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行十首 其三
徙倚檐宇下,
思量去住情。
暗螢穿竹見,
斜雨隔窗聲。
就枕回轉數,
聞雞撩亂驚。
一家同草草,
排比送君行。
徙倚檐宇下,
思量去住情。
暗螢穿竹見,
斜雨隔窗聲。
就枕回轉數,
聞雞撩亂驚。
一家同草草,
排比送君行。
在屋檐下徘徊不定,心中反復思量著去留的離情。暗夜里螢火蟲穿過竹林忽隱忽現,斜雨的聲音隔著窗戶隱約傳來。躺到枕上輾轉難眠,聽到雞鳴更覺心緒繚亂。全家人都匆匆忙忙,一起張羅著為你送行。
徙倚:徘徊,來回走動。
去住情:離別的愁緒,去留的矛盾心情。
暗螢:夜晚的螢火蟲。
就枕:躺下準備睡覺。
撩亂:同“繚亂”,紛亂、不平靜。
草草:匆忙、倉促的樣子。
排比:安排、準備,此處指張羅送行事宜。
此詩為元稹《遣行十首》組詩之一,當作于詩人貶謫途中。元和年間元稹多次被貶,此詩記錄了貶謫出發前,家人倉促為其送行的場景,反映了貶謫生涯中離別的苦澀與無奈。
全詩以“去住情”為核心,通過夜中徘徊、雨螢、難眠、雞鳴等日常細節,勾勒出全家送別的倉促畫面,情感真摯,于平實中見深沉,展現了中唐詩人對生活場景的細膩捕捉能力。
西蜀安公子,為謀不在身。
倚楹惟國事,于道亦忠臣。
偉矣雙書藁,清哉個逸民。
丹心天所相,宜有此麒麟。
芳草垂楊浥嫩寒,苔痕新過雨斑斑。
一年春付花開落,長日庭分燕往還。
世事祇堪頻對酒,詩情自可飽看山。
盡窮莫用文為送,郊島曾容季孟間。
天下如今怕縣灘,廬陵見說縣尤難。
抉搜隠匿嘖豪戶,遲鈍催科怒上官。
革弊有方須是漸,恤民到底莫如寬。
萬家壯邑雖煩劇,邑相能賢盡易安。
烽火年來報虜塵,每回回首即長顰。
明眸皓齒今何在,異服殊音不可親。
幾樹好花閑白晝,數株殘柳不勝春。
狂風落盡深紅色,水遠山長愁殺人。
筑室傍丹梯,新顏手自題。
空涵龍洞雨,壁污燕巢泥。
樹色圍春晝,書聲雜暮溪。
南園花正發,攜酒聽鶑啼。
先生在荷峰,此日賦泉石。
及今又重午,領客酌蓮碧。
教雨落九垓,隨地成廉澤。
師友系天倫,豈必同過客。
孔孟與曾顏,日月照不息。
袖香拜鄒魯,歷歷撫遺跡。
沂水并尼山,雩壇儼如昔。
晞發濯我纓,埃溘盡湔滌。
歸來見佳吟,轉覺肝膽易。
此事不得再,此日良可惜。
自憐飲食身,猶受氣形役。
何當坐百原,一嘯脫塵屐。
我來煙水遠,漁艇夜鳴榔。
萬仞巫山聳,一宵秋夢長。
金翹何婀娜,玉佩遽叮當。
月冷天雞曉,空余枕屏香。
插天萬仞芙蓉峰,茫茫積翠連青空。中有千年蒼玉骨,山奇水怪秀所鐘。
斷崖絕壁不可到,虎豹守護煙蘿封。一朝良工奪天造,云斤月斧磨玲瓏。
踏天下割碧云髓,往往霹靂驚蛇龍。冰蠶吐絲織新就,羅文光瑩浮青銅。
人間何處用此物,造化欲付文章公。先生早晚運椽筆,判花視草蓬萊宮。
手揮五色補天漏,放開白日消陰虹。坐令萬物無疵癘,盡從筆底生春風。
此時濃墨書大字,正須巨石相追從。愿公收拾此至寶,相伴他年參化工。
望月犀角明,涵星蚌胎聚。
斯石臥龍枕,宜有蜿蜒具。
龍頭君家舊,有子踵高步。
層云觸石出,四海望甘霔。
媧皇識五石,煉之能補天。
補天有何跡,五石世不傳。
五石豈不傳,人心稟靈堅。
一日彝倫敘,千年造化全。
此石經幾煉,天亦經幾補。
火候吾有之,吾師魯男子。
風吹微湍入松篁,云幢葉蓋相低昂。
山禽此時似得意,雜奏一曲娛新涼。
流鶑頗嫌無宮商,飛來中間作笙簧。
廣寒一闋新霓裳,天遣鼓吹吟詩腸。
取書細讀與相和,金舂玉應聲瑯瑯。
曲終書罷各無語,林影滿庭清晝長。
書策爐熏了日閑,雨余庭砌綠回環。
一春又是尋常過,兩鬢誰知容易斑。
輕薄楊花芳草岸,凄涼杜宇夕陽山。
不嫌貧有雙飛燕,依舊銜泥自往還。
一疾那知死,三朝竟不醒。
遺羹真慘愴,分肉尚精明。
玉樹衣難彩,壁巖氈枉青。
英魂千古在,稚子讀書聲。
天臺真術李秀才,手持先兄遺墨來。
先兄已矣遺墨在,三讀感噎重生哀。
哀余試問子何術,星斗紛翻舌端出。
不須問術只觀詩,詩好應知術真實。
大凡學術總要真,不真誤殺天下人。
近來世人多弄假,不獨肆中談命者。
到處相思虎政苛,設官本意果如何。
民今不足將誰足,糴本名和豈是和。
一例冉求增聚歛,幾人陽子拙催科。
昨來投劾歸歟者,到底賢聲卻不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