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春三首 其二
柳眼開渾盡,梅心動已闌。風光好時少,杯酒病中難。學問慵都廢,聲名老更判。唯馀看花伴,未免憶長安。
柳眼開渾盡,梅心動已闌。風光好時少,杯酒病中難。學問慵都廢,聲名老更判。唯馀看花伴,未免憶長安。
飛卿昔號溫鐘夔,思道通俛還魁肥。
江淹善啖筆五色,庾信能文腰十圍。
只知外貌乏粉澤,誰料滿腹填珠璣。
相逢把酒洛陽社,不管淋漓身上衣。
坐看和氣變農愁,三白前占歲大收。
未及勸耕巡屬縣,不妨釃酒望高樓。
剡中人遠空相憶,韓子詩成枉見投。
正欲與君論出處,扁舟何日肯東浮。
天下賢良選,當時第一才。
文章秘群玉,事業照三臺。
暫作東山去,還期宣室來。
蒼生方愿治,梁木何先摧。
春色先從禁苑來,侯家次第競池臺。
清明已近秋千動,上巳相尋曲水開。
繡幕風微花自舞,金爐日永麝銷灰。
病夫歡意那能強,漫作山公倒載回。
人非莫舉揚,萬事且包荒。
殿上便猶掩,車中吐不妨。
在他誠所短,于己有何長。
須是常規檢,回頭自忖量。
龍盤虎踞爭岧峣,長干窣堵當中標。幾年遐想入清夢,秋杪登攀英氣飄。
因思此塔屢成壞,相傳起自阿育朝。宿緣土面獲今報,八萬四千成一朝。
列在中華十有九,惟茲末后名方昭。自從五鳳例遭毀,下逮咸和才可條。
牛停金像既希有,水泛銅趺如默要。太元末年劉慧達,四顧異氣山之椒。
三函中出三舍利,圓正光潔如瓊瑤。數層寶勢僅增立,梁詔方且鋪根苗。
陳亡火烈復堙墜,興廢豈亦隨所招。偉哉天命集真主,湯霓武旆澄氛妖。
六幽葵藿向堯日,千仞鳳凰儀舜韶。太宗繼志符節合,章圣游文金石調。
詩書仁義溢庠序,佛老余教通逍遙。祥符庚戌感光瑞,累歲九成凌紫霄。
迄今八十有二載,香火瞻奉傾??髫。群公偕我躡危級,放身物外情何超。
心閑不逐去帆動,量廓那知空界遼。奇峰萬點逼冬瘦,江水九道來迢迢。
共欣華旦此緣勝,大千永峙為津橋。興余更就竹閑飲,妙音盈耳成長謠。
激立幾年志,淹遲一日亨。
還家晝錦樂,拜壽彩衣榮。
未辟諸侯府,無矜晚宦情。
重來奏千牘,應笑舊題名。
古屋蕭蕭臥不周,披裘起坐興綢繆。
千山月午乾坤晝,一壑泉鳴風雨秋。
跡入塵中慚有累,心期物外欲何求。
明朝松路須惆悵,忍更無詩向此游。
擾擾市朝士,一身眾役該。官曹畏職業,人事煩往來。朝出被風雨,莫還沖塵埃。竟歲長若此,何時能休哉。
適聞丞相行,巾車城西隈。冠蓋盛出送,車馬相喧豗。吾有四君子,約言共追陪。烏躔轉背午,歸來倦支骸。
道旁有精舍,聊茲釋鞍彍。殿閣鬰四合,高明絕纖灰。曲池含清波,魚鳥中沿洄。禁園直南望,參差隠樓臺。
秋風肅眾物,野氣日夕佳。幽趣坌來會,俗紛頓可推。高情緬山水,劇語雜譏詼。清賞何以娛,一枰聊為開。
豈徒事爭決,要且資歡咍。謂言坐上客,茲樂那易諧。城中苦多事,況復日月催。功名未有立,壯志先欲摧。
幸時得閑暇,一出紓吾懷。此言固可結,此愿惟恐乖。須臾夕照下,欲起姑徘徊。攬轡更留顧,余興無窮涯。
妙年辭筆已驚人,不謂明時阻致君。
白首郎中歸白水,青衿弟子到青云。
淵明雅有歸田興,賈傅空留吊屈文。
千載定應無孔孟,一言誰為誄孤墳。
擁節才臨塞北垣,正逢歸騎下幽燕。
昔初并命銀臺下,今獨先還赭案前。
胡地風沙辭異域,漢家日月望中天。
邊城尊酒雖云樂,聞說腥膻更慘然。
思君日日上高樓,心逐西南漢水流。
側聽車音常有待,互酬詩興未能休。
高陽簪履成陳跡,西洛衣冠散舊游。
獨有地僊年八十,逍遙林下笑公侯。
森森芳桂樹,團團削青玉。
春花飛澗戶,秋實墜巖曲。
霜條封翠紫,風葉搖香綠。
下有幽棲人,結芳避世俗。
學仙讀丹經,好道探藥箓。
植根滿群峰,不使樵夫觸。
盤崖絕??與天通,汗漫煙霞謝世籠。
聳起浮圖山突兀,自然衙石玉青蔥。
古人興廢千年上,游客登臨一嘯中。
誰為燕然愧班竇,弧城羈據亦銘功。
忠臣守正不謀身,處己雖危道益尊。
直為冕旒宣圣訓,豈唯囹圄被寬恩。
陰功自可資耆壽,余慶猶當見子孫。
徒有愛賢無所達,行將歸老愧難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