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劉通政參議轉北大理少卿
春岡好春岡,春岡吾愛之。
一名為春臺,陽德鎮熙熙。
春生變秋殺,仁義貴兼資。
目君去之矣,寧不令人思?
廷尉天下平,平心君莫疑。
圣主具一德,皋陶在唐虞。
春岡好春岡,春岡吾愛之。
一名為春臺,陽德鎮熙熙。
春生變秋殺,仁義貴兼資。
目君去之矣,寧不令人思?
廷尉天下平,平心君莫疑。
圣主具一德,皋陶在唐虞。
春岡啊春岡,我是如此喜愛你。它還有個名字叫春臺,充滿了和樂溫暖的陽氣。春生秋殺是自然規律,仁義二德更需兼備。眼看你就要離去,怎能不令人深深思念?你將擔任廷尉(大理少卿)主持天下公平,秉持公正之心無需疑慮。圣明的君主德政如一,你定能像皋陶輔佐唐堯虞舜般盡職。
春臺:源自《老子》“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臺”,指春日登臨的勝境,此處為春岡別稱。
陽德:指春天溫暖和樂的氣息,亦象征仁政的溫和。
廷尉:漢代司法長官名,此處代指大理少卿,掌刑獄、主公正。
皋陶(gāo yáo):傳說中舜的司法官,以執法公正著稱。
唐虞:唐堯、虞舜,代指圣明君主統治的時代。
此詩為詩人送別友人劉通政參議調任北大理少卿而作。劉通政將掌司法之職,詩人以春岡起興,既表達對友人的不舍,亦借“仁義兼資”“廷尉平心”等語,期許其如古代賢臣皋陶般公正執法,輔佐圣主。
全詩以春岡為引,由景及人,既贊友人德才兼備,又托以司法公正之望,融送別情、君子德、政治期許于一體,簡潔而意蘊深厚,體現了古典送別詩“以詩言志”的特點。
曉起梳頭畢,開窻卻臥時。
素煙收枕席,紅日上藩籬。
仰面看書卷,移床近酒池。
紛紛萬方事,安用老夫知。
磴道通絕頂,登臨懷弊廬。
山云數峰斷,江樹一行疏。
舊史名空在,新亭畫不如。
自迷姑孰釣,深愧漢陽書。
病對園林萬事空,肯將寂寞感涂窮。
消磨壯憤詩書外,破碎閑愁笑傲中。
霜苦亂蟲清叫夜,夢寒孤竹冷敲風。
思君別有悲秋意,不為南湖一釣篷。
薄暮杳何適,高高登古亭。
地無南國瘴,簾卷半空星。
石痩長人立,潭春皓雪停。
短才吟不就,終欲付丹青。
開亭當險絕,疑有百神扶。
江靜群鷗集,天空一鶚孤。
落英紅錦碎,狂絮白氈鋪。
試問江南信,歸帆至自吳。
發為煙嵐禿,愁因患難添。
徑荒無過客,筍迸任穿簷。
啅雀誰能遣,驚烏不用占。
有巾堪漉酒,聊欲效陶潛。
珠簾高卷倚危欄,望盡方知出世間。
江海交流云縹緲,樓臺相映月回環。
薰成香界渾無地,化作天宮別有山。
京口瓜洲竟安在,夢醒卻欲泛舟還。
形壞影亦滅,有神竟何依。
漠漠空木中,豈知經四時。
以此為長年,誰人不同歸。
兒孫汝勿泣,朋舊汝勿悲。
歲月易經過,冥默終相期。
山雨連朝注,溪流沒草亭。
蛟鼉方洶洶,鴻雁自冥冥。
只恐翻河漢,終當見日星。
波瀾平地作,嗟嘆未曾經。
讀君小山詩,語勢欲飛舞。
乃知甘與賈,年少心則古。
又如東方生,用之必為虎。
予方坐空谷,屏息避煩暑。
開緘揖清風,不覺生毛羽。
攜之出人間,瑤池贈王母。
二子皆攀桂,一生唯好吟。
夜臺如得句,泉路孰知音。
飲態思頹玉,交情失斷金。
奠芻何以報,折盡老夫心。
聲名入洛弟兄傳,出擁旌旗老集仙。
挹月珠璣光射海,凌秋雕鶚氣橫天。
文章落筆元無敵,器宇藏春豈有邊。
一見音容聊莞爾,卻攜樽酒共頹然。
金門曾奏相如賦,水閣重吟杜牧篇。
強駕蹇驢追逸驥,已知霄壤不相連。
游人隨處踏青時,日永天低樂奏遲。
水上往還多翠碧,盤中光潔盡琉璃。
重山復嶺爭侵戶,淺杏深桃半出籬。
正是鮮春堪愛惜,勸君莫作送春詩。
曲水浮基竹遶簷,月華初度晚涼添。
羽觴滟滟荷敷綠,象箸森森筍迸尖。
白眼傲時饒阮籍,素琴調曲慕陶潛。
城居樂隱能如此,中散風流友弟兼。
乍出鋒铓贛石來,仙都忽見五云開。
霓幡閃閃排真馭,珠網重重復絳臺。
照水碧蓮猶未變,遶壇紅杏亦新栽。
劉郎去后誰行樂,壁上龍蛇半紫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