覽古十四首 七
魯侯祈政術,尼父從棄捐。
漢主思英才,賈生被排遷。
始皇重韓子,及覩乃不全。
武帝愛相如,既征復忘賢。
貴遠世咸爾,賤今理共然。
方知古來主,難以効當年。
魯侯祈政術,尼父從棄捐。
漢主思英才,賈生被排遷。
始皇重韓子,及覩乃不全。
武帝愛相如,既征復忘賢。
貴遠世咸爾,賤今理共然。
方知古來主,難以効當年。
魯侯向孔子請教為政之術,卻最終棄用孔子。漢主漢文帝渴望英才,賈誼卻被排擠外放。秦始皇看重韓非子,等見到他后卻不重用。漢武帝喜愛司馬相如,征召來后又忘了他的賢能。人們都崇尚久遠的人和事,輕視當下的人和事,這是普遍的道理。由此可知自古以來的君主,都難以像當年那樣善用賢才。
魯侯:魯國君主。祈:求。政術:為政的方法。
尼父:指孔子。棄捐:拋棄。
漢主:指漢文帝。賈生:指賈誼,西漢政論家、文學家。排遷:排擠外放。
韓子:指韓非子,戰國末期法家代表人物。
相如:指司馬相如,西漢辭賦家。
効:同“效”,效仿。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詩人可能是在看到當時社會賢才不被重用的現象,聯想到歷史上諸多賢才的遭遇,從而創作此詩,借古諷今,表達對現實的不滿。
這首詩主旨是批判君主不能善用賢才,突出了賢才不遇的普遍問題。其特點是用典豐富,以古鑒今。在文學史上,反映了詩人對社會問題的關注和思考。
太子宛如悉達,皇后亦似摩耶。一卷西來勘罷,五斗無復生涯。
送盡殘春,香圍玉護,悄掩孤顰。裙衩鴛鴦,釵梁翡翠,未解離群。衣篝輕換蠻薰,怕疊損、年時淚痕。酒夢如潮,簾紋似水,又是黃昏。
丁令還家骨已仙,更無城郭有山川。未添白發三千丈,又見銅駝五百年。荒草茫茫連故國,孤云冉冉下寥天。澧蘭歌送潺湲水,極望涔陽思惘然。
宿有扶宗志,辛勤四十年。句清堪供佛,業白可箋天。燕坐畦衣薄,經行雪頂圓。長庚光欲滅,內院一燈傳。
渾如冷蝶宿花房,擁抱檀心憶舊香。開到寒梢猶可愛,此般必是漢宮妝。
狼烽。蒼穹。長風。半枯松。孤鴻。斜陽亂沙磨黃銅。雪原紛濺星空。心銹紅。碎鏡間殘虹。爍遠星、水晶眼瞳。大鯨破靄,光浪冰封。蟻群荷露,身影彎弓在控。春語秋為淙淙。火語山為隆隆。云階三萬重。形神相盈充。世代繼相舂。電光鞭夜星雨濃。
不堪三月尾,風雨又相和。片片樹頭少,紛紛地上多。
十載沾微祿,君恩大造同。迂狂曾有疏,奔走竟無功。遺詔江湖外,行舟雨雪中。傷心違執紼,涕淚灑悲風。
病中愁不寐,起坐聽傳籌。揀藥求新效,敲棋想舊游。月明窗向曉,雨過簟生秋。獨喜王孫草,池塘綠似油。
石榴花發尚傷春。草色帶斜曛。芙蓉面瘦,蕙蘭心病,柳葉眉顰。如年長晝雖難過,入夜更消魂。半窗淡月,三聲鳴鼓,一個愁人。
壁倒籬坍第二籌,扶持不起轉風流。只因一句隨他語,未到吾宗掃土休。
一別年經二十春,相逢轉覺白頭新。入門驟訝君何處,猶是當年畏壘人。
太霞洞口采金芝,千歲山南聽碧雞。煮石鼎中饒綠薤,封書函外有丹泥。度關僧寄娑羅樹,入市人傳木客詩。又抱瑤琴向陰洞,青禽啄碎碧梧枝。
士固各有志,官何不可為。傳經且易水,吾道況明時。俗古悲歌壯,堂春講誦遲。河陽花縱好,桃李亦枝枝。
霽色春江上,滄茫一棹通。水隨天地闊,山入畫圖工。薄靄凝新碧,輕風隨亂紅。片帆迎返照,疊嶂路疑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