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家
三兩人家倚碧岑,鷓鴣啼處落花深。
汲泉煮茗留僧語,種竹生林引鳳吟。
繾綣關情禽對語,婆娑生意樹交陰。
此中誰是陶弘景,為說經邦濟世心。
三兩人家倚碧岑,鷓鴣啼處落花深。
汲泉煮茗留僧語,種竹生林引鳳吟。
繾綣關情禽對語,婆娑生意樹交陰。
此中誰是陶弘景,為說經邦濟世心。
幾戶人家依傍著青翠的小山,鷓鴣啼叫處落花堆積得很深。汲取泉水煮茶留僧人交談,種植竹子成林引來鳳凰鳴唱。鳥兒深情相對鳴叫,樹木枝葉扶疏、生機盎然,樹蔭相交。這山中誰是陶弘景,來訴說經邦濟世的志向。
碧岑:青翠的小而高的山。
鷓鴣:鳥名,叫聲常引發人思鄉之情。
茗:茶。
繾綣(qiǎn quǎn):形容感情深厚、難舍難分。
婆娑(pó suō):枝葉扶疏、隨風搖曳的樣子。
陶弘景:南朝齊梁時隱士、醫學家,隱居茅山,梁武帝常就國事咨詢,人稱'山中宰相'。
此詩或創作于作者游歷山水之際,見山間人家隱于碧岑、竹影花香的清幽之景,觸景生情,由山居之樂聯想到隱士陶弘景'山中宰相'的典故,進而引發對隱逸與濟世理想的思考,故作此詩。
詩中描繪山家清幽寧靜、生機盎然的生活場景,前六句以細膩筆觸展現山居之樂,尾聯借陶弘景典故深化主題,隱含對隱逸與經世抱負的辯證思考,語言清新自然,意境幽美。
一舟宛轉入千蒲,對面山光似畫圖。忽見女墻奩鏡底,眼明真憶小西湖。
暮角聲中萬柳涼,臨流樓宇各堂堂。山東豪杰今安在,卻遣崇祠祀李張。
蒲魚新味上湖舟,北客能逢醉便休。若論匯波樓下水,柔情那得擬杭州。
河濟交流尚舊形,楸桐左右已冥冥。濟南艷說多名士,不見題詩歷下亭。
第一山前第一樓,當年締造協神謀。
萬家阛阓如鱗合,四野風煙似海浮。
桐柏東來思禹績,星辰北望見皇州。
何許更作登樓賦,已為司徒半月留。
孤館多雨色,青苔被階墀。
秋風行半道,玄蟬催高枝。
佇立裁錦字,信美將誰思。
空廓易流響,非復墮釵時。
盛年不自得,良覿難重期。
安得隨陽鳥,緘書寄瑤池。
斜日山銜,高岸路阻,愁看漲潦千頃。暮色冥迷,修途困頓,爭得羸驂再整。
彈指青蓮,乍現出、招提幽境。遠客心孤,虛寮夜寂,妙香凄冷。
對語枯禪渾未省。梵吟外、自尋清詠。細字銀箋,秋燈剪處,說倦游萍梗。
卷羅云、窗送曉,沾泥絮、依然不定。壁上重題,任長留、空花小影。
山林風氣遠相親,欲向桃源試問津。鄭圃已知勝鄭谷,畸園應自候畸人。曾聞珍檜雁舒翅,會見長松龍作鱗。我亦子真丘壑友,論交何必撫芳塵。
君家山水有清音,把臂誰同笑入林。花影一庭堆錦繡,朋游四坐列璆琳。鶴池鷗嶼空懸夢,筠徑荷亭尚未尋。安得懶真家老筆,為君寫付少文琴。
密葉素華青羽帔,
繁香秀色六銖衣。
枕間為插琉璃滿,
清夢泠泠入翠微。
霜落空山猿鶴鳴,悲歌擊筑四鄰驚。
狂來痛飲邀車子,興到清談對老兵。
正始風流追輔嗣,義熙人物慕泉明。
只今汐社多遺逸,貧病相憐太瘦生。
熱際初經四月八,磨香灌佛曉泉寒。
丞公忽致槃游飯,兒輩驚看歡喜丸。
方嘆流塵生范甑,何圖香黍溢顏簞。
將軍尚未封侯貴,推去那容學井丹。
蜀州官居富水竹,
四月螢火繞梁飛。
流年迫人不相貸,
客子倦游何日歸。
文章聊復爾,
經濟亦何為。
誰識小堂上,
高高天語垂。
重峽間百灘,一灘度一厄。江渦眾壑趨,厓口亂石積。
大石疊黿鼉,小石攢劍戟。中流若沸川,翻倒蛟龍窟。
牽舟逼下流,凜若阻兵革。長篙拄峰腰,遠纜走山脊。
鳴金策眾工,銳進不盈尺。一絲中迸斷,百里供一擲。
觸石無完艘,沈淵有驚魄。是時雨初霽,沙石多滑澤。
亡命爭上厓,匍匐落冠舄。婦孺互扶攜,雞犬任狼藉。
暫脫魚腹災,波濤亦衽席。轉思斷鰲初,四極奠磐石。
豈其禹力衰,此境終未辟。吾尤罪巨靈,何惜只手擘。
天宰真夢夢,人事日逼窄。波靜有潛鱗,林深多斂翮。
寄語營利徒,勿作遠行客。
游目林坰信馬蹄,十來家住小橋西。
浮沉野水看晴雁,唱和茅檐聽午雞。
菜要遮欄增舊塹,田分蔭注作新堤。
年豐米賤人人樂,農父相逢醉似泥。
路轉圓林外,山居夾澗中。
畫田仍舊井,問俗有遺風。
水潴鴨頭綠,花飛龍爪紅。
自安耕鑿古,日課兩三童。
茅店聞雞夢不成,起尋殘月獨長征。
霜棲白草秋無色,沙走黃河夜有聲。
雨雪關山雙鬢短,風濤宦海一身輕。
來時記過新豐市,酌盡醇醪氣未平。
襤襂衣,能多少。
破不盡,補不了。
新羅夜半日輪紅,線路何曾穿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