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丁祭宿
千年俎豆逢丁日
萬國冠裳戒沐時
月白衣明心皎皎
風高氣肅意夔夔
太牢曾識漢庭禮
玉帛深思昭代儀
總為菁莪情轉切
微才何以答君師
千年俎豆逢丁日
萬國冠裳戒沐時
月白衣明心皎皎
風高氣肅意夔夔
太牢曾識漢庭禮
玉帛深思昭代儀
總為菁莪情轉切
微才何以答君師
千年延續的祭祀禮儀恰逢丁日,天下官員正處于齋戒沐浴之時。月光下白衣鮮明,內心如月光般皎潔;秋風高爽天氣肅穆,神情恭敬而謹慎。曾了解漢代宮廷用太牢祭祀的禮儀,深切思考本朝用玉帛祭祀的禮儀規范。全因培育人才的情感愈發深切,我才能微薄,如何報答君主和師長的培育之恩。
俎豆:古代祭祀用的禮器,俎為置肉的幾,豆為盛食物的器皿,代指祭祀禮儀。
丁日:古代祭祀的特定日期,如春秋二季的丁日用于祭祀孔子等先圣。
冠裳:官員的冠服,代指參與祭祀的官員。
戒沐:齋戒沐浴,古代祭祀前的潔身儀式,以示虔誠。
夔夔(kuí kuí):敬懼的樣子,形容態度恭敬謹慎。
太牢:古代祭祀時牛、羊、豬三牲全備的祭品,是最高規格的祭祀用牲。
玉帛:玉器和絲帛,古代祭祀或會盟時用的貴重物品,此處指祭祀禮儀中的供品。
昭代:政治清明的時代,此處指詩人所在的朝代。
菁莪(jīng é):《詩經·小雅·菁菁者莪》篇,比喻培育人才。
微才:自謙之詞,指自己才能微薄。
君師:君主和師長,此處指對自己有教導和培育之恩的人。
秋丁祭是古代秋季丁日祭祀先圣先師(如孔子)的活動。此詩創作于詩人參與秋丁祭前的宿齋之時,反映了當時社會對傳統禮儀的重視及對教育、人才的推崇。
詩以秋丁祭為主題,描繪祭祀場景、追思古今禮儀,表達對傳統的尊重與對人才的重視。將客觀場景與主觀情感結合,語言莊重真誠,展現詩人對禮儀文化的理解和對教育的拳拳之心。
獨拂妝臺理玉顏,
落花無語伴春闌。
昨宵失記相思夢,
朝見啼痕滿袖班。
銀浦無聲碧落遙
洞庭秋色倩誰消
湘娥鼓瑟聽龍駕
靈匹停梭媵鵲橋
秦樹影斜天接水
楚云飛盡暮還朝
何時擬約騎黃鵠
倚醉高樓赤玉簫
哀猿暝啼江上山,
山雨滴綠綠滿船。
六月單衫坐篷底,
細數雪鷺沖涼煙。
溪回柁轉更清絕,
誰構亭子山之顛。
衰俗踵事好奇詭,
曾見幾人升青天。
桃花不開石門閉,
杉筠長大藤鉤連。
瑣窗朱閣夢何所,
書生浪賦秋月圓。
吁嗟在昔減州稅,
追留白馬真能賢。
歲久無復記遺愛,
荒唐此地夸神仙。
好風吹送不得住,
我亦有累難息肩。
芒鞋布襪定何日,
到處自辦游山錢。
雪盡垂楊已漸深,臨歧折贈欲沾襟。
三同身世兼憂喜,四杰才華半古今。
嚴譴原非真主意,貧歸長系故人心。
東門一送飛旌遠,莊舄凄涼有越吟。
繡指初從劍外還,文章開府冠群仙。
忽聞五管傳邊警,又出三湘領使權。
偃息湖山非久計,翱翔鴻鵠待殊遷。
不同宣室因循召,臺輔明時屬少年。
秋齋多夢謁,舌本欲生煙。獨步一庭明月,雁字已橫天。作個生涯不遂,松竹雨荒三徑,卻憶五湖船。小阮貧尤甚,犢鼻掛長竿。
白鷗汀,風共水,一生閑。橫琴唳鶴,要攜妻子老云間。燈火熒熒深夜,高臥南窗折幾,杯到不留殘。莫遣江湖手,遮日向長安。
熱火坑中置此身,
西風難避庾公塵。
睡王自署頭銜好,
笑謝東華名利人。
燕補新巢,花開舊樹。經時不到南園路。水晶簾額又斜陽,風前陣陣飄香絮。
