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感八首 其三
太古固無言,有言淳樸喪。
詩書已失真,龍馬終成象。
身生羲皇后,心在羲皇上。
萬事多變遷,真宰自無恙。
太古固無言,有言淳樸喪。
詩書已失真,龍馬終成象。
身生羲皇后,心在羲皇上。
萬事多變遷,真宰自無恙。
遠古時代本就沒有言語,有了言語后淳樸之風便喪失了。詩書已經失去了原本的真實,河圖洛書最終成了象征。我生在伏羲之后,心卻向往伏羲之前的時代。世間萬事多有變遷,但主宰萬物的自然規律依舊安然無恙。
太古:遠古時代。
淳樸:敦厚樸實。
詩書:泛指經典書籍。
龍馬:即河圖洛書,古代傳說中龍馬背負的圖和神龜背負的書,是中華文化的源頭之一。
羲皇:指伏羲氏,傳說中的上古帝王。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中可以推測,當時社會可能處于一種文化、社會秩序有所變遷的時期,詩人對現實中的一些現象不滿,從而懷念遠古時代的淳樸,借詩抒發自己的心境。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遠古淳樸時代的向往和對現實變遷的感慨。其特點是意境古樸,思想深刻。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獨特的思考和情感。
吾子尚如斯,皇天亦可知。老無扶杖日,神在據鞍時。至性存幽獨,堅心涉亂離。華堂雖宴樂,恐爾未開眉。
一日復一日,其來不肯遲。一冬復一春,既去誰能追。問歲果安往,懵不知津涯。常于歲除夕,知是相別時。鄰翁慣禮餞,買酒烹鮮肥。百挽不得留,一別那須悲。年年例如此,華發吾何辭。惟有學道心,自覺老不衰。
飯抄云子得能香,秋賽村村答上蒼。雀集田疇營宿飽,牛閒籬落臥新涼。棲棲底用干鄰粟,翼翼惟應詠我箱。一稔居然寬百慮,不須禹稷更皇皇。殘暑如烝尚不禁,坐鄰三鼓斗杓沈。雨調可是月離畢,時熟元來歲在心。筋力不堪憑幾案,頭顱惟便卸冠簪。呼童火燎焦冥種,投隙藏虛未易尋。礫石何分埠與岑,神功且幸景多陰。愿聞慶義空中語,喜聽子期巖下音。南圃壁懸居士杖,西鄰床撼女郎砧。消磨鄉思憑杯酒,力不能任莫放深。
天畔祥光炫曉霞,旅中新詠慶年華。藍田秀出階前玉,彩筆欣增夢里花。此日桑蓬初應瑞,他鄉萍梗總為家。開顏會見飛騰翼,萬里扶搖自海涯。
白發中林老散仙,別來長擬共周旋。鳳臺僧舍秋題壁,蘭石清溪夜扣舷。漁唱晚霞紅藹藹,醉吟夜月白娟娟。無因一獻長楊賦,辜負清游四五年。
月冷烏啼到郭門,葳蕤未下鼓先聞。堤橫柳樹煙生屋,潮落魚梁水漬痕。齊地郊原皆赤繞,秦時樓閣巳黃昏。解嘲獨上高臺望,飄渺滄溟出亂云。
老友年來盡,馀君是故人。心猶青歲壯,情似白頭新。饑渴催為客,恩仇待許身。相逢休慷慨,且飲玉杯醇。
帝系源流正,天門寵渥頻。才華隨日進,甲第與年新。勝境連三島,芳筵具八珍。裁詩申燕賀,詞拙意偏真。
寫心箋無緒罷陳玄,煩來撚青燈。嘆星疏月暗,顏容消減,瘦在三更。聽那夜鴉驚噪,斷續惹飛螢。惆悵紅塵事,恨寄琴箏。到了雞鳴炊早,剪寒窗霜淺,老竹枝橫。苦年華羈旅,恰似落柴荊。志躊躇、才疏學淺,愧頓首掩卻破旗旌。思歸也、去陶翁處,臥看山青。
花塢蝶雙飛,柳堤鳥百舌。不見佳人來,徒勞心斷絕。
寸丹不外照,返觀祇自明。江山如有約,天地合同情。靜久真源見,思微俗慮平。寥寥誰會此,斜月下殘更。
剪亂海棠絲,拋卻春心不管。楊柳那知人意,惹鶯兒啼怨。臉紅眉翠不堪銷,擁著半床懶。二十四番花信,數春宵愈短。
親朋餉無時,鄰里歡有佐。況當歲之終,可以具百貨。禮意各示勤,手段不妨大。我貧無往還,閉戶但高臥。藜羹且充腸,珍味不登坐。猶勝許文休,衣食出馬磨。自非揚子云,載酒何人過。空吟饋歲詩,自歌還自和。
發軔遼陽雪,還家韋杜春。客疏門自掩,官罷酒相親。白首歌今代,青山夢古人。行藏不可問,獨鶴下西秦。
黃扉通籍自何年,圣濟宮中鶴發仙。簪紱行藏逢六十,刀圭功力過三千。山中橘樹侵云長,海上桃花炫日鮮。知望燕山思綵服,莫停吳澤滯牙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