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嘆二首
群空冀北食場秸,蹙踏崔嵬憩鶴臺。泉石系心終眇邈,炎蒸爍體縱恢胎。蒂懷寓眼勤呵咄,專氣怡神愿力陪。公館亦須延異士,珍包奇醞肆筵開。
褫絺肆簟扇忘閒,轎擔肩赪走市阛。湫隘蛙蜩歡嘒里,掃除風月廣輪間。曷云時燠長無冷,卻謂天高只好還。傳癖詞源粗超軼,擬如梅尉樂吳山。
群空冀北食場秸,蹙踏崔嵬憩鶴臺。泉石系心終眇邈,炎蒸爍體縱恢胎。蒂懷寓眼勤呵咄,專氣怡神愿力陪。公館亦須延異士,珍包奇醞肆筵開。
褫絺肆簟扇忘閒,轎擔肩赪走市阛。湫隘蛙蜩歡嘒里,掃除風月廣輪間。曷云時燠長無冷,卻謂天高只好還。傳癖詞源粗超軼,擬如梅尉樂吳山。
第一首:冀北的良馬都被選空,如今只能啃食場院的秸稈,艱難攀登高峻山峰后在鶴臺稍作休息。寄情山水的心愿終究遙遠難及,炎炎暑氣灼燒身體,即使體格強健也備受煎熬。心中牽掛之事需時時留意呵責,只能專注養神以愿力相陪。官府也應延攬奇異之士,備下珍饈美釀大擺筵席。第二首:脫去細葛布衫鋪開竹席,扇子片刻不閑,轎夫擔夫肩膊通紅在市集奔忙。低洼處青蛙鳴蟬在噪響里喧鬧,清掃之后風月便在廣闊天地間流轉。誰說炎夏漫長沒有涼意?只道天高地遠難以改變。我有嗜書之癖詞源還算超逸,愿如梅福般在吳山自在逍遙。
群空冀北:典出韓愈《送溫處士赴河陽軍序》,原指冀北良馬被選盡,此處喻人才被征調一空。
崔嵬:高峻的山。
恢胎:大腹貌,此處指身體強健。
赪(chēng):紅色,此處指肩膊被壓紅。
湫隘(jiǎo ài):低洼狹小。
傳癖:《后漢書·杜林傳》載杜林弟杜預有‘左傳癖’,此處指嗜書之癖。
梅尉:指漢代梅福,曾任南昌尉,后隱于吳山。
此詩或創作于炎夏時節,作者目睹市井百姓受暑熱煎熬(褫絺走市、肩赪汗流),又感慨人才境遇困頓(群空食秸),結合自身對山水雅趣的向往(泉石系心、擬如梅尉),遂作此二首以抒懷。具體創作年代及作者背景無明確史料可考,當為古代文人夏日觀察社會、審視自我之作。
《夏日嘆二首》以夏日為背景,前首由良馬食秸起興,關涉人才問題,呼吁官府重視異士;后首聚焦市井生活,寫暑熱下的民生之苦與自我排遣。兩詩將現實關切與個人情志結合,既有對社會的觀察,也有對精神超脫的追求,語言凝練,意象豐富,體現了古代文人‘致君澤民’與‘獨善其身’的雙重情懷。
孔雀忽如春宛轉,繞吾欲語魂先斷。平明檐下午花間,日暮飄然胡不返。
夜深風露立庭苔,餞汝遙遙酒一杯。好為江山生色去,若無知己再飛來。
危樓縹緲切清都,
海國層陰熱有無。
地控五城開巨浸,
天回千嶂俯雄圖。
雕窗錦石飛觥遠,
碧樹丹梯送眼孤。
何事臥游情不淺,
賦來陶謝本吾徒。
宮錦裁書寄遠。意長辭短。香蘭泣露雨催蓮,暑氣昏池館。
向晚小園行遍。石榴紅滿。花花葉葉盡成雙,渾似我、梁間燕。
生靈涂炭帝興憐,
攬轡公應愿著鞭。
禹貢山川仍舊貫,
漢時戶口失殘編。
交征夷夏疑非古,
積弊公私不記年。
且乞韓州風信好,
二君歸計托樓船。
生小盧家堂里住。解誦班姬搗素。花底曾相遇。兩情脈脈銀灣渡。
九十春光花滿樹。狼籍宵綿雨。欲問相思路。伯勞飛燕東西去。
新歲嘗新已薦瓜,
春風消息到兒家。
綠磁正汲南壇水,
一樹玫瑰夜點茶。
日轂升邊不計程,
轉頭已是隔重溟。
更遭尊者相勾引,
瀑搗飛梁夢未醒。
諸方門戶總經過,
惱亂春風有幾多。
今日蒸云重睹對,
絲毫不隔最誵訛。
榆木龍舉罷遠行,
天教此地作長城。
百年草草籌邊策,
烈戍荒荒按伏兵。
北去黃云垂大漠,
南來白日澹神京。
平生不信東楊略,
陽武謀成勸息征。
吾愛錢郎早解簪,
如魚歸壑鳥還林。
香爐穩送通明宅,
紙閣微聞白傅吟。
晝讀書多宵夢古,
幼交朋密老談深。
結鄰笑我空留約,
未遂云山一片心。
中原猶未達
一月在風波
晚泊人煙少
殘年賊騎多
客心依古堠
春色到寒蓑
蠻地填兵甲
何時縛尉佗
雨過村落涼,柴門綠槐影。
嘒嘒新蟬鳴,黃熟云百頃。
半載歲功成,報速力殊省。
命儔腰鐮去,隴上日方永。
敢辭揮汗苦,生事依田井。
歸來茅檐下,月已升東嶺。
雖逢禁釀時,無酒勞勤黽。
粗糲足療饑,鼓腹私自幸。
吹笛上高城,
城秋月正明。
胡兒雙淚下,
漢塞一龍鳴。
沙柳愁中折,
梅花夢里驚。
徘徊三五弄,
腸斷憶南征。
瘴海聊歸骨,家山尚旅魂。
問程指綠水,行哭向青門。
宦薄身同棄,人亡道不尊。
從來生死地,交誼不須論。
鵬翮志猶壯,蠅頭帙已陳。
可憐貧到骨,未免死資人。
丹旐朱厓道,青芻碧海濱。
潸然一相送,不覺已沾巾。
三峰礙日月,一石飽乾坤。大哉太華山,其氣壓中原。我來先仰望,未覺茲山尊。登臨甫及麓,他山已兒孫。
雄奇竟誰削,高古不可言。攀天緣朽索,戒步趨驚魂。千尺幢若井,百尺峽若藩。觸藩難進退,落井難飛翻。時時僧面壁,稍稍鳥突樊。脫危心始悸,喘汗休巖根。回顧失來徑,煙云空吐吞。安得淩絕頂,浩歌揖軒轅。
南登落雁峰,目窮晉楚豫。江山氣悽愴,半覆蚩尤霧。妖烏結陣飛,銜火將何去。會當呼羿來,彎弓不汝恕。
咫尺是潼關,對岸風陵渡。煙塵鼓角鳴,敵我各分據。兵家重人和,莫恃金湯固。喜今有衛青,免被哥舒誤。
回首望秦中,微見長安路。涇渭自清濁,黃河黃如故。萬方一莽然,暝色遠迷樹。返照衒馀光,吾知日沒處。
金丹不辨靈仙井,藜火長懸太史題。
百尺樓臺天外敞,千秋笙鶴夜深凄。
俱瞻紫氣濡毫動,見說青云倚劍低。
便欲尋真滄海去,風塵容易道心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