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十三日泊舟白沙江口
岸江倚帆檣,已專北風權。
飛霜挾月下,百笮直如弦。
綠水去清夜,黃蘆搖白煙。
篙人持更柝,相語聞并船。
平生濯纓心,鷗鳥共忘年。
風吹落塵網,歲星奔回旋。
險艱自得力,細故可棄捐。
至今夢洶洶,呼禹濟廣川。
岸江倚帆檣,已專北風權。
飛霜挾月下,百笮直如弦。
綠水去清夜,黃蘆搖白煙。
篙人持更柝,相語聞并船。
平生濯纓心,鷗鳥共忘年。
風吹落塵網,歲星奔回旋。
險艱自得力,細故可棄捐。
至今夢洶洶,呼禹濟廣川。
船兒傍岸,帆檣斜倚,北風已完全掌控了秋夜的主導。寒霜裹挾著月光傾瀉,船上百條竹索緊繃如弦。碧綠的江水在清夜中流逝,枯黃的蘆葦搖蕩著白色輕煙。撐篙人手持打更的木梆,相鄰船只的對話清晰可聞。我平生懷抱著高潔的情懷,與鷗鳥相伴忘卻歲月。北風吹散了世俗的束縛,時光如歲星般疾速流轉。歷經艱險方得心力,瑣碎之事盡可拋卻。至今夢中仍波濤洶涌,仿佛呼喚大禹來廣濟江河。
檣(qiáng):船的桅桿。
專北風權:指北風完全占據主導。
笮(zé):竹索,此處指系船的繩索。
更柝(tuò):古代夜間打更用的梆子。
濯纓心:典出《楚辭·漁父》“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指高潔自守的情懷。
塵網:比喻世俗的束縛。
歲星:木星,此處代指時間流逝。
呼禹:呼喚大禹,借指渴望像大禹治水般突破困境。
此詩應為詩人秋日行舟途中泊于白沙江口時所作。時值十月,北風勁吹,江夜清寒,詩人觸景生情,由眼前泊舟之景轉向內心感慨,或暗含旅途顛簸后的人生體悟。
全詩以泊舟江夜為背景,前半寫景,細膩描繪秋夜江景的清冷與寧靜;后半抒情,借“濯纓心”“落塵網”等句直抒胸臆,展現超脫世俗、豁達面對艱險的心境,末句“呼禹”更升華主題,寄寓突破困厄的理想。語言質樸,意境幽遠,情感真摯。
云沈雁聲凍,霜氣漫孤臺。彼路長伊阻,此愁遙自來。蕭騷還渺漠,跂立復徘徊。嗟有我知己,郁懷深不開。
好詩好雨適相逢,抖盡襟懷要折沖。自古天人無間斷,寧因水旱輟良農。
忍與妻兒別,孤身入苦寒。邊風吹夢碎,長夜覺衾單。莽漠嘯遼鶴,清凄摧客肝。行囊書可在,解釋一時歡。
投荒三十八,又已八年過。罪過隨年長,閒情近日多。懷人添雪夢,得句上山歌。且自加飧好,愁顏意柰何。
異鄉不見冰梅,乍驚絕嶠韶華換。畫中縈夢,云端結想,玉峰浮暖。皦日飛丹,瑰霞成赭,世間春轉。似惚恍初開,回旋萬象,籠真氣,集雙腕。直上霜巖高處,渺空山,頓開平坦。惠風遙拂,陰松落落,靈溪思泛。去水蒼莽,大荒廖朗,眾枝珠粲。佇彈毫落紙,遠頒橫幅,亦區區愿。
遐想子期,挾策圣帷。涉道是嗜,惟士可縻。在德既賢,在名乃垂。洋洋之風,逮今四馳。
蟬翼輕紗束細腰,遠山眉黛不能描。誰知詞客蓬山里,煙雨樓臺夢六朝。
西伯本事商,后車載老人。豈期牧之野,空有十亂臣。我獨負鷹揚,談笑誅商辛。峨峨首陽山,其下渭之濱。
終日泥行足半胝,中橋望見已多時。一篙不得風漪力,早被青簾圣得知。平川煙草碧如煙,曲摺琉璃翡翠田。一水分明度舟楫,如何平陸卻推船。農家未補眼前瘡,卻種湖田作旱糧。別浦誰家夜鳴櫓,踐殘一半不成秧。兩岸黃苗半跬深,媷馀短發更傷心。莫疑一點無生意,盡是田家眼內針。歷盡清灣日已晡,斷虹吹浪過平湖。兒癡不識中橋影,問道前山有雨無。到得中橋一徑斜,岸傍沽酒兩三家。長年醉臥桑陰下,鼓吹猶煩兩岸蛙。
仙圃歲寒瑞草凋,眼中恍惚夢中遙。天香不幸西風落,國色空教月夜描。神繞昆崙傷未返,魂飛弱水竟何招。人生于此真無奈,仙圃歲寒瑞草凋。
謾有衣冠已卷懷,本無車馬可驚猜。春來早起關何事,點檢園花幾種開。
日短歡難盡,青尊夜更攜。爛醉無相訝,風流舊阮嵇。
綠蘿潭島碧紛紛,門掩青山獨臥云。殘月空江清夢遠,令人長憶沈休文。
社會浪滔滔,風潮學界高!群嗤先進野,自命少年豪!思想主沖突,言詞擅貶褒。寄言自由黨,入試爾徒勞!
東鄰學士正青春。脫風塵。碧山終日坐朝昏。足閑身。秋風吹散西山雨,月華新。葡萄架底醉醺醺。共何人。