已怕春來,又愁春去。錦屏繡幞留春住。為誰僝僽為誰憐,紅顏半是青春誤。
歷史江都久寂寥,山歌聲雜賣餳簫。可憐裊裊隋堤柳,依舊迎風舞細腰。
四月揚州綠正饒,鶯兒調舌特柔嬌。南來詞客偏懷古,流水青山詠六朝。
屋漏夜淙淙,新舊雨相續。短檠伴深更,嗒然同槁木。何來石鼎詩,忽忽動心目。掩卷幾沈吟,車輪轉腸轂。
束發入名場,章句恥碌碌。希登作者堂,大雅繼芳躅。麻中可直蓬,他山可攻玉。出谷鳥嚶鳴,友聲應林麓。車笠訂雞盟,上下云龍逐。琴臺有朱君,矯矯云中鵠。隴西佳公子,溫溫荊山璞。先后結同心,氣味芝蘭郁。吾鄉名士多,山川倍清淑。佛慧數峰青,明湖半城綠。俯檻聽鳴泉,蠟屐訪修竹。互答以行歌,夜闌更秉燭。
白云罷吟壇,慷慨思重筑。聚散十年間,萍飄不相屬。強踏京華塵,抗顏還走俗。蒙頭雪千絲,堆胸愁百斛。依然一故吾,天高漸局促。繄我同袍友,華藻振新沐。或登瀛洲侶,然藜校天祿。或鼓成均篋,槐市扇芬馥。聯床感離群,古道交相勖。示我索和章,百感互相觸。回首憶同游,落落棋布局。云散而風流,勝會詎可復。
況我本散人,底事自羈足。風雨攪中宵,舊夢縈心曲。漁洋曾有言,成句吾能讀。冷落鵲山湖,幾人為令仆。
烏煙鬼,少年狀貌真魁偉。如何轉盼須臾耳,竟化魌魑難向邇。
可憐晝亦如夜時,生亦如死期。寄言三五少年子,莫向紅塵作鬼嬉。烏鬼含冤白鬼笑,故鬼前驅新鬼嘯。風雨回首一燈昏,數點青燐猶照耀。
區區蠻觸越南都,令行禁止風霜俱。白日如鏡照寰宇,鬼乎何處藏其軀。
割麥天氣江流潢,沙灘漸沒五尺強。鼓師弄手百夫唱,竹索倒拽船低昂。回頭看山在林杪,孤峰一角浮圖小。畫旗飄揚風轉腳,羨煞估帆去如鳥。朝天路遠六千余,堂堂歲月間掃除。遙與山靈結后約,再來顏鬢知何知。
依然笳吹春明路。丹旐飄搖何處去。故人強半白衣冠,淚濕幽州城下土。
悲歡旦暮渾無據。昨日驪歌今薤露。老親垂白望歸來,精爽冥冥隔煙霧。
咄這枯槁形容,平生太煞揭斗。
電光石火之機,兩舌一還無口。
真截根源不肯談,愛引禪徒荒草走。
真非真,偽非偽,圓眼橫眉,丑唇平鼻,圖畫自難。
同思量,何處是月籠松頂兮鶴夢初醒,雪覆蘆花兮鷺寒不睡。
寫出寄形,眉目分明。
直饒全似,祇得八成。
聞名兮不如見面,見面兮不如聞名。
霜天月滿兮難尋老兔,海門潮落兮不覓長鯨。
揆地剛能滿一弓,芟來蔓草尚芃芃。疏編籬格留通月,低搭茅檐欲避風。庭砌漸夷妨蚓穴,門楹不設象牛宮。郵泉嫁竹何多事,時自荷鋤助小僮。
夾色權分兩耳房,粗陳經卷及藜床。近從坡老傳慳法,偶向真人斗睡方。病骨且便寬酒債,貧餐尚未缺禽糧。卑棲亦是安時分,莫把枋榆較短長。
屋角平行亦礙眉,巡檐剛覺帽兒欹。童閒洗藥曬書后,客韻香恬熟茗時。花瘦籬頭酣不醒,竹荒墻角俗難醫。何如刬卻前階草,一味清虛也亦宜。
漫云?鴳一枝安,多少冥鴻亦漸磐。茆舍竹籬衙似店,紙窗蓬戶隱于官。稀稀弱柳人攀折,落落疏英雨打殘。分付阿童頻守護,籠燈留待夜來看。
女蘿如織占頹垣,貫橛枒槎僅礙門。牛馬任芻寧問主,雞豚歸牧亦成村。一區敢儗高人軸,此事難同俗士言。疏拙自知無所豎,肯營溫飽戀邱樊。
海風和暮復和朝,準備疏荊護短條。地有青錢留碧蘚,庭無絳帳樹紅蕉。因窺石鼓蟲成字,慣住山居屋似瓢。除卻常參何事事,扶筇縱屐任逍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