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昌黎與孟簡書作
學能害道義當排,深淺還須究竟來。
動靜理如雙轉轂,危微心要兩俱灰。
俟之不貳知天矣,逝者如斯嘆水哉。
卻笑留衣韓十八,羨人明識外形骸。
學能害道義當排,深淺還須究竟來。
動靜理如雙轉轂,危微心要兩俱灰。
俟之不貳知天矣,逝者如斯嘆水哉。
卻笑留衣韓十八,羨人明識外形骸。
學問若有害于道義就應當排斥,其深淺還需深入探究明白。動靜的道理如同兩個轉動的車輪,人心的隱微與危險都要歸于平靜。像等待時機一樣堅定不移就能知曉天理,時光如流水般逝去令人感嘆。卻嘲笑韓愈留下衣服,羨慕他人有明達的見識而能超脫形骸。
昌黎:指韓愈,他是昌黎人。
孟簡:唐代詩人。
究竟:深入探究。
轉轂:轉動的車輪。
危微:指人心的隱微與危險。《尚書·大禹謨》有“人心惟危,道心惟微”。
俟之不貳:指等待時機堅定不移。
留衣韓十八:韓十八即韓愈,傳說他曾留衣給僧人。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可能是詩人閱讀韓愈與孟簡書信后,有感于信中關于學問、道義等內容而創作。當時社會思想多元,對學問和道義的探討較為熱烈,詩人借此表達自己的見解。
這首詩主旨在于探討學問與道義的關系,強調深入探究學問、堅守道義。其突出特點是充滿哲理,用典豐富。在文學史上雖影響不大,但體現了當時文人對思想文化問題的思考。
牛女河邊兩夾持,前瞻箕斗后虛危。經星不動元如此,自是人閒空好奇。
縹緲煙霞曙色分,蓬壺玄圃只徒聞。丹崖倒射潭心影,錦浪初生水底紋。合有仙靈藏蛻骨,寧無富貴等浮云。擢歌九曲應誰和,獨倚秋風吊二君。
燕舞鳩啼日欲斜,郡庭渾似野人家。殘書半掩開簾坐,風捲蓬花似柳花。
戚里紛絲竹,侯家盛綺羅。時艱民力盡,世賞國恩多。馳道仍驂乘,嚴城向枕戈。北風吹不歇,蕭瑟楚狂歌。
自古天難定,斯人疾久嬰。止馀南牖訣,堪與暴平生。
三輔古風煙,征驂悵未前。山園蓬顆外,宮室黍離邊。樹老經唐日,碑殘刻漢年。便須真隕涕,不待雍門弦。興亡作今古,事往始堪悲。宮破黃山在,城空北斗移。走岡寒兔急,啼戍暮鴉饑。灞岸重回首,惟馀王粲詩。城闕今安在,關河昔所憑。種祠秦故畤,抔土漢諸陵。花樹圓排薺,樓云淡引繒。南山不改色,千古恨相仍。
有美當階樹,霜露未能移。金蕡發朱采,映日以離離。幸賴夕陽下,馀景及西枝。還思照綠水,君階無曲池。馀榮未能已,晚實猶見奇。復留傾筐德,君恩信未貲。
南風兵塵遠,病客返舊居。入門顧西壁,書籍亦無馀。數口共嗷嗷,日事將何如。屋破未暇葺,草滿須當鋤。昔去季冬末,今來孟夏初。深愧資用絕,時時煩里閭。
惜山不厭山行遠。山中禽鳥頻驚見。小雨似憐春。霏霏容易晴。青裙田舍婦。馌餉前村去。溪水想平腰。喚船依斷橋。
一任東風欺杜宇。楊柳如絲,人亦情千縷。香滿翠簾春晝午。杏花不禁飛紅雨。愛上小舟輕棹舉。波動蘋開,照影清如許。燕子應為三月主。呢喃都作夸春語。
地闊天寬人一般,琴心會得語言難。高山流水知音少,月白風清時自彈。
天南多媚藥,蝙蝠不須持。白發仙無日,黃泉殉有期。芙蓉肥已子,楊柳老猶絲。詎忍留丹訣,云山作別離。
茸茸春草茁,碧水涌方塘。入夢無佳句,看云憶對床。
夙憶名山北岸冠,天風海日振穹巒。金庭景倒三千界,玉棧云飛十八盤。九節自攜青竹杖,三花誰掃碧霞壇。翛然下覽眾山小,矯首蒼茫六合寬。
從昔嬋娟多命薄,如今歌舞更能詩。孰知文雅河陽令,不削瓊奴柱下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