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宮
埋愁無地奈君何,
可是黃壚飲恨多。
玉鏡臺前棄脂水,
深泉流汞尚盈科。
埋愁無地奈君何,
可是黃壚飲恨多。
玉鏡臺前棄脂水,
深泉流汞尚盈科。
滿心憂愁卻無處可埋,對您實在無可奈何,是不是在黃泉之下飲恨太多。玉鏡臺前拋棄的脂粉水,那深深泉眼中流淌的水銀還滿溢著。
埋愁無地:形容憂愁極深,無處排遣。
黃壚:指黃泉,地下。
玉鏡臺:古代女子梳妝用的鏡臺。
盈科:水充滿坑坎。
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不詳,但推測可能是詩人在游覽李氏宮遺址時,看到曾經繁華宮殿如今的衰敗景象,聯想到宮中女子的悲慘命運,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在于借李氏宮的興衰和宮中女子的遭遇,抒發對歷史變遷和人生無常的感慨。其突出特點是借景抒情,意境凄涼。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未產生重大影響,但展現了詩人對歷史和人生的思考。
見說高齋住太行,溪山襟帶古祠堂。圭桐葉落周家雨,鐵樹根盤晉國霜。烽火不堪耕夜月,畫圖猶可掛殘陽。自憐不及汾州雁,春去秋來過石梁。
扶桑銅柱亦堪危,未說天驕擾漢池。虎穴橫戈須此日,龍沙拔幟定何時。通蠻久絕唐蒙使,鑿嶺猶煩馬援師。諸省壯丁輸挽盡,無由四海息瘡痍。
自是無長物,微軀日日新。敢云悲薄命,常得近文人。用舍憑斯世,裁成賴此身。年年烽火報,喜不事風塵。
買得長镵斸翠苔,青茄白莧繞籬栽。園翁作伴還成趣,野老賡詩只漫裁。蛺蝶蜻蜓隨上下,葛巾藜杖久徘徊。臨流學試羲之帖,會有函詩馬上來。
幾日陟云煙,危峰懶著鞭。聊將臨別意,為我謝悠然。
南伐驅千騎,遙聞幾戰場。青年多俠氣,白骨半他鄉。塞雁悲秋老,閨人哭夜長。招魂渺何處,天外月茫茫。
門戶喜方興,送兒五馬行。君恩天樣大,家法水能清。但務平平政,何須赫赫名。也休扳汝父,皂白太分明。老父如汝年,監州尚折旋。后生何聞望,小郡亦藩宣。申浦秋潮落,君山暮靄連。菊時吾去此,訪汝擊群鮮。
太丘門第慶偏長,喜見元方又季方。借問飛霜仍繡斧,何如起草近含香。兩都譽并臣勞懋,一日恩兼帝賚光。況是南山紛獻壽,最榮雙白照高堂。
治教千年會,車書萬國同。蕃邦修貢禮,報使選時雄。文物商周在,封疆漢節通。洪濤翻地白,初日射天紅。海服皇圖內,邊人圣化中。敷宣當奉職,要在復箕風。
孤冢翳荒原,悠悠不計年。堂封培舊圮,碑篆認初鐫。村舍疏還樸,孫枝遠更妍。青宵羽衣客,時與下蹁躚。
天蔽蒼云,月隱重霄,淡淡欲窮。盼中秋夜澈,桂兒殷實,花兒肥碩,贈我香濃。欲裂重帷,還澄閬苑,展袖拘來萬里風。酬知己,月明三千里,相照銀盅。嬋娟黃菊紅楓,愿海角天涯共此同。賦柔腸九曲,系成心字,騰挪山外,寄與江東。莫憾孤樓,當知夢枕,人面桃花兩映紅。情長久,任是容顏老,不改初衷。
合歡枝葉想腰身,不共長安草木春。若聽楚歌能楚舞,未央空有戚夫人。
嗟予鮮兄弟,踽踽嘆孤蹤。自獲金石交,道義塞心胸。南山同豹隱,各各擅雕龍。何圖相棄捐,中道不能從。
方諸上。上云人。業守仁。摐金集瑤池。步光禮玉晨。霞蓋容長肅。清虛伍列真。
昨夜今宵,東風不斷,細雨絲飄。暗鎖銀塘,微沾玉砌,草綠蘭皋。落紅一溜江潮,香斷處、平蕪畫橋。楊柳煙低,梨花雪重,多半春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