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月二十一日郡庠置酒爐亭勞余出山且取子美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分韻賦詩韻不以及就成十絕 其十
江湖寬相容,
風馬留更勤。
襄陽或可傳,
北山若為文。
江湖寬相容,
風馬留更勤。
襄陽或可傳,
北山若為文。
江湖廣闊包容我的行跡,友人挽留的心意更顯懇切。襄陽的故事或許能傳揚,北山的文章又該如何撰寫?
良月:農歷十月的別稱。
郡庠(xiáng):州郡設立的學校。
勞余出山:慰勞我從隱居之地出山。
風馬:本指風與馬,此處比喻挽留的心意如風般殷切。
襄陽:借指襄陽的文人傳統,或暗合孟浩然等襄陽詩人的隱逸意象。
北山:用孔稚珪《北山移文》典故,代指隱士居所或隱逸文化。
若為文:如何成文、如何撰寫文章。
此詩創作于農歷十月二十一日,作者應郡庠(州學)之邀出山,眾人于爐亭置酒慰勞。席間以杜甫‘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分韻賦詩,作者因未用指定韻腳,遂作十首絕句,此為第十首,記錄出山之際的復雜心緒。
全詩以江湖、北山等意象為引,既回應友人挽留,又暗含對隱逸生活的眷戀,通過典故與日常場景的結合,展現文人出山時對身份轉換的微妙思考,語言凝練,情感真摯。
此夜一輪滿,騷情不奈秋。
月非人可掃,人與月俱愁。
素魄憑誰問,寒光為底留。
擬隨風葉去,還似雪花浮。
竹影搖仍在,波明散未收。
嫦娥如戲我,移照讀書樓。
龍臥何時起,生涯厭鼓鼙。
舞因隨獨鶴,聞偶為荒雞。
楚客長更夢,秦關未曉啼。
竹風吹袂舉,柳月傍樓低。
我醉非無度,渠寒不奈棲。
誰家小垂手,百囀聽黃鸝。
春谷因榕費苦吟,為憐夾道綠陰陰。
身藏巖澗風霜老,名入圖經歲月深。
北客未知題詠少,南州莫向字書尋。
鶑啼庭葉曾留句,獨有河東柳賞音。
水下元無月,江澄別有天。
凝眸欣浩浩,在手掬娟娟。
桂魄方留影,荷衣試弄泉。
正看波底樣,俄入掌中圓。
太白狂應攬,知章醉欲眠。
我知光可汲,便擬拍洪肩。
灶戶年年減,苛征可奈何。
給符催起火,輸賦仰晴波。
民困官誰察,兄賢政必和。
雖云綱有本,久例克除多。
詘信時也古猶今,耐事閑居且醉吟。
看破人間須具眼,馳求身外枉縈心。
樂常在我窮何有,名欲為賓見未深。
聞說君如濠上老,會當握手論升沉。
足倦尚躋攀,南來第一山。
撐空列??嵂,拂閣聳孱顏。
莫作炎山看,渾疑雁巖間。
輸他癡衲子,終老白云關。
盛德高年百福全,瑤池元是女中仙。
慈民束吏如侯少,為國生材嘆母賢。
彩服俄更衰服去,襦歌還與薤歌傳。
民懷召父依依切,苦恨夫人不少延。
瓣香知敬自童兒,夢得先生筆一枝。
老愧乏才疑索去,少曾耽句豈能奇。
猶傳薜荔圖中像,那見榴皮壁上詩。
此日殷勤加額拜,人間說是降生時。
叫盡三巴月,凄涼杜宇聲。
今人誰與語,故主自呼名。
啼血嗟何意,前身恨未平。
轉喉曾有諱,弄舌似猶生。
姓字諸禽識,君臣易世輕。
提壺無意緒,醉魄謾飛鳴。
榮涂久歷似羊腸,蓬省歸來發欲黃。
麟筆正煩朱邸客,骃絲還要錦窠郎。
觀魚濠上歸思切,吟雁峰前遺愛長。
金鳳賡酬知樂甚,玉樓誰召去何忙。
先帝云公有相才,經帷曳履久徘徊。
先調化瑟更弦去,卻贊兵機杖節來。
祀典空聞陪五使,宗臣不許位三臺。
白頭遺老孤忠在,忽漫騎鯨亦惜哉。
碧玉峰前詔趣回,雅知金耀要清才。
彯纓即盍班行去,岸幘還因便養來。
麗句時應夢池草,安書日可到庭槐。
府公況是深知己,引領同看禁苑梅。
學能害道義當排,深淺還須究竟來。
動靜理如雙轉轂,危微心要兩俱灰。
俟之不貳知天矣,逝者如斯嘆水哉。
卻笑留衣韓十八,羨人明識外形骸。
皓色一輪滿,吟看獨倚樓。
伊誰能掃月,使我不悲秋。
處處寒光共,娟娟素魄浮。
竹知空弄影,箒豈解驅愁。
露重應徒灑,云行卻暫收。
誰疑門外雪,謾欲課蒼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