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莊道中
處處人家空薜蘿,幾年凋弊擾干戈。
山過白水峰巒峻,路入盤江瘴厲多。
嶺徼土風連百粵,郊原人語雜諸羅。
側身西望看銅柱,此地曾經馬伏波。
處處人家空薜蘿,幾年凋弊擾干戈。
山過白水峰巒峻,路入盤江瘴厲多。
嶺徼土風連百粵,郊原人語雜諸羅。
側身西望看銅柱,此地曾經馬伏波。
處處人家的薜蘿藤蔓空自生長,多年戰亂導致民生凋敝。越過白水山,峰巒高峻;進入盤江路,瘴氣彌漫。五嶺邊地的風土連接百粵,郊原上的人聲夾雜著少數民族語言。側身西望,可見當年的銅柱,這里曾是馬伏波將軍的征戰之地。
薜蘿:薜荔和女蘿,兩種蔓生植物,此指民居周圍的植物。
干戈:代指戰爭。
盤江:今貴州西南部的河流,屬珠江水系。
瘴厲:南方濕熱地區致人疾病的瘴氣。
嶺徼(jiǎo):五嶺邊地,徼指邊界。
諸羅:泛指當地少數民族。
銅柱:東漢馬援南征時所立銅柱,作為邊疆標記。
馬伏波:東漢名將馬援,封伏波將軍,曾南征交趾(今越南北部)。
此詩或為詩人途經安莊(今貴州鎮寧一帶)時所作。安莊地處西南邊地,歷史上多戰亂。詩人目睹戰亂后民居蕭條、瘴氣彌漫的景象,又因當地與百粵相連的風土、雜居的少數民族,聯想到東漢馬援南征的歷史,遂作此詩。
全詩以邊地行途所見為線索,前半寫戰亂凋敝與自然艱險,后半述風土人情與歷史遺跡,將現實之苦與歷史之思結合,展現了西南邊地的獨特風貌與詩人深沉的感慨。
亂定新愁復似絲,長卿貧病更誰知。故人莫恨書來晚,袖手看天正此時。
薜荔微赪竹盡橫,綠陰凄絕十年情。鵝車過后宮鴉散,重拾馀閒聽市聲。
瓊華何意閱朝暉,但見游兵枕殿扉。輸我肯來攜兩客,漪瀾堂底看紅衣。
承光松栝郁蒼蒼,玉甕臨階佛負墻。借與溫公呼獨樂,可憐洛蜀費平章。
何限微云滓太清,難為丸月獨長生。玉繩轉盡流年換,漫夜歌殘望啟明。
愁霖賦就一舒顰,把酒登臨獨愴神。萬樹鶯聲雙卯月,一年花信兩芳春。應憐我負依劉約,卻笑君非訪戴人。到日盤餐有兼味,酌泉煮石膾苴莼。
一水盈盈思杳然,花光葉影艷陽天。何時把臂求羊侶,共放乘春李郭船。狎主煙霞還舊好,尋盟泉石有新緣。榕溪雞黍三年諾,遲爾飛云共醉眠。
蓬萊今在嶺云東,碧巘丹梯紫翠重。為報山空猿鶴怨,莫辭地隔馬牛風。飆輪欲遍三千界,蠟屐須登四百峰。把玩頗堪供嘯詠,青天萬片玉芙蓉。
汎汎晴光杜若洲,美人能否共移舟。東皇已展中和節,我輩何妨汗漫游。造次鶯花須領略,清嘉風日足彝猶。主人四百三十二,一主期君一日留。
松明照路催宵征,野煙杳靄云晦暝。
須臾雨過現霽色,煙云欲盡山更青。
已聞棲烏散遠樹,更看浴鷺投前汀。
曉日曈曈開畫本,眼前妙筆無關荊。
朗陵自古富文物,宦游僑寓多豪英。
炎劉末造國是壞,祇有處士余芳馨。
隱鱗藏羽足千古,朝評鄉譽皆虛名。
我來顧戀通德里,恰遇景物偏幽清。
長松短壑不少住,黃塵滾滾真勞形。
人間榮辱浮名耳,何須嗣世躋公卿。
驅車過此意慘愴,回頭一吊荀慈明。
籬菊花繁九月秋,去年有客賦同游。
文章海內無雙手,公望詞林最上頭。
狎主齊盟鄰友在,朅來燕市酒徒留。
蜀箋欲買三千葉,鈔取新詩慰老眸。
倒卓須彌,揭翻大海。
魚龍變化,禽鳥歡呼。
且放佛祖出頭。
風漸暖,雨初晴。似朝酲。
手招蕙叢雙箭,注銀鉼。
繡得紅羅纖窄,其如懶踏青青。
待擘澄心堂紙,仿蘭亭。
為憐病目拋殘簡,并歇狂心罷遠人。
臘月已隨寒律盡,春風應拂柳條新。
客來欲問無奇字,酒至當呼有比鄰。
四十五年如一夢,尚堪迷復不求真。
圣朝崇吏治,海表有賢臣。
注意詩書教,關心疾苦民。
今將周甲子,共慶降申辰。
有此群情載,應成不老春。
四壁圖書三徑花,筱云莊舍是君家。
瑯玕屋后千枝竹,鼓吹堂前兩部蛙。
勸客中山玄石酒,居鄉下澤少游車。
白頭見慣滄桑事,懶與閑人說夢華。
東軒面水枕山阿,左右云煙濕翠蘿。
風度鶴聲聞遠壑,日移松影轉前坡。
愁來獨靠清樽遣,老去休憎白發多。
道士罷琴揮醉筆,詩成自喚小童哦。
山禽喚我來,落日催我去。
潺潺石上泉,似共幽人語。
云英兩鳳跨煙扉,
收盡詩才坐翠微。
相國題評為攜挈,
一方蓮社似公稀。
歲律崢嶸又欲還,鳴條風急作清寒。菊英媚日猶呈秀,梅蕊包香未吐檀。江水過門兼汐到,鄉山當面帶云看。是身已覺都無事,只有空飧不自安。
門無雜客往仍還,趺坐澄心定水寒。清凈苦嫌千日酒,蕭閒惟事一銖檀。眼中金屑全無用,髻里明珠得自看。作止更能除任滅,已無禪病自輕安。
帝箸嘗皤事已虛,更無靈藥救寒蜍。
世間噩夢知何盡,空說東方罵鬼書。
中原兵氣蝕天心,大地山河影陸沈。
明歲當頭如有約,不應破屋照愁吟。
十年一覺春明夢,魚梁尚留殘照。片月牽魂,新詞按譜,為爾羈懷縈繞。塵襟凈掃。盡曲記流珠,句拈香草。倦枕低回,旅窗紅暈一燈小。
荒灣依舊斷板,素蟾涼影外,幽境重到。岸柳輕陰,煙莎澹碧。幾日西風吹老。歸來自好。只袖底銀箋,賞音人少。付與清吟,晚蟬秋樹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