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七十八首 其二
同聲相應,同氣相求。
同風千里,不隔絲頭。
脫盡情塵消息在,蘆花江上月明秋。
同聲相應,同氣相求。
同風千里,不隔絲頭。
脫盡情塵消息在,蘆花江上月明秋。
同類聲音互相感應,同類氣息彼此尋求。相同風氣雖隔千里,也無絲毫阻隔滯留。脫盡世俗塵埃后禪機仍在,恰似蘆花映著秋夜江月的清悠。
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化用《周易·乾·文言》“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指同類事物自然感應。
同風:相同的禪法境界或修行風氣。
絲頭:極細微的間隔,形容無阻隔。
情塵:世俗的情感與雜念,佛教指污染心性的塵垢。
消息:此處指禪機、佛法的微妙理趣。
蘆花江上月明秋:以秋夜江月、蘆花的空明景象,喻指超脫后的清凈境界。
此偈為宋代禪僧所作,屬禪門偈頌體裁。宋代禪宗興盛,偈頌常作為傳法工具,用于闡釋佛理。此作或為禪師開示弟子時所創,旨在通過自然意象與經典引用,點化眾生超越世俗隔閡,體悟本自具足的禪心。
全詩以“同”字貫穿,從“聲氣感應”到“同風無隔”,再到“脫盡塵情”后的空明之境,層層遞進闡釋禪理。借助經典與自然意象,將抽象佛理化為可感之景,體現禪宗“即事而真”的思維特色,是宋代禪偈“以詩說禪”的典型之作。
蕭條禪榻似維摩,
荒徑煩君結駟過。
丹乏九還淹病骨,
談高七發起沉疴。
醉鄉天地杯中闊,
勝景煙霞畫里多。
借問青林饒水石,
何如小院靜垂蘿。
江頭酒盡眼婆娑,一曲離情且謾歌。
北闕我依紅日近,南閩君去白云多。
春風馬帳情偏洽,夜雨彭城夢屢過。
幾度相思不相見,池塘芳草近如何。
身前身后獨靈靈
一切如來出此經
歇盡狂心便相見
水秋天凈月亭亭
花木蒙沾潤,
根堅枝亦驕。
懸知如舌本,
端藉酒杯澆。
文光高樓斗垣低,
一曲河聲數轉堤。
得失寸心安遇合,
升沉咫尺隔云泥。
蒼煙遠樹通燕趙,
古驛斜陽近魯齊。
好藉瓣香皈帝座,
來追往諫此丹梯。
十月梅花春未知,竹閒璀璨出斜枝。耐寒巧作新妝面,絕勝含章檐下時。
顏色馨香幾個知,叢篁深處見橫枝。孤標祇得詩人愛,花樣而今不入時。
梅格孤高只自知,恥隨桃李斗新枝。天寒翠袖依修竹,卻在橙黃橘綠時。
我愧才無取,
公常問不能。
白麻曾并命,
黃閣遂同升。
調燮彝倫敘,
將明庶績凝。
如仁今奄忽,
昭代失良肱。
驕陽亙天天昭昭,頹云不動蒸炎歊。
鶯鳩渺小榆枌蔭,渴馬怨思東海遙。
忽然大塊發噫氣,麗此長嬴摧肖翹。
元黃倒行海水立,龍雀酣戰山根搖。
車石磕磕出木魅,物怪炯炯淩魅杓。
雨師突出萬鳴鏑,天神下走千云軺。
桃梗土偶自相語,裂缺玉女技飛飆。
鯤溟沖當地軸徙,魚尾兀向天門燒。
朱明抑伏靈造景,析木瀉作平原潮。
炎毒叨陪玉川破,塊磊絕勝中山澆。
斜影孤飛層阜迥,高杵忽落群陰銷。
陌上閒花動暮色,大堤芳樹抽煙條。
誰使沉霾善解脫,頓覺郁怒紓刁調。
莫向前途計晴雨,一枝何處無鷦鷯。
祿位據極品,勛業垂不磨。出從白馬肥,家有黃金多。
世間貴富者,才德乃莫過。骨相審自知,甕盎哀駘他。
一昔讀書史,志空慕丘軻。矻矻章句樂,所趣不及他。
日月倏遷謝,如此定命何。知己初不無,腰金鳴玉珂。
一旦逝水去,匪斧嗟不柯。揆材既樗櫟,揣分合澗薖。
旌翻火馳馀,但有雙鬢皤。迨今要勇往,灌園仍養痾。
石女自無兒,古井那解波。西湖佳風煙,久矣辦一蓑。
四紀文章老,三朝侍從賢。安車初就第,華發未垂顛。道卷留藩翰,才豪付簡編。風流一朝盡,士類共潸然。
獻賦初從淮海來,漢皇欣得馬卿才。絲綸誥命追三代,山水歌辭冠一臺。甲第圖書遺舊跡,壽原松柏長新栽。故州民吏馀思遠,畫翣凄涼薤唱哀。
高阜城西墓
荒涼臥石麟
青山猶似黛
金粉自成塵
花落梅妝在
鶯啼竹淚新
向來蕭館月
不照夜臺人
晚樹連虛壁,秋花隱畫檐。
林交風瑟瑟,池迥雨纖纖。
把酒頻移席,翻書欲近簾。
由來有真趣,出處若為兼。
天水淪漣。穿籬一只撅頭船。萬灶炊煙都不起。芒履。落日撈蝦水田里。
夔魍喧豗。楓根漬酒紙成灰。澤國不知山國苦。銅鼓。醉覡夜深作蠻語。
戶派門攤。官催后保督前團。毀屋得緡上州府。歸去。獨宿牛車滴秋雨。
雞狗騷然。朝驚北陌暮南阡。印響西風猩作記。如鬼。老券排家驗鈐尾。
萬艘千船。今年米價減常年。乍可宣房填蟻穴。愁絕。不愿官家言改折。
笳蓋從風。旌竿十丈壓桯紅。卜式相如爭匿笑。驚告。同輩屠沽并傭保。
自合胭脂染紫騮,
無聲已作一天秋。
沙邊久立期飛將,
榆柳陰陰卸絡頭。
萬籟無聲漏滴殘,地爐火盡客衣單。
少年但識天南熱,多病難禁薊北寒。
油凍銀缸燈焰短,絮飄窗紙雪花乾。
自慚不似王延孝,通夕思親夢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