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絳唇 其二 題畫
野迥秋濃,竹光團綠江村路。墜鬟如霧。幾點吳山暮。
澹月微茫,啼雁煙中去。歸期誤。錦箋誰付。怕近維舟處。
野迥秋濃,竹光團綠江村路。墜鬟如霧。幾點吳山暮。
澹月微茫,啼雁煙中去。歸期誤。錦箋誰付。怕近維舟處。
郊野遠闊,秋色濃郁,竹林的光影環繞著青綠的江村小路。遠處山巒如女子下垂的發髻,籠罩在暮靄中若霧似煙。淡月微光朦朧,啼叫的雁群在煙靄中飛遠。歸期一誤再誤,華美的信箋又該托付何人?心中惆悵,連靠近系船的地方都害怕。
迥(jiǒng):遠,遼闊。
團綠:指竹影環繞,映得周圍一片青綠。
墜鬟(huán):形容山巒起伏,狀如女子下垂的發髻;鬟,古代女子的環形發髻。
吳山:吳地(今江浙一帶)的山。
澹(dàn)月:月光清淡。
錦箋(jiān):華美的信箋,代指書信。
維舟:系船,停船。
此詞為題畫之作,具體創作時間無明確記載。結合“吳山”“維舟”等意象,推測可能作于作者漂泊吳地期間,借畫中秋景抒發歸思。
全詞以秋暮江村圖景為引,由景及情,層層遞進,通過歸期誤、錦箋無托、怕近舟處等細節,刻畫游子思歸的矛盾心理,意境幽遠,情感真摯,是題畫詞中情景交融的佳作。
客中時序又匆匆,
孤坐初春小雨中。
弄水攀松去年事,
令人憶殺洞霄宮。
清溪曲曲繞茅廬,客自棲真苦著書。
乍可我乘剡曲舫,更堪誰過草玄居。
涼秋未擬觀濤賦,生計惟揮種秫鋤。
晚月在松天在水,林塘相對領清虛。
三徑頻招客,羈懷可自寬。湖分一水近,窗納數峰寒。好句貧猶得,衰顏醉亦丹。官閑樂如許,何地更求安。
病畏空緣淺,愁知醉境寬。五窮空抱藝,六巧豈勝寒。鶴骨全憑杖,霜毛不受丹。春云莫成雪,僵臥有袁安。
中庭有樹自語,
梧桐推枝布葉。
埋愁無地奈君何,
可是黃壚飲恨多。
玉鏡臺前棄脂水,
深泉流汞尚盈科。
脫略情塵老睦州,
虎頭虎尾一時收。
芳草渡頭韓干馬,
綠楊堤畔戴嵩牛。
月浮荷影了無塵,積暑初降雨氣新。
盡日蕩舟忘士女,一波搖岸作瀾淪。
眾中得樂成黃蘗,湖上思君騁白蘋。
莫謂東南能去亂,已聞行漲到江濱。
頗識浮生幻,幽尋不記蹤。
地同離垢國,人在妙高峰。
云起移前嶂,谷虛答暮鐘。
過臨泉穴坐,清詠起蟠龍。
秋風秋雨又冬霜,
山路山溪任短長。
邂逅留連隨地飲,
崢嶸竹外見梅芳。
彎環廿四,恰稱花風數。一碧恁銷魂,漾夕照、人家幾戶。綺羅香散,應恨我來遲,春縱在、夢難留,只有啼鵑苦。
蘭橈望渺,冷落芳洲渡。向晚綠愔愔,愁更聽、叢蕉過雨。扶頭一醉,猶解問前朝,橋斷續、樹高低,錯認江南路。
太古固無言,有言淳樸喪。
詩書已失真,龍馬終成象。
身生羲皇后,心在羲皇上。
萬事多變遷,真宰自無恙。
莫怪黃河來積石,
又疑弱水隔昆崙。
若嫌古記難全信,
他日君歸與細言。
思遠樓西平嶼東,
會昌湖上藕花風。
水亭隔岸湘簾捲,
人倚闌干憶謝公。
語響潭煙,櫓鳴翠溪,他鄉上冢人歸。恰停橈枉叩,竹下雙扉。
相逢暗惹平生恨,西州路、事與心違。羊曇已老,數行情淚,彈上君衣。
此去帆影霏霏。正茂苑蓮紅,笠澤魚肥。嘆吳中今歲,刈獲全稀。
賃舂薄俗防人面,梁木萎、門戶凋微。憐君歸去,乳魚軒下,悵煞斜暉。
魂魄凄涼掩暮塵,
野花山葉自精神。
年年中使頭邊過,
暗里相看似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