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故居三首
勞勞走風塵,一身為形役。飛蓬尋本根,暫返山中宅。嘆息陵谷遷,人事亦變易。交情一雀羅,世味兩雞肋。我居楠木堂,堂后舊栽竹。去時如人長,歸來長過屋。蒼翠撲人衣,依依娛醉目。愛之抱甕澆,何暇嗔懶仆。枯荷聚秋聲,西風來何驟。回歸曾幾時,月圓驚已又。撫事多慨傷,淚落滿衣袖。為人驅煩憂,有味是醇酎。
勞勞走風塵,一身為形役。飛蓬尋本根,暫返山中宅。嘆息陵谷遷,人事亦變易。交情一雀羅,世味兩雞肋。我居楠木堂,堂后舊栽竹。去時如人長,歸來長過屋。蒼翠撲人衣,依依娛醉目。愛之抱甕澆,何暇嗔懶仆。枯荷聚秋聲,西風來何驟。回歸曾幾時,月圓驚已又。撫事多慨傷,淚落滿衣袖。為人驅煩憂,有味是醇酎。
義憤眷東南,勝算操尊俎。
羽扇徐揮氣自豪,狼鼠隨狂顧。
待詠石湖仙,苦乏鏘金語。
黽勉同心致大同,肯便嗟遲暮。
流霞飲過已忘寒,
和筆螭坳墨色乾。
溫室前頭問名木,
此身知不誤儒冠。
西風初起越江頭,九月寒波到潤州。
日落煙迷瓜步遠,月高潮涌海門秋。
歸程客上西津渡,懷古人登北固樓。
明日攜家寄吳市,雁聲南盡不勝愁。
問汝欲胡為,先生且休矣。坐上美人名酒,嗟咄何事。
五湖非窄,隨處扁舟是。吾師乎,古之人,鴟夷子。
弊廬之側,非隱兼非市。若道田園可戀,庸妄人耳。
有辭歸去,且傍南山醉。吾友乎,古之人、陶徵士。
深固幽遠,無人能到。
山前一片閑田,松竹清風浩浩,
缺齒老胡不得妙。
明亡已歷四十載,死節猶然為故明。荒冢有人頻下馬,真令千古氣如生。
天荒地老已無親,肯為容顏自愛身。遙望中原腸斷絕,傷心不獨是亡人。
君后相將殉社稷,虞兮未敢笑重瞳。廟廷倘使增陪祀,臣妾應教祭享同。
田妃金盌留遺穴,何似貞魂聚更奇。三百年中數忠節,五人個個是男兒。
可憐椎髻文身地,小字人傳紀載新。卻恨燕京翻泯滅,英風獨顯費宮人。
忍把童家舊誓忘,孝陵風雨怨蒼蒼。芳魂若向秦淮去,正好乘潮到故鄉。
長恨丁寧數語馀,從容猶自整簪裾。邽西便是埋香地,三女墳應近闔閭。
封題無樹一孤岑,剩有兒童躑躅吟。豈是五丁開蜀道,卻緣望帝哭春深。
明妃無命死胡沙,青冢荒涼起暮笳。爭比冰心明似月,隔江不用怨琵琶。
壘壘荒墳在海濱,魂銷香冷為傷神。須知不是經溝瀆,絕勝要離冢畔人。
又逢上巳北邙來,宿草新澆酒一杯。自古宮人斜畔土,清明可有紙錢灰。
十姨廟已傳訛久,參昴還應問水濱。今日官僚為表墓,五妃直可比三仁。
商聲一夜起,蕭瑟暗庭柯。
秋色已如此,客懷將若何。
白云千里隔,南雁幾行過。
不盡登樓思,蒼茫獨放歌。
鷲嶺從初劫,忘言得證詮。
菩提留廣蔭,卓錫受真傳。
花雨虛諸相,靈光耀萬年。
慈航如可度,從此滌煩喧。
谷水由來出小湖,
渚城辟塞總春蕪。
戰場吳楚看猶在,
折戟沙中定有無。
高柳無絲,幺荷非鏡,賺得春人都老。坐斷斜陽,夢回行雨,殘英有枝空繞。凝望眼江波渺。離尊那堪倒。
渾閑了。恁妝臺、入時梳裹,聽杜宇、簾捲總成獨笑。風雨滿天涯,奈而今、眉黛慵掃。怕損魚鱗寄音書,流宕難到。問樓頭月色,后夜隔花涼照。
交白須眉學刺船,漁灣蒙密舊山川。
櫻桃薦寢無消息,楊柳車攻有注箋。
南國歌闌皆下淚,山陽詩讔倩誰傳。
翻君家集真三嘆,遺策猶存表餌篇。
阮囊羞澀不知貧,
彈指光陰廿八春。
領略人間生死味,
此身休再下紅塵。
山中何所事,傲骨自能尊。惟有東風好,依然到席門。
高枕從吾癖,攤書自滿床。閒庭移白日,人已到羲皇。
獨抱瑤琴上訟堂,懷山仍奏紫芝章。
狂生不解看顰笑,直道何勞較短長。
擊柝無官貧仕苦,折腰難去吏情傷。
田園一別荒蕪盡,況復連年是戰場。
江南風景好,采蓮唱罷,波渺正愁予。鳳臺懷舊侶,補種梅花,散策到山隅。
宵深夢遠,愛新來、綠滿庭除。休更憶、槐柯酣蟻,一例了榮枯。
何如。搔殘短鬢,細領長圖。指蓬萊征路。須共惜、羅階玉立,擊壤歌馀。
平生未忘方家姊,道久要、肝膽還抒。珍重意,相望霧海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