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金峽道中作 其三
添盡征衣總怯涼,
草根亭午尚凝霜。
氈廬星散千堆白,
羽騎塵飛一道黃。
偏是空林無鳥雀,
每經平阪見牛羊。
明晨已出陽關路,
卻夢承歡在故鄉。
添盡征衣總怯涼,
草根亭午尚凝霜。
氈廬星散千堆白,
羽騎塵飛一道黃。
偏是空林無鳥雀,
每經平阪見牛羊。
明晨已出陽關路,
卻夢承歡在故鄉。
即使穿滿了遠行的衣物,依舊害怕寒涼;正午時分,草根上還凝結著白霜。氈房如星子般散落,恰似千堆白雪;騎兵飛馳而過,揚起一道黃色塵煙。偏偏空寂的樹林里沒有鳥雀,每次經過平坦的山坡,總能見到牛羊。明天清晨就要走出陽關道,夜里卻夢到在故鄉承歡盡孝。
征衣:遠行或出征的衣物。
亭午:正午。
氈廬:游牧民族用氈子搭成的帳篷,類似蒙古包。
羽騎:指騎兵,此處可能形容騎兵裝備輕便或行動迅速。
平阪(bǎn):平坦的山坡。
陽關:古代關名,在今甘肅敦煌西南,為漢唐時期通往西域的重要關口。
承歡:指子女侍奉父母,使其歡樂。
赤金峽位于今甘肅玉門附近,自古為邊塞要地。詩中‘明晨出陽關’點明詩人正處于出塞途中,當為秋冬季節(‘凝霜’)。詩人或許因公務或游歷遠行,面對邊塞的荒寒與即將遠離故土的現實,觸景生情,寫下此詩以寄鄉思。
全詩以邊塞道中見聞為線索,通過霜晨、氈廬、騎兵、空林、牛羊等典型意象,描繪了行旅的艱辛與邊塞的荒寒,尾聯‘夢歸故鄉’直揭主旨,情感真摯動人,是一首情景交融的邊塞行旅詩。
未起蛟龍臥,俄纏鵩鳥悲。寢門號故友,穗帳哭孤兒。業履歸輿議,銘文愧絕辭。滄浪亭下路,長負故人期。
魄動書流愴,誠通夢告悲。人生要有盡,君沒竟何施。白日空塵幾,春風自酒卮。旅魂歸未得,藁葬近要離。
才大終為累,冤深豈復論。幾年流落恨,千里寂寥魂。功業初懷負,風流秀句存。英靈邈無所,灑淚望閶門。
如來不說無馀說,
迦葉無聞無異聞。
體得無聞無說說,
玉石難分亦自分。
國恩佛恩總報,
人王法王道存。
仰祝圣明逾日月,
更祈睿算等乾坤。
云嵐已是屬閒身,高下青崖日幾巡。看盡德山好煙水,只緣不是武陵人。
眼前巒壑任高低,身里尋身卻是迷。正在武陵溪上住,不須更覓武陵溪。
江城玉笛飛春寒,芳草夜綠天南端。
韶華彈指逐流水,滿袖春風吹紫蘭。
少年竹樂未應晚,鳴箏不惜為君彈。
樓頭一曲東風喜,簾幕重重自卷起。
當門烏桕嘶紫騮,經過臣里東家子。
十千買醉頹玉山,當壚歌哭誰知己。
醉呼明月凌滄洲,海水可煮人間愁。
碧城落花昨已掃,彩云飛下白玉樓。
明鏡朱顏豈長好,當筵且脫千金裘。
東風飲汝一杯酒,莫遣桃花笑不休。
路轉溪回草木香,
有人荷笠山之陽。
定知我是金華守,
笑道牧民如牧羊。
憂來如病亦綿綿,
一讀黃書一泫然。
瓜蔓已都無可摘,
豆箕何苦更相煎。
笳中霜月凄無色,
畫里江城黯自憐。
莫向燕臺回首望,
荊榛零落帶寒煙。
游子如蜂蝶,紛紛詎識春。
先生靜中觀,物物寓吾仁。
蝶避凄清,鶯來放誕,幾處荒臺零甃。三面圍墻,隨意野花如繡。除殘照悄地相尋,只冷月覺來都瘦。碎莓苔上了紗窗,隔窗兩樹水楊柳。
銷沉金碧似夢,聞道顰歌艷舞,芳春前后。紅粉青衫,料也一般非舊。悵沿階難覓遺釵,想題壁定欹吟袖。問分明隔巷人家,勝游曾見否?
暇時觀饗射
高揖汝南生
瓠葉聊為禮
楟花不辨名
井丹修謁簡
玄晏注書成
落莫家人產
空馀舊酒鎗
吹落嬌云,展開平碧,枝上雨殘猶隕。恨流光偏迅,數景物、剩得鶯憨蜂潤。小紅曾記否,朝酲殢、薄寒自忍。可憐游舫散后,定是蕪菁開盡。
相引。早饾饤陰晴,花信催過幾陣。曲巷幽坊,柳綿竹粉,翠樓生暈。謝家飄蕩紫額,剪趜塵盈寸。憑闌干那曲,冶葉何人摘損。
草綠西園,啼鶯留得神仙住。挪花搓絮。同把春光度。
忽賦歸與,驀起愁千縷。斜陽暮。凄凄煙樹。遮斷孤帆處。
正學躋經席,孤忠入諫垣。論儲十九疏,議樂數千言。勇去高門地,歸乘下澤轅。華顛不及用,遺恨滿丘樊。
白圭絕玷成高節,古井無波見靜心。朝廟肯隨時俯仰,閭閻寧與俗浮沉。新聲未及乘儀鳳,麗賦空馀擲地金。曾是南園預游客,春風淚灑百花林。
桑葉葳蕤柘葉低,
東風煙雨暗苕溪。
一春光景如閒過,
水漫危橋草上堤。
一官何屢換,遠刺楚江磯。聞說臺仍玉,相傳水字浠。出都宮柳綻,之任鱖魚肥。見子南轅發,令人悵夕暉。
曾作陽春宰,賢聲歃水俱。方州開楚尾,風操豈今殊。廉□歌來暮,蘇公笑捋須。時危須撫養,佩劍化牛無。
鳴琴稱妙手,豈畏楚風囂。春日桃花滿,秋江魚枕高。遠尋鈷鉧水,歸問綠楊橋。清暇能如此,何嫌暫折腰。
江郭多旁午,乘閑一放衙。少聞留白艾,寧肯貢文蛇。問俗征耆老,堆盤半鮮蝦。試披循吏傅,風尚未云遐。
于歸甫兩月,轆轤回柔腸。
我生廿六年,無日離高堂。
一旦甬江水,送我游荊襄。
我生日以遠,我心日以傷。
天涯即門外,夙愿何時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