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光州至麻城山行即事
浹月苦行役,今朝履楚郊。
不殊霜雪厲,漸覺語音譊。
曲澗連冰斷,危巒帶霧凹。
才分一徑入,多是兩峰交。
歷險盤千磴,分彊似二崤。
冬林無薈蔚,古驛有蟏蛸。
處處靈均澤,家家宋玉茅。
寒凋殘柳線,濤怒老松梢。
巖峭杉相倚,風來竹自敲。
翻嫌人境寂,轉怕鳥聲呶。
冒瘴宜紅友,探春見綠苞。
看山吾不厭,游興病來拋。
浹月苦行役,今朝履楚郊。
不殊霜雪厲,漸覺語音譊。
曲澗連冰斷,危巒帶霧凹。
才分一徑入,多是兩峰交。
歷險盤千磴,分彊似二崤。
冬林無薈蔚,古驛有蟏蛸。
處處靈均澤,家家宋玉茅。
寒凋殘柳線,濤怒老松梢。
巖峭杉相倚,風來竹自敲。
翻嫌人境寂,轉怕鳥聲呶。
冒瘴宜紅友,探春見綠苞。
看山吾不厭,游興病來拋。
整整一個月都在艱辛行役,今日終于踏上楚地郊野。霜雪的嚴酷與他處無異,漸覺當地口音難懂生澀。曲折山澗被冰層阻斷,險峰籠罩著霧靄凹壑。剛尋得一條小徑深入,多見兩座山峰交錯相疊。歷經險處盤旋千級石磴,分界之貌如同崤山兩崦。冬日山林無草木豐茂,古老驛站結滿蜘蛛絲絡。處處可見屈原的遺澤,家家住著宋玉般的茅舍。寒風吹得殘柳線條凋零,松梢如波濤般怒吼激烈。陡峭巖邊杉樹相互倚靠,風吹過竹林自然發出清敲。反而嫌人間境地太寂靜,轉而害怕鳥聲喧鬧吵擾。為防瘴氣該飲些紅酒,探春時已見到綠色芽苞。我看山總也不會厭倦,只是病后游興被拋卻了。
浹月:一個月,《爾雅·釋天》:'月在甲曰畢,在乙曰橘,…在癸曰極。月名:正月為陬,二月為如,…十二月為涂。'此處指滿一月。
譊(náo):語言難懂,聲音嘈雜。
薈蔚:草木茂盛的樣子,《詩·曹風·候人》:'薈兮蔚兮,南山朝隮。'
蟏蛸(xiāo shāo):蜘蛛的一種,體小,腿細長。
靈均:屈原的字,《離騷》:'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此處代指楚地文化遺澤。
紅友:酒的別稱,明代王世貞《三月三日屋后桃花下小酌紅酒》:'偶然兒子致紅友,聊為桃花飛白波。'
綠苞:植物的新芽,此處指早春的跡象。
此詩當為詩人冬季由光州(今河南潢川)前往麻城(今湖北麻城)途中所作。光州與麻城相鄰,地處大別山區域,山行道路險峻。詩中'浹月苦行役'表明行役時間較長,結合'冬林''寒凋'等詞,可推知創作于冬季。詩人沿途感受楚地風土,既有行役之苦,亦有觀山之樂,反映了古代文人旅途的真實體驗。
全詩以'山行'為線索,依次描繪行途艱險、冬景荒寒、楚地人文及病中感懷,既記錄了具體行程,又融入情感體驗。語言簡練而意象豐富,既展現了大別山冬季山行的獨特風貌,也體現了詩人對自然與人文的敏銳觀察,是一首典型的紀行寫景之作。
人人送酒不曾沽,
終日松間掛一壺。
草圣欲成狂便發,
真堪畫入醉僧圖。
祝融高座對寒峰,
云水昭丘幾萬重。
五月衲衣猶近火,
起來白鶴冷青松。
緬想咸陽事可嗟,
楚歌哀怨思無涯。
八千子弟歸何處,
拔山力盡烏江水,
今日悠悠空浪花。
憑高莫送遠,看欲斷歸心。
別恨啼猿苦,相思流水深。
翠云南澗影,丹桂晚山陰。
若未來雙鵠,遼城何更尋。
上人禪室路裴回,萬木清陰向日開。
寒竹影侵行徑石,
更惜片陽談妙理,歸時莫待暝鐘催。
池上蓮荷不自開,
山中流水偶然來。
若言聚散定由我,
未是回時那得回。
旌旗江上出,花外卷簾空。
夜色臨城月,春寒度水風。
雖然行李別,且喜語音同。
若問匡廬事,終身愧遠公。
禪師來往翠微間,
萬里千峰到剡山。
何時共到天臺里,
身與浮云處處閑。
遠公逢道安,一朝棄儒服。
真機久消歇,世教空拘束。
誓入羅浮中,遂棲廬山曲。
禪經初纂定,佛語新名目。
缽帽絕朝宗,簪裾翻拜伏。
東林多隱士,為我辭榮祿。
昨夜云生天井東,春山一雨一回風。
林花并逐溪流下,欲上龍池通不通。
垂涕憑回信,為語柳園人。
情知獨難守,又是一陽春。
虎溪閑月引相過,
帶雪松枝掛薜蘿。
無限青山行欲盡,
白云深處老僧多。
王喬所居空山觀,白云至今凝不散。
壇場月路幾千年,忽見一人檠茶碗,??花昨夜風吹滿。
自言家處在東坡。
終南千古后,獨爾繼卿名。
離障非今日,修因是幾生。
亂峰寒影暮,深澗野流清。
遠客歸心苦,難為此別情。
靜林溪路遠,蕭帝有遺蹤。
水擊羅浮磬,山鳴于闐鐘。
燈傳三世火,樹老萬株松。
無數煙霞色,空聞昔臥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