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一百六十九首 其一一九
倒卓須彌,揭翻大海。
魚龍變化,禽鳥歡呼。
且放佛祖出頭。
倒卓須彌,揭翻大海。
魚龍變化,禽鳥歡呼。
且放佛祖出頭。
將須彌山倒過來豎立,把大海翻個底朝天。魚和龍變化形態,禽鳥歡快歡呼。暫且讓佛祖出頭露面。
倒卓:倒著豎立。
須彌:即須彌山,佛教傳說中的世界中心。
揭翻:掀翻。
此詩為偈頌,偈頌是佛教僧人的唱詞,用于表達對佛法的領悟等。作者創作此詩時應處于參禪悟道的情境中,以這種夸張奇幻的表達來闡述佛理。
這首偈頌主旨是宣揚一種打破常規、超越世俗的佛理觀念。其特點是想象奇特,以宏大場景展現佛法的高深。在佛教文學中,這類偈頌有助于傳播佛教思想。
名都屢說競豪奢,一擲千金笑語嘩。隔海輕機迎愛犬,燃鈔雅座戲嬌娃。狂如金谷園中客,氣比烏衣巷口家。別有深山貧困戶,蓬頭跣足病交加。
不到凝安二十年,丹青一幅尚依然。青牛已去仙蹤遠,卻有山禽下玉田。桃源事已成荒幻,那更形容學避秦。欲訪舊蹤無處覓,滿山花落不知春。
殿中佳氣帶春容,天上云謠落晚風。獨向下陳沾醉斝,羨君清臥寄詩筒。
爰生浪飲日亡何,漫遣文章應制科。六十公孫猶牧豕,較來還少十年多。
歷盡邊霜與塞云,舊題名處墨氤氳。要將麟鳳誇殊俗,也使侏禽識古文。漢世才人求屬國,晉家詞客帶將軍。腐儒半尺毛錐子,大纛高牙得似君。
太息當年事,樞臣壞國衡。潔身明素志,沒齒葆修名。文獻資提倡,江山裨顯榮。愿公休暇日,來指白云耕。
蹙嘯延清籟,長謠集緒風。嶺云偏向北,郁水亦流東。地切三邊戍,天開萬壽宮。飛仙挾明月,應得到崆峒。
胭脂井,何處認脂痕。璧月要留歌舞影,瓊枝長媚古今春。花月六朝魂。
久從綠水想朱亭,月掛枝頭樹掛欞。風靜幾人聞過雁,光寒惟爾見飛星。能消筍味先冬日,自舞衫塵慰舊形。我亦依依云影下,感君純德愛芳馨。
不許多聞長樂鐘,打包旦遇又匆匆。長安城里誰相識,只有周南太史公。
即看簇簇斗鮮妍,忽作漫天也可憐。隨雨隨風知有恨,恨無人著買春錢。
日短日長憑大化,人非人是信當時。豈無湖水甘神瀵,更有溪毛當紫芝。步入塵埃遲亦得,樂非形器熟曾知。泯然獨與溪堂坐,畏壘千年或在茲。
皇皇太上湛恩篤兮,庶見我王咸思覿兮。仁愛紛紜德優渥兮,滂霈群生澤淋漉兮。惠我無疆承天祉兮,流衍萬昆長無已兮。
四百羅浮在眼前,一官為養赴幽燕。由來州縣勞人地,且喜弦歌及壯年。攜鶴尚為仙洞產,稱詩猶是鯉庭篇。風流令尹今能幾,要取清風與世傳。
高節尋常手自分,平安何日裊秋云。風流最是山王別,幾個林中伴此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