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徐楓岡廷尉考績之京
冠蓋何煌煌?江東送飛黃。青青楓樹林,倏爾染丹霜。
明照君心,瞻望綵云深。廷尉天下平,吾以嘯且吟。
冠蓋何煌煌?江東送飛黃。青青楓樹林,倏爾染丹霜。
明照君心,瞻望綵云深。廷尉天下平,吾以嘯且吟。
送別的車駕冠服是多么輝煌?在江東為飛黃般的您送行。青青的楓樹林,轉眼間染上了丹紅的秋霜。明月照亮您的心懷,遙望那彩云深深。您作為廷尉使天下太平,我唯有長嘯而歌。
冠蓋:古代官員的冠服和車蓋,代指官員行列。
飛黃:傳說中神馬名,此處借指才德出眾的徐楓岡。
倏爾:忽然、快速。
丹霜:楓葉經霜變紅,指秋景。
廷尉:秦漢時掌刑獄的最高官員,此處指徐楓岡的官職。
考績:考核官員的政績,此處指徐楓岡因政績赴京。
此詩應為明代詩人于江東(今江蘇南部、浙江北部一帶)送別廷尉徐楓岡考績赴京所作。考績制度為明代考核官員的重要方式,徐楓岡因政績突出被召入京,詩人借此詩表達對其政績的肯定與送別之情,背景暗含明代官員考核與人才選拔的社會現實。
全詩以送別為線索,前半繪景,后半抒情,既展現了秋日送別的具體場景,又直贊友人作為廷尉'天下平'的功績,情感真摯,語言凝練,是明代送別詩中兼具畫面感與政治意涵的佳作。
馳光無時憩,加我五十年。
知非慕伯玉,讀易宗文宣。
經世匪吾事,庶幾唯道全。
誰言帝鄉遠,自古多真仙。
余滓永可滌,秉心方杳然。
孰能無相與,滅跡俱忘筌。
安用感時變,當期升九天。
青門聊極望,何事久離群。
芳草失歸路,故鄉空暮云。
信回陵樹老,夢斷灞流分。
兄弟正南北,鴻聲堪獨聞。
公卿雖貴不曾酬,說著仙鄉便去游。
為討石肝逢蜃海,因尋甜雪過瀛州。
山川醉后壺中放,神鬼閑來匣里收。
據見目前無個識,不如杯酒混凡流。
登云步嶺涉煙程,好景隨心次第生。
圣者已符祥瑞事,地靈全副禱祈情。
洞深重疊拖云濕,灘淺潺湲漱水清。
愿滿事圓歸去路,便風相送片帆輕。
晨登千仞嶺,俯瞰四人居。
原野間城邑,山河分里閭。
眇彼埃塵中,爭奔聲利途。
百齡寵辱盡,萬事皆為虛。
自昔無成功,安能與爾俱。
將期駕云景,超跡升天衢。
漢皇敦故友,物色訪嚴生。
三聘迨深澤,一來遇帝庭。
紫宸同御寢,玄象驗客星。
祿位終不屈,云山樂躬耕。
將過太帝宮,??詣扶桑處。
真童已相迓,為我清宿霧。
海若寧洪濤,羲和止奔馭。
五云結層閣,八景動飛輿。
青霞正可挹,丹椹時一遇。
留我宴玉堂,歸軒不令遽。
魯侯祈政術,尼父從棄捐。
漢主思英才,賈生被排遷。
始皇重韓子,及覩乃不全。
武帝愛相如,既征復忘賢。
貴遠世咸爾,賤今理共然。
方知古來主,難以効當年。
誰信華池路最深,非遐非邇奧難尋。
九年采煉如紅玉,一日圓成似紫金。
得了永袪寒署逼,服之應免死生侵。
勸君門外修身者,端念思惟此道心。
五城初罷構,海上憶閑行。
觸雪麻衣靜,登山竹錫輕。
天寒岳寺出,日晚島泉清。
坐與幽期遇,何湖心渺冥。
終日草堂間,清風常往還。
耳無塵事擾,心有翫云閑。
對酒惟思月,餐松不厭山。
時時吟內景,自合駐童顏。
欲超洞陽界,試鑒丹極表。
赤帝躍火龍,炎官控朱鳥。
導我升絳府,長軀出天杪。
陽靈赫重暉,四達何皎皎。
為爾流飄風,群生遂無夭。
骨煉體彌清,鑒明塵已絕。
恬夷宇宙泰,煥朗天光徹。
羽服參煙霄,童顏皎冰雪。
隱符千魔駭,鳴玉萬帝悅。
遂使區宇中,祅氣永淪滅。
接輿耽沖玄,伉儷亦真逸。
傲然辭征聘,耕績代祿秩。
鳳歌誡文宣,龍德遂隱密。
一游峨嵋上,千載保靈術。
食其昔未偶,落魄為狂生。
一朝君臣契,雄辯何縱橫。
運籌康漢業,憑軾下齊城。
既以智所達,還為智所烹。
豈若終貧賤,酣歌本無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