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簡答黃應期太常
故人蓮峰子,
約我到羅浮。
羅浮眾仙人,
佇望大石樓。
縹緲度飛云,
超然見丹丘。
自我小蓬瀛,
可以至十洲。
試問蓮峰子,
與我煙霞不。
故人蓮峰子,
約我到羅浮。
羅浮眾仙人,
佇望大石樓。
縹緲度飛云,
超然見丹丘。
自我小蓬瀛,
可以至十洲。
試問蓮峰子,
與我煙霞不。
老朋友蓮峰子,曾約我同游羅浮山。羅浮山的眾位仙人,正佇立眺望大石樓。我似駕著縹緲的飛云,超然望見那丹丘仙境。自從我有了小蓬萊、瀛洲般的居所,便可以到達十大仙洲。試問蓮峰子,可愿與我共賞這煙霞勝景?
蓮峰子:友人別號,或指黃應期。
羅浮:山名,位于廣東博羅,為道教名山,傳說為仙人居所。
大石樓:羅浮山勝景之一,或指山巔高聳如樓的巨石。
丹丘:傳說中神仙居住的地方,《山海經》載“丹丘之地,晝夜常明”。
蓬瀛:蓬萊、瀛洲,傳說中的海上仙山。
十洲:道教經典《十洲記》中記載的十大仙境,如祖洲、瀛洲等。
煙霞:指山水間的云霧,代指自然勝景。
此詩應為作者代友人回應黃應期(太常)的游山邀約所作。羅浮山為道教圣地,時人多以游仙詩寄寓隱逸情懷。詩中或作于作者與黃應期交往期間,通過仙游意象回應邀約,暗含對自然與自由生活的向往。
全詩以“邀約—回應”為脈絡,借道教仙游意象傳遞對山水煙霞的熱愛。語言輕快,意境縹緲,既回應友人之約,又表露隱逸心志,是一首兼具生活情趣與浪漫色彩的應答之作。
江漢同流接混茫,蕭蕭蘆荻雁南翔。
姓名不到公卿府,泉石喜游君子鄉。
青眼昔年羞阮籍,白頭今日老馮唐。
思鄉懷古渾閒事,釃酒椎牛興自長。
語燕啼鶯有底忙,
十分春色半斜陽。
紅林隔水青簾映,
轉過溪橋聞酒香。
竹門寒旭鳳城隈,
春氣潛浮地底灰。
世路十年長不定,
客懷此日更難開。
天邊梅柳垂垂發,
歲暮陰陽冉冉催。
見說吳江酒船到,
即?留飲夜深回。
脆弦調錦瑟,江南客、憔悴惜華年。甚藏秋不住,琴心太窄,逢春欲避,帶眼先寬。更無奈、浮蹤飄絮,雪淺夢逗蕪煙。聽雨舊盟,伴鷗萍海,墮風新劫,騎蝶花天。前歡渾無據,青衫淚,孤負多少嬋娟。一篋紅吟蠹盡,俊語都刪。只繡佛量絲,心皈悟后,箋騷費紙,身墜愁邊。贏得玉簫聲里,吹瘦詞仙。
銀屏誰記豆,江南曲、字字是相思。鎮艷宵三五,璇宮桂約,華年二八,鏡檻苕姿。殢人處、倚風吹鳳,竹就月寫烏絲。忍俊不禁,口脂偷度,諱愁無奈,眉黛先低。緗桃花邊立,嬌鬟亸,曾與密訂芳期。算只紅鸚眼見,絳蠟心知。怕誤他萬一,夜寒猶等,留儂再四,春晚才歸。肯負郁金堂上,海燕雙棲。
吳、蜀平來魏祚移,
乾坤才合又分離。
羊車十里宮人淚,
蛙鼓數聲帝子悲。
名士清談空復爾,
諸王搆怨欲何為?
傷心一片中原土,
付與羌胡竟不支!
鐘山馀一老,
嗚咽故宮篇。
禾黍哀何及,
壺觴興自憐。
江南未歸棹,
薊北空垂鞭。
試望秦淮草,
茫茫六代煙。
舊曲清商好,
新詩正雅多。
生才天不偶,
學道欲如何。
萱草蘭房樹,
桃花寶馬馱。
多方娛白首,
世事任滄波。
過眼時光與愿違,斜陽無語送秋歸。
風霜獵獵黃花老,天地茫茫倦鳥飛。
一度鱸魚勞夢斷,幾聲鄰笛嘆人非。
誰知四百峰頭月,年去年來照旅幃。
共喜新涼大火流。一聲水調聽歌頭。況有修蛾兼粉領。佳景。謝公無不礙滄洲。
平昔短檠真大漫。氣岸。老來都向酒杯收。云水光中修禊事。猶記。轉頭不覺已三秋。
天子之德,視雨之施。
肇自京師,達于四裔。
無有蠻貊,孚我君惠。
巖花非可愛,愛之在吾心。
是知真愛處,不在叢花林。
愛花無甚淺,采花無甚深。
問花莫問道,問我深淺吟。
春風陌上野花香
目送北歸鴻雁行
百里青山行不盡
隔煙啼鳥又斜陽
井水溢,滅灶煙。
灌玉堂,流金門。
金烏刷羽扶桑曉,蜃閣龍樓海天杳。眼中指點望蓬萊,波心一點青山小。
蓬萊壽翁須發蒼,霞裾獨速搖璚珰。手持云笈控朱鶴,來訪李耳長生堂。
為言仙李蟠根久,丹實輪囷大于斗。上有高巢雙鳳凰,相對如賓復如友。
老雄文采光陸離,朝陽噦噦呼其雌。并飲瑤池飽玉液,聯步瑤階餐玉芝。
莫道春流綠如剪,已見蓬萊水清淺。莫道蟠桃幾度花,不把繁華掛雙眼。
閒來共憩丹山梧,夢游圓嶠仍方壺。逍遙忘卻老將至,慰意更有二靈雛。
大雛已負沖霄志,覽德將為太平瑞。小雛羽翼亦已成,相逐相隨閱清世。
壽翁語罷呼曲生,冰弦醉弄南薰聲。夜涼如洗不知暑,寶婺正映弧南明。
忽傳翁姥佳期共,泥椷擬致長生頌。仙軿望盡鶴飛遙,聊向尊前詠雙鳳。
聞有上江船,令人喜欲顛。
烹魚開尺素,被毳得純棉。
細讀蠅頭字,誰欺鶴發年。
那堪寄來句,清比醉翁泉。
流浪江湖久,空馀雪雨顛。
才無時展布,愁與病纏綿。
暮景知前事,榮途看少年。
終然歸去是,家自有林泉。
三處飛來一樣奇
佛無所擇我何辭
重輕較到毫釐處
鳴雁行中此白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