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千里以詩送邰侄銓試用其韻
明堂一柱已扶顛,下詔猶求梠與椽。
言并玉卮宜閣筆,鑒同金鏡正持銓。
驪珠魚目難齊價,嫫母西施孰是妍。
勉矣一鳴驚眾彥,莫將梔蠟誤長鞭。
明堂一柱已扶顛,下詔猶求梠與椽。
言并玉卮宜閣筆,鑒同金鏡正持銓。
驪珠魚目難齊價,嫫母西施孰是妍。
勉矣一鳴驚眾彥,莫將梔蠟誤長鞭。
明堂有一根柱子已能支撐危局,但朝廷仍下詔尋求屋檐和椽子等輔助材料。若言辭能與玉卮媲美,此刻應停筆不必多言;選拔人才如同用金鏡鑒別,如今正是公正考核之時。驪珠與魚目難以等價,嫫母和西施誰更美麗一目了然。努力吧,希望你一鳴驚人驚動眾才,不要用梔蠟般的虛飾耽誤了長鞭般的真才。
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的場所,代指朝廷。
扶顛:支撐危局。
梠(lǚ):屋檐。
椽(chuán):支撐屋頂的木條,此處喻輔助人才。
玉卮(zhī):玉制酒器,喻華美的言辭。
閣筆:停筆,此處指不必多言。
金鏡:喻明察如鏡。
持銓:主持選拔官員。
驪珠:傳說中驪龍頷下的寶珠,喻珍貴之才。
魚目:喻偽劣之物。
嫫母:古代傳說中的丑婦;西施:古代美女,二者對比喻優劣。
妍:美麗。
一鳴驚眾彥:典出“一鳴驚人”,指突然展現驚人才能。
梔蠟:梔子與蜂蠟,喻華而不實的虛飾。
長鞭:喻實際才能或遠大目標。
此詩為和張千里贈邰侄銓試(科舉或官員選拔)之詩而作。創作于銓試之際,作者借詩表達對選拔公正的肯定,并勉勵晚輩在考核中以真才取勝,勿被虛華所惑。
全詩以建筑選材、寶物鑒別、美丑對比等為喻,強調人才選拔中真才實學的重要性,既肯定選拔機制的公正,又殷切鼓勵邰侄展現才能,是一首兼具勸誡與激勵的贈別詩。
斗落參橫天雨霜,夢殘燈盡客思鄉。丁寧莫作叫云去,老眼不禁秋夜長。
晚向瀕湖寄一椽,只憑沙雁與周旋。北來南去莫惆悵,我亦飄零那記年。
華人流落幾秋風,南望中原信不通。好寄書來蘇屬國,君王方射上林中。
醉欲騎篷。憶當年吾汝,意氣淩虹。交情千里外,心事一杯中。
情人墓上雨濛濛。又水調、吹波夜起風。吳江落楓葉,只馀我、舊鵝籠。
洛水戲,山陽笛,淮陰釣,未央鐘。徐劉應阮俱凋謝,算此恨、古今同。
倦游蹤跡類臨邛。且度曲、吹簫倚小紅。來朝過鶯脰,好撥棹、破晴空。
判斷風光與物華,淋漓筆墨字橫斜。
草分支徑通幽沼,竹外人閒度柳花。
清江幻出紫嵚岑,傳道龍開歲月深。
孤標遠與金焦并,靜窟長含霧雨陰。
朝逐巖云來洞口,晚留僧飯返叢林。
爾雅臺空那復問,碧潭流水契無心。
人間離合常相半。璧月寧長滿。
九秋風露又方闌。何日小窗相對、話悲歡。
月華臨夜宜人醉。老去嗟顏悴。
君如玉樹照清空。況有凝之道蘊、一尊同。
翹首東南紫翠山,白云飛去復飛還。
三千世界紅塵外,四百峰巒碧漢間。
丹灶年深煙火冷,鐵橋路杳雨花閒。
尋真未得乘風去,吟倚西樓十二闌。
茅屋紫霄下,良田石鏡邊。
此生隨分過,不用買山錢。
這般惡比丘,何人敢近傍。
恣焚三毒火,力起無根謗。
破除少室窠巢,并蕩衲僧見障。
聞者見者攢眉,應是無人瞻仰。
閑倚東風笑未休。巧倩抵輕柔。云衣雪面,月眉星眼,白玉搔頭。
長條無計撩春住,朵朵似含羞。飛共丁香枝上,楊花風里,亂惹閑愁。
閩粵勛名在芾棠,春花栽得遍河陽。
單車行縣長隨雨,兩袖朝天尚帶香。
峴首遺思留片石,云間仙籟憶鳴珰。
近聞天上開閶闔,應得簪毫侍帝裳。
登軿發東華,扇飆舞太玄。
飛轡騰九萬,八落亦已均。
暫眄山水際,窈窕靈岳間。
同風自齊氣,道合理亦親。
龍芝永遐齡,內觀攝天真。
東岑可長凈,何為物所纏。
東南佳氣郁高樓,天到滄溟地陡收。
萬舶青煙瀛海晚,千山紅樹越臺秋。
曾聞栗里歸陶令,誰作新亭泣楚囚。
憑眺莫遺桓武恨,陸沉何日起神州。
考亭拜罷賦歸與,
昨夜青山夢舊閭。
沿道若逢相識問,
慇勤細說建陽居。
是愁是病是寒欺,
斜倚熏籠力不支。
我若夢中傳彩筆,
好圖一幅病西施。
漸春山戀人,延我到蘿屋。
秋毛經冬骨,飄葉復槁木。
幾曾歷滄桑,誰為剖心曲。
春來山如笑,與我相傾屬。
敢憚千里遙,呦呦思鹿鳴。
天長況夢短,有生悲無樂。
青山縱不語,亦自感休戚。
此情可成丹,我欲問抱樸。
落日溪光凈,閒來坐石磯。
因看異人跡,猶見紫云飛。
岸坼楓根出,沙寒石發稀。
懷賢增感慨,回首意都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