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戀花
年去年來來去早。怪底不來,庭院春光老。知過誰家翻別調。家家望斷飛蹤窅。
千里瀟湘煙渺渺。不記雕梁,舊日恩多少。匝近清明檐外叫。故巢猶在朱檐曉。
年去年來來去早。怪底不來,庭院春光老。知過誰家翻別調。家家望斷飛蹤窅。
千里瀟湘煙渺渺。不記雕梁,舊日恩多少。匝近清明檐外叫。故巢猶在朱檐曉。
每年來來去去都很早。奇怪這次為何不來,庭院里春光已消逝。不知飛到了誰家,改變了棲息之處。家家戶戶都望斷了它那遠去的蹤跡。千里瀟湘煙霧渺渺。它已不記得雕梁上,舊日曾有多少恩情。臨近清明時在屋檐外啼叫。舊日的巢穴還在朱紅的屋檐下,在清晨中依舊。
怪底:難怪。
翻別調:指改變棲息之處。
窅(yǎo):深遠。
匝近:臨近。
具體創作背景不詳,推測可能是作者在暮春時節,看到燕子未歸,由燕子的來去引發對時光流轉、世事變遷的感慨而創作。
這首詞以燕子為線索,主旨是抒發時光易逝、物是人非的感慨。其特點是借物抒情,情感細膩。在文學史上雖不屬經典名作,但展現了詞人借日常景象表達情感的創作風格。
南州八月暑云蒸,問俗三臺策短藤。
使魯無鳩思集雁,毆叢有雀畏飛鷹。
昆岡枉令焚炎火,渤海何人理亂繩。
愿采家烝秋實意,登高作賦未為能。
典午氏之盛時兮,余鼻祖曰子荊。謀樂郊以隱居兮,飏漱石之清名。
有聞孫曰承公兮,嘗令鄞與馀姚。愛會稽之山水兮,爰徙家于茲城。
當永和之九年兮,惠風暢夫莫春。偕王謝之諸公兮,會修禊于蘭亭。
賦臨流之五言兮,寄幽尋之逸興。泛回沼倚脩竹兮,松風落而冷冷。
維興公尤好事兮,作流觴之后序。助逸少之高致兮,齊芳譽于難兄。
既乃登陸而游兮,歷天臺與四明。漱飛瀑于筆端兮,遺擲地之金聲。
余自句章徙姚兮,倏綿歷乎十稔。慨風流之浸邈兮,幸猶為夫越氓。
掬清泉之潺湲兮,友過云之溶泄。訪樊榭之杳靄兮,棲石窗之玲瓏。
客有過余兮,謂余博覽而好古。世為越人兮,胡不志夫越之風土。
余謝不能兮,傴余指而縷數。前有靈符之記兮,后有龜齡之賦。
嗟彼皆已為陳跡兮,時亦隨夫所遇。儻含毫而不斷兮,將羞余之鼻祖。
三載緇塵意,悠悠那可論。有官依玉署,無策獻金門。暫適煙霞疾,難忘棫樸恩。暮云千里色,天際一憑軒。
往來關吏識,景物憶三年。榮利應何有,行藏信自然。馬頭沖毒熱,徒馭飽風煙。計日鄉園道,秋風鱸鲙邊。
虛傳韋杜曲,尺五去天居。近見絲綸府,還淹痛哭書。帝閽呼不達,諫院席全虛。窈有處堂慮,無言杞國愚。
河渡古徐州,淮陽下接流。宣房筑何日,瓠子決堪憂。漕使道傍議,冬官傳舍謀。百萬東南粟,將無慮咽喉。
經過徐北地,憑軾問興亡。王霸千秋氣,山川百戰場。圣明開草昧,日月洗洪荒。卜世金甌重,何當計徹桑。
驛館夜沈沈,朝來小雨侵。望山披爽氣,憑軾動微吟。水近田差潤,云歸山半陰。何當一滂沛,處處足甘霖。
經時旱太甚,一雨未為霖。復此淋漓下,方知天地心。負槔還野屋,驅犢下高岑。頓覺煩囂洗,悠然愜素襟。
蕭瑟晚風寒。征衣白袷單。悄冰輪、飛上云端。誰道木犀香正暖,早霜意、近秋殘。
一水繞榆關。紅龍塞接連。護神京、萬雉巋然。尚憶當年持斧客,馳羽騎、擘吟箋。
武功回首望金城,古跡蕭條感乍生。
禿節尚憐蘇屬國,黨人終賴竇游平。
白頭郁郁身前事,青史悠悠世上名。
千里終南山色好,一枝筇竹萬緣輕。
星星點鬢余垂老,婉婉投懷汝始生。
萬事后人堪一笑,百年有托慰無成。
承家文武流風遠,閱世滄桑舊局更。
翹首前途奢望在,欲教溫嶠試啼聲。
中歲倦塵鞅,風流寄竹林。
年深知道力,斗轉會天心。
氣至花知律,情娛鳥自吟。
胡為慧男子,生死肯重任。
清霜戒曉日將出,
急雨報晴云乍開。
庭下簿書渾引卻,
獨揩雙眼上樓來。
春早峭寒天,客里倦懷尤惡。
待起冷清清地,又孤眠不著。
重溫卯酒整瓶花,總待自霍索。
忽聽海棠初賣,買一枝添卻。
秋姿澹平野,暮氣起蒼山。
林表月既白,山中客欲還。
高情慰愁夕,寒露下松關。
揮手復塵跡,心長云水間。
五峰石上,
雙澗松邊。
是者伎倆,
莫罵豐干。
清音閣下江如練,五色飛來云冉冉。
誰懸絳帳領春風,高霞萬片供驅染。
毫揮紙滿人皆驚,前身可是謝宣城。
龍氣漸看輝北斗,鵬摶猶未徙南溟。
驪峰主人陶靖節,犬子豚孫總癡絕。
年來不覓栗與梨,相攜共立程門雪。
籯中有經傳素王,焚膏繼晷聲瑯瑯。
安得隨君舉六翮,翩翩天路相翱翔。
蒲帆不系榕溪樹,笑擁皋比何處去。
愿君莫忘百尺□,時時寄我驚人句。
不貪不吝但憑心,
我為憑心誤到今。
一染書癡癡到骨,
老犍相對坐彈琴。
迢迢方諸宮,玉闕排霄起。扶桑高扶疏,森聳數千里。
碧椹雜青蔥,蟠桃映瑤水。離離間朱實,鳳鳥護丹蕊。
靈風灑蘭林,空歌洞霄紫。青童會群真,趣節召揚許。
安妃從元君,鸞旗翳滄渚。翩翩八景輿,鳴珂下容與。
拊手揚玉音,妙響翔天宇。真氣凄金石,聆之廓丹府。
靈波濯曜羅,朝元道笳鼓。
東廠一怒東林哭,黨人榜出士側目。喧傳緹騎渡江來,天地倉黃罹詔獄。
諸公被逮就檻車,公獨臨危命朝服。咄嗟大臣不可辱,一死胸中籌爛熟。
卻為君友忍須臾,夜起焚香仍秉燭。草成一表兼一書,正命從容池水綠。
表言遺敗效屈平,此紙當已登皇宬。世間流傳惟石刻,哀怨奚啻《離騷》經。
一札端嚴六行字,字字都挾風霜氣。從李范游特其寄,學道生平有獨至。
上言此心如太虛,幻質何為戀人世。下言家事屬諸君,田役區分及瑣細。
致書三友俱正人,余者一一猶存記。蕺山先生公老友,疑似亳芒為公剖。
釋氏輪回非所托,東京人物豈其偶。死固不逃亦不求,此語信之公素守。
嗚呼公亡二百年,東林一發千鈞懸。止水城南湛如昔,峣童牧豎常流連。
摩挲老眼展遺墨,札后別附詩三篇。中有不死萇宏血,觀者慎勿同云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