虎觀當年視草人,
客裝憔悴秣陵春。
片帆忽為思家去,
六月江清采白蘋。
猗若人兮錦袍,屏九疊兮紫云高。
騎云氣兮超遙,汗漫下上兮昌羊以遨。
左手兮提北斗之杓,右手兮挈東海之鰲。
摩兩耳兮酣熱,眇八荒兮秋毫。
九州四海張安國,翰墨文章自出奇。無復若人空閣象,忽逢難弟更名詩。流風善政未云遠,家世斯文當屬誰。我愧不堪門戶寄,相逢嘆息在于斯。
久矣聞風折角巾,近來乃得誦詩新。雨奇晴好西湖賦,梅落草生三峽春。再拜因行為多謝,尺書愿寄恐無因。靖州儻有平安使,佳句驚人不厭頻。
形勢彭門亦壯哉,劉顛項蹶總秦灰。交流汴泗迷城角,如此河山閱霸才。
古道斜通蕭子國,野花開上楚王臺。我來大有登臨感,送盡殘陽獨自回。
今古河流幾變遷,防秋有策抵防邊。終教淮泗全歸海,莫放魚龍便上天。
莽莽叢鄉聞鬼哭,荒荒水氣雜人煙。黃樓一角留蘇績,猶想秦郎作賦年。
我讀卿謀傳,巍然擅盛名。
天教五不幸,人異百無成。
大業垂今古,微軀任死生。
青華仙籍錄,身后有馀榮。
竹坨中、詞人應詔,囊琴掛壁誰撫。流脂河采香蕖別,又聽杏花春雨。傳樂府。不信道、徵君仍擬樵歌句。軟輪且住。待內蕊鶯啼,銅樓步緩,好對白麟去。
耕煙壟,獨樹仍棲倦羽。裁書遲付鴻距。山裝忽卸烏衣巷,北眺盧龍延佇。官舍暮。喜玉版、銀刀羹滑拈雙筋。春寒擁絮。早尋遍瞻園,青油舊幕,草檄剪燈處。
羈游隨處得哦詩,掃溉軒窗每恨遲。
已幻小山寬客恨,更添危磴作兒嬉。
偶留塞上寧無數,徑返湖邊已有期。
誰遣化工娛此老,幽花微拆綠苔滋。
催放鼠姑花信風,錦茵銀燭照鞓紅。
何當澹月慈恩寺,傳遍新詞到六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