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丑元夕余宅艱避地鏡園張孟奇至自博羅拉諸同社小集
郊外垂楊已宿鴉
遙聞城市競春華
星橋不下葳蕤鎖
火樹爭開頃刻花
一夕醉鄉千日酒
六街游騎七香車
誰憐愁病幽棲地?
別有銀塘月浸沙
郊外垂楊已宿鴉
遙聞城市競春華
星橋不下葳蕤鎖
火樹爭開頃刻花
一夕醉鄉千日酒
六街游騎七香車
誰憐愁病幽棲地?
別有銀塘月浸沙
郊外的垂楊樹上已棲息著歸鴉,遠遠聽到城市里正爭著綻放春的繁華。星橋未落下華美的鎖扣,火樹般的燈彩競相綻放瞬間的煙花。一夕沉醉如飲千日不醒的美酒,六街上游人騎著馬,坐著七香車。誰能憐憫我這愁病交加、幽居的地方?只有銀色池塘中,月光靜靜浸潤著沙灘。
元夕:元宵節,農歷正月十五。
宅艱:遭遇喪事,古代稱居喪為“宅憂”,此處“宅艱”義近。
避地:因戰亂或變故避居他處。
星橋:裝飾如星的橋,或指元宵節張燈的橋。
葳蕤(wēi ruí)鎖:華美的鎖,此處指橋未關閉。
火樹:指元宵節裝飾的燈樹,如“火樹銀花”。
頃刻花:指瞬間綻放的煙花或燈彩。
千日酒:傳說中飲后千日不醒的酒,此處形容酒濃。
七香車:用多種香木制成的華美車輛。
幽棲地:作者因喪避居的孤寂之地。
作者于乙丑年元宵節因家中喪事避居鏡園,友人張孟奇從博羅來邀同社小聚。此時作者正值愁病,面對城市元夕的熱鬧,觸景生情,寫下此詩以抒胸臆。
詩通過元夕城市的繁華與避居地的孤寂對比,展現作者因喪避居、愁病交加的哀傷。前半鋪陳節日盛景,后半轉向個人境遇,情感層次分明,是一首借節序寫心曲的抒情之作。
蠆尾銀鉤寫珠玉,
剡藤蜀繭照松煙。
似逢海若談秋水,
始覺醯雞守甕天。
何日清揚能覿面,
只今黃落又凋年。
萬錢買酒從公醉,
一缽行歌聽我顛。
山圍少天日,狐鬼能作妖。
睒閃載一車,獵人用鳴梟。
小智窘流俗,蹇淺不能超。
安得萬里沙,晴天看射雕。
魯公但食粥,百口常憂煎。
金張席貴寵,奴隸乘朱軒。
丈夫例寒餓,萬世無后先。
風霾天作惡,雷亦怒闐闐。
俄頃花柳靜,煙暖谷鳥喧。
人事每如此,翻覆不常然。
下流多謗議,高位又疾顛。
空余壯士志,不逐四時遷。
建鼓求亡子,原非入耳歌。
除去綠綺塵,水深山峨峨。
滿堂悅秦聲,君獨用此何。
平分感秋節,空闊湛金波。
定夜百蟲息,高論聽懸河。
執攬北斗柄,斟酌四時和。
破屋仰見星,得子喜且多。
危柱無安弦,野水自盈科。
成道在禮樂,成山在丘阿。
收此桑榆景,相從寄琢磨。
開懷溟海闊,百怪出蛟鼉。
閉藏愿自愛,驚人取譴訶。
桃李春成徑,本自不期人。
歷下兩寒士,簞瓢能悅親。
恥蒙伐國問,肯臥覆車塵。
子既得此友,從之求日新。
破臘春未融,土膏寒不發。數聲鳴條風,一夜灑窗雪。
開軒萬物曉,落勢良未歇。鏗鏗青瑯玕,閱此歲凜冽。
摧埋頭搶地,意氣終自潔。君子謂此君,全身斯明哲。
屋頭維女貞,額色少澤悅。稍能窺藩籬,亦有固窮節。
佳興冉冉生,門外無車轍。寫之朱絲弦,清坐待明月。
猛虎倚山號,強梁不敢前。失身檻穽間,搖尾乞人憐。
男子要身在,萬金自保全。云黃雉兔伏,霜鶻莫空拳。
公家簿領如雞棲,
私家田園無置錐。
真成忍罵加餐飯,
不如西江之水可樂饑。
他人勤拙猶相補,
身無功狀堪上府。
公誠遣騎束縛歸,
長隨白鷗臥煙雨。
林居野處,而貫萬事。
花落鳥啼,而成四時。
物有才德,水為官師。
空明湛群木之影,搏擊下諸峰之巇。
游魚靜而知機,君子樂而忘歸。
野次小崢嶸,幽篁相倚綠。
阿童三尺箠,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愛之,勿遣牛礪角。
牛礪角尚可,牛鬭殘我竹。
岸江倚帆檣,已專北風權。
飛霜挾月下,百笮直如弦。
綠水去清夜,黃蘆搖白煙。
篙人持更柝,相語聞并船。
平生濯纓心,鷗鳥共忘年。
風吹落塵網,歲星奔回旋。
險艱自得力,細故可棄捐。
至今夢洶洶,呼禹濟廣川。
星官游空何時落,
著地亦化為寶坊。
詩人晝吟山入座,
醉客夜愕江撼床。
蜜房各自開牖戶,
蟻穴或夢封侯王。
不知青云梯幾級,
更借瘦藤尋上方。
雨昏南浦曾相對,雪滿荊州喜再逢。
有子才如不羈馬,知君心是后凋松。
閑尋書冊應多味,老傍人門似更慵。
何日晴軒觀筆硯,一樽相屬要從容。
全德備萬物,大方無四隅。
身隨腐草化,名與太山俱。
道學歸吾子,言詩起老夫。
無為蹈東海,留作濟川桴。
銀鉤玉唾明繭紙,
松箑輕涼并送似。
可憐遠度幘溝婁,
適堪今時褦襶子。
丈人玉立氣高寒,
三韓持節見神山。
合得安期不死藥,
使我蟬蛻塵埃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