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逢原秋夜見寄
病對園林萬事空,肯將寂寞感涂窮。
消磨壯憤詩書外,破碎閑愁笑傲中。
霜苦亂蟲清叫夜,夢寒孤竹冷敲風。
思君別有悲秋意,不為南湖一釣篷。
病對園林萬事空,肯將寂寞感涂窮。
消磨壯憤詩書外,破碎閑愁笑傲中。
霜苦亂蟲清叫夜,夢寒孤竹冷敲風。
思君別有悲秋意,不為南湖一釣篷。
我抱病面對園林,覺得萬事皆空,怎會因寂寞而感慨無路可走。在詩書之外消磨壯志憤慨,在笑傲之中驅散閑愁。寒霜凄苦,秋蟲在夜里清鳴;夢境寒涼,孤竹在風中冷響。思念你還有別樣的悲秋之意,并非因為南湖的一只釣篷。
次:次韻,和詩的一種方式,依照所和詩中的韻及其用韻的先后次序寫詩。逢原:人名。
涂窮:比喻處于困境。涂,同“途”。
壯憤:壯志憤慨。
破碎:驅散、消除。
霜苦:寒霜凄苦。
孤竹:孤獨的竹子。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中“病對園林”可知詩人當時抱病在身,結合詩中情感,可能是詩人在壯志未酬、身處困境時收到友人逢原秋夜所寄之詩后,次韻回贈,以表達自己的心境。
這首詩主旨是抒發詩人病中孤寂、壯志難酬的感慨及對友人的思念。其特點是借景抒情與直抒胸臆結合,情感深沉。在文學史上雖未產生廣泛影響,但體現了詩人在特定境遇下的情感表達。
沖沁溪頭泊釣舟,并騎羸馬訪山游。松檐長宿三春雨,麥隴初登四月秋。地僻安禪僧欲定,時平擊壤我能謳。悠悠萬事渾無盡,瓜熟青門有故侯。
故人家住白云隈,占此崖盤與澗回。風挾水聲歸徑竹,日將山影上階苔。律書在篋身同棄,瑞檢堆床手自開。聞說蓬瀛從此達,須騎白鹿訪君來。
六十年來片墨新,品題珍重惜詞人。不知萬卷樓空后,多少珠璣委路塵。
君家小阮不可當,春日騎驢辭帝鄉。醉后曲裁梁苑月,興來裙掩墨池霜。
占得秋無盡,亭亭一小亭。亭前黃葉凹,知此有人停。
西北頻年值歲兇,東南財賦半成空。萬方一統雖遭際,斗米三錢尚未逢。減膳共知勞圣慮,轉輸誰復念民窮。感來便欲抽簪去,恐負清朝教養□。
宓子昔為政,鳴琴登此臺。琴和人亦閑,千載稱其才。臨眺忽悽愴,人琴安在哉?悠悠此天壤,唯有頌聲來。
四山多風溪水急,隴上何人夜吹笛。幾家春夢未知回,起傍寒梅訪消息。宛然姑射子,瀟灑在風塵。北人初未識,疑是弄珠人。西湖處士骨應稿,洗雨梳風為誰好。呼兒覓紙一題詩,相對真成被花惱。
君心似玉。種白梅贈我,一摒凡俗。小蕾蟠枝,矜潔含馨,幽姿堪侶疏竹。隔江人挈春光至,便教憶、低檐風燭。敘離懷,把盞敲壺,儼是劫余豪杰。窗際輕紗映日,一甌正欲綻,苔暖蒲綠。漫說鄉耆,且展詞箋。我輩當留清躅。春風三月南農路,倩君看、書屏畫幅。偕此花,入我新吟,香遍衛崗南北。
薺麥爭青,牛羊下括。田園踐踏無人咄。明年農事定何如,秦人似怨天無雪。千里晴空,三邊皓月。故鄉平野輸他闊。卻傷懶性與愁并,冬寒未是游時節。
七十馀年親弟兄,書來堪喜復堪驚。杯中酩酊無虛日,枕上邯鄲過此生。老至音書宜有數,別來骨肉若為情。遭逢洪武開新運,又十三年見太平。
此道元來即是心,人人拋卻去求深。不知求卻翻成外,若是吾心底用尋。
夜半齋居聽曉鐘,明星朗朗日曈昽。甫乘玉輅違金闕,五色云飛從六龍。
驅車上東門,倏與故人俱。故人何為者,祖帳光路隅。白發紫縷巾,赤馬黃金涂。名聲邁朝列,事業光璠玙。一朝乞骸退,何異敝屣如。人生貴知止,莫作壁上枯。感君語亹亹,不記行區區。路遠日已夕,且莫驅吾車。
江干細路走羊腸,遠逐鐘聲到上方。水荇暝時云淡淡,徑松深處月蒼蒼。佛廬夜續傳燈火,僧榻寒薰小篆香。何用別尋天竺去,人言此地即慈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