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臺州登巾子晚游東湖
巾頂廣軒逢杪秋
萬家云屋接丹丘
主人欲盡行人樂
更向東吳共泛舟
巾頂廣軒逢杪秋
萬家云屋接丹丘
主人欲盡行人樂
更向東吳共泛舟
在巾子山頂的寬敞亭臺,恰逢秋末時節;千家萬戶的房屋如在云中,連接著仙山丹丘。主人想要讓遠行的客人盡享歡樂,于是一同向東湖泛舟游覽。
杪秋:秋末,暮秋。杪,樹梢,引申為末尾。
云屋:形容房屋高入云端,或指云霧籠罩的房屋。
丹丘:傳說中神仙居住的地方,此處形容巾子山的高峻或景色奇麗。
東吳:此處或指東邊的湖泊(東湖),泛指東邊的水域。
此詩為詩人過臺州時所作。巾子山為臺州地標,東湖為當地勝景。詩中記錄了秋末登巾子山、晚游東湖的經歷,反映了詩人旅途遇友、共賞山水的情景。
全詩以游覽行蹤為線,描繪秋末登巾子山及泛舟東湖的見聞,突出主人的熱情與游覽的愉悅,語言清新,意境閑適,展現了臺州山水之美與人情之暖。
祖帳方涓吉,公車已尼行。
若非露消息,未免迫期程。
水菽姑娛母,茅柴且酌兄。
未應天祿閣,便欠一更生。
百篇端可補詩亡,形穢何堪在玉傍。
方苧蘿山尤覺艷,入旃檀國不知香。
一枝我欲簪蓬葆,七字君宜和柏梁。
臥雪家風要人繼,莫因搖落便凄涼。
細比蠅須類,兇加豹腳名。
飛飏新得勢,么喝遠聞聲。
抱怨芳筋露,驚眠玉頰頳。
天公許姑息,長養更生成。
君侯談笑該能事,詩到元和字永和。
五夜縱游聊與眾,一年更借不為多。
牙旗此際留宵鑰,寶馬來春蹋曉珂。
白發老農相告語,看燈歸去要栽禾。
家事從今勿更關,山深林密且棲蟠。
白眉君秀閨門內,禿鬢余慙季孟間。
厚族肯分南舍阮,亢宗何減北州顏。
西山幸有薇堪采,免被人驅去復還。
歲晚親朋少,何堪遠別離。
人誰念原父,甥勿似牢之。
宗伯驚文卷,慈親望捷旗。
餞行應滿袖,不欠病翁詩。
曲學多希世,方穿竟忤時。
麈談巾墊角,燕處案齊眉。
峙鵠非常秀,離鸞得許悲。
殘年有何樂,偏作故人詩。
向來幞被出關時,恩大身猶草芥微。
僅有兩生攜酒送,不如二諫得詩歸。
負楊臨賀滔滔是,客衛將軍落落稀。
老接親朋惟野服,寄聲夷甫莫朝衣。
浹日甘霖徧履封,懸知蒼昊鑒丹悰。
蔬腸賢牧通齋禁,菜色愚民有喜容。
鬻馬余猶堪買犢,刑鵝公不更祠龍。
去年恨殺茅柴薄,慙愧而今琥珀濃。
一橐蕭然五鬼隨,竟緣名盛與文奇。
可曾天下無麟鳳,何必山中有虎羆。
蜂蠆尾猶如許毒,蜘蛛腹得幾多絲。
圣賢不校吾家法,車及蒲騷豈足師。
夢事回頭墮渺茫,松間梅畔放清狂。
直須添竹成三友,不必栽槐待二郎。
老愛家山安畏壘,早知世路險瞿唐。
人間腥腐如何向,莫怪靈均葺藥房。
非但聞詩禮,居然識典章。
探環如夢里,擁笏向親旁。
州縣淹斯立,家庭惜季方。
北風無頼甚,吹鴈不成行。
街鼓冬冬霜月寒,冶游夾道擁如山。
衡門謝客孤吟過,鈴閣憂民一念關。
變赤地余成佛國,望紅云處隔仙寰。
華燈收了霏微雨,最好耘田更釣灣。
鑄成范蠡何嗟及,繡作平原未必知。
歌扇舞裙風雨散,野田荒草古今悲。
可憐一覺寒窗夢,猶記聯鞍出塞時。
淮雪江風裂面寒,往來萬里一征鞍。
三千客謾曾彈鋏,十九人誰肯捧盤。
自古英才多頓挫,只今世運尚艱難。
空余敗壁龍蛇字,黃鵠高飛不復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