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羅浮
翹首東南紫翠山,白云飛去復飛還。
三千世界紅塵外,四百峰巒碧漢間。
丹灶年深煙火冷,鐵橋路杳雨花閒。
尋真未得乘風去,吟倚西樓十二闌。
翹首東南紫翠山,白云飛去復飛還。
三千世界紅塵外,四百峰巒碧漢間。
丹灶年深煙火冷,鐵橋路杳雨花閒。
尋真未得乘風去,吟倚西樓十二闌。
我翹首向東南方眺望那紫翠相間的羅浮山,白云飛去又飛回來。羅浮山仿佛處于三千世界的紅塵之外,四百座峰巒聳立于藍天之間。煉丹的爐灶因年代久遠煙火已冷,通往鐵橋的路遙遠難尋,只有雨花悠閑飄落。我未能尋得真道,只好乘風歸去,倚靠在西樓的欄桿上吟詩。
翹首:抬頭。
三千世界:佛教用語,指廣大的世界。
紅塵:指人間俗世。
碧漢:藍天。
丹灶:煉丹的爐灶。
鐵橋:羅浮山有鐵橋峰。
尋真:尋求真道。
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羅浮山是道教名山,充滿神秘色彩。詩人可能是在對現實有所感慨,希望在名山之中尋求精神寄托,在游覽或遙望羅浮山時創作此詩。
這首詩以望羅浮山為主題,描繪了山的壯美與神秘,體現出詩人對超脫塵世的追求。在文學上,展現了詩人對自然景觀的敏銳觀察力和獨特的審美情趣。
荷花深護使君衙,瑞應駢頭十丈花。雅致勝邀君子愛,清芬兼稱幕賓嘉。雙金炬出蓬壺境,二華峰移舜水涯。麥秀兩岐同一頌,田家有酒亦頻賒。
風塵秉馬路俱迷,爾得汀江似武溪。花落案頭無一事,尋仙時過玉華西。
群山寂峙月初弓,林下清溪來快風。暗里綠光知走獸,耳邊細語識幽蟲。遷臣但懼窮荒瘴,逸士偏憐水草蔥。特愛良宵天地靜,嘯歌時憶陸龜蒙。
山濤何需登龍術,拋卻竹林酒一杯。一旦文章傳海內,自然富貴逼人來。青衫難辨舊時物,心字已成劫后灰。年年錦上添新彩,一代文壇領袖才。
蒼茫海色棲寒碧,知是仙人水竹居。涼雨灑窗秋滿坐,清風繞屋水循除。
相公游時花滿蹊,盡道秦淮勝剡溪。回首洛陽輕一擲,江南花月使人迷。
諸夏皇威立,三邊虜氣衰。角弓分虎圈,乳酒下龍墀。蜂午歊氛遠,鼉更窟宅移。輿圖欲盡入,中道勿頒師。
駱駝水枯圓露觜,橘洲霜清平似砥。衡陽回侶羽翮疲,接翅連群飛復止。洞庭波闊菰米稀,弋人夜榜機心微。平明又為稻粱謀,來看行跡空嗟咨。
頻陽田宅就荒墟,十室居人九室虛。驃騎將軍無甲第,書名竹帛又何如。
旌旗獵獵繞高城,曲水飄香出繡楹。雨頡風頏枝外蝶,花遮柳映樹頭鶯。乍籠紗幘羞容老,試著羅衣覺體輕。猶憶醉歸湖上路,滿身飛絮馬縱橫。
王種元從上苑分,擁培圍護怕因循。快晴快雨隨人意,正為墻陰作好春。
題詩石壁上,把酒長松間。遠水白云度,晴天孤鶴還。虛亭映苔竹,聊此息躋攀。坐久日已夕,春鳥聲關關。
客心渺兮夷猶,遲落日兮扁舟。臨長江兮極目,撫遲景兮淹留。薰風徐至,疏雨乍收。山光凝翠,云色含秋。伴眾鳥兮孤渚,俯夕陽兮中流。波婉轉兮汎汎,帆容與兮悠悠。悵離魂兮飄飖,更低徊而增憂。望匡廬之恍惚,欲往從以末由。
百頃風潭照玉壺,清鱗白石擁菰蒲。沙棠獨抱夷光臥,何事風濤汎五湖。
更殘又聽伍潮馳,始恨疏狂不學詩。叩石難明三世業,知書已誤一門癡。吟箋點點添新淚,遺闋聲聲動宿悲。安得冥村圓曉夢,平平仄仄授癲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