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宜園題壁
山禽喚我來,落日催我去。
潺潺石上泉,似共幽人語。
山禽喚我來,落日催我去。
潺潺石上泉,似共幽人語。
山中的鳥兒呼喚我前來,西下的落日催促我離去。那潺潺流淌在石頭上的泉水,好像在和我這個隱居的人交談。
山禽:山中的鳥兒。
幽人:隱居的人,這里指詩人自己。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可推測詩人處于一個寧靜的山林環境,可能是在游覽宜園時,被眼前的自然美景所觸動,從而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對自然的熱愛與陶醉。其突出特點是意境清幽,運用擬人手法使詩歌生動活潑。雖在文學史上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細膩的情感和對生活的感悟。
少不學為吏,僶俛亦非良。
終日簿書間,忽疑鬢髪蒼。
無聞畏后生,素習成兼忘。
吾子豈獨迷,相從道文章。
上論圣賢心,下救世俗荒。
磊落古人風,粲然在我旁。
精莩眩日月,爰居惑鏗鏘。
置此但為好,切磋非所望。
蛟龍居池中,仰活數掬水。虎豹離山林,求食輒搖尾。
張君宜大用,亦是龍虎比。何得圖小官,折腰五斗米。
屈伸蓋時命,隱顯乃君子。譬由合抱材,當自毫末起。
昔為青云高,今落塵土里。可喭復可驚,誰能叩天耳。
豫章有儒者,讀書三十年。但識上古風,不知時俗遷。
一聞西戎叛,有意摧群頑。詣闕上封章,臣知用兵權。
不在勞士卒,不須役戈鋋。要先正其本,本正末自安。
臣觀朝廷中,或有可廢員。臣觀草澤中,或有可用賢。
國家既失此,奸吏隨矯虔。吏奸萬事隳,外患隨因緣。
所以子玉存,文公積愁顏。所以汲黯亡,淮南為無難。
天子覽表嘆,當朝常拳拳。回頭謂群公,可付史館編。
可使靡好爵,以補風化源。豈知貴臣忌,投爾南海壖。
不得面指陳,胸襟曷由宣。卒走驅使行,行行酌貪泉。
名與囚隸俱,位乃胥校聯。九重竟不知,猶謂列王官。
奈何樂堯舜,乃是取危顛。誰云遇明主,未免遭棄捐。
遂令天下士,齚舌戒勿言。寧有死壑中,安有議君前。
浮云蔽白日,自古同所嘆。豈為此生悲,我歌愿臚傳。
赤日厚地裂,百草殆立枯。
朝雨應所至,雖微念勝無。
力難興禾黍,可以成嘉蔬。
歲暮有此望,帯經且親鋤。
今茲五月交,盛陽消已徂。
汲汲愧老圃,仲尼云不如。
養生寄空瓢,雖乏未可虛。
正以營一飲,形骸如此劬。
良閏百年逢,佳辰獻歲同。
春應隨北斗,天與緩東風。
柳帯參差翠,花英點染紅。
韶華供醉眼,未負黑頭翁。
茅茨一畝宮,生理備委曲。
雞豚自古昔,豢養隨世俗。
鑿垣安其棲,幼長何碌碌。
旦出四散飛,暮還相從宿。
頗哀鴻鵠輩,飲啄不充腹。
何事萬里游,羈旅傷局促。
衣冠相嫵媚,庭廡更追逐。
未悟糞土非,豈知稻粱辱。
物理常有此,人情苦不足。
安見避世翁,頹然臥空谷。
中庭兩佳樹,密葉如翠帷。
擢干一何高,鋪陰被前墀。
清風自翩翻,正晝無炎曦。
拱揖在我前,我常往參之。
隱幾旦復暮,卷書坐忘疲。
安知非華屋,聊以庇蔭為。
瑤室隕帝辛,璧臺喪周姬。
由來滅亡禍,不為草野施。
偃仰更何顧,欣歡方在茲。
用儒沐休運,撫俗奉明詔。
雖愧文翁治,猶非武城笑。
茲堂丞相規,頗盡泮宮妙。
高閣橫青冥,長廊騖?窱。
春秋大復古,修舊非所誚。
庭壇一已新,丹堊欻相照。
迂疏賴眾才,簡默希坐嘯。
況多都邑賢,歷講道術要。
藩籬可目涉,弦誦或耳剽。
泛鄉亦何人,千載名獨劭。
三年不相見,相見當何時。曩別不謂久,后期庸可知。
周南滯留地,宿昔太史悲。春草愁山中,王孫髪垂絲。
懷寶常若迷,獻玉常若疑。聞君已屢薦,終歳獨差池。
得鹿在詭遇,亡羊實多岐。著書成自樂,回首空相思。
役役輕日月,回回分簿書。
悵然面止水,樂矣羨游魚。
鷗鳥舞迎客,江湖興起予。
顧邀二三子,退食未宜疏。
昔者有化人,來集周王庭。
咫尺逝萬里,頃刻超百齡。
五音蕩心神,耳亂不可聽。
眾采眩其目,不分丹與青。
飄鷂惑真偽,怳忽迷窈冥。
馳思八極表,詎知日與星。
未嘗出戶牖,自疑涉天廷。
左右莫覺悟,兀然殆遺形。
祈招作悲歌,圣賢用為經。
空桐倚不周,近戴北斗魁。上天限夷夏,自古常風霾。
我行迫隆冬,周覽窮荒回。魑魅丑正直,共工負其材。
初如百萬兵,鳴鼓天上來。日月慘不光,星辰為之頹。
又如海水翻,洪洞奔天臺。四顧無復人,但聽萬壑雷。
搖山墮危石,略野荒纖荄。鳥雀失食悲,虎豹忘群哀。
大呌不自聞,卻行尚欲摧。而我仗漢節,何由脫氛埃。
先王外荒服,赤子棄草萊。陰奸竊號令,天網殊恢恢。
我車傷崔嵬,我馬勞虺隤。感彼雞鳴詩,聊以慰永懷。
田廬非一處,微徑自相通。
日下耕釣息,林邊言笑同。
此雖人問俗,獨有方外風。
吾亦畢婚嫁,還從擊壤翁。
六朝文物江南多,江南君臣玉樹歌。
擘牋弄翰春風里,斵冰析玉作宮紙。
當時百金售一幅,澄心堂中千萬軸。
摛辭欲卷東海波,乘興未盡南山竹。
樓船夜濟降幡出,龍驤將軍數軍實。
舳艫銜尾獻天子,流落人間萬無一。
我從故府得百枚,憶昔繁麗今塵埃。
秘藏篋笥自矜玩,亦恐歲久空成灰。
后人聞名寧復得,就令得之當不識。
君能賦此哀江南,寫示千秋永無極。
應懷折腰辱,復作棄官行。
頗似陶彭澤,兼疑尚子平。
兵戈未消散,盜賊苦縱橫。
余亦存丘壑,相期作耦